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20xx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2013-4-27 10:59:49 来源:网络字号:大|中|小尊敬的领导,你们好!我的父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xx年幸运地考上了大学。
对于出生于外省小镇的父亲和母亲来说,大学不仅是他们的梦想,更是改变他们命运的神圣殿堂。
那个时候大学录取率只有3%左右,他们从许多人中脱颖而出,经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拼搏,然后凭着学历和专业成就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上海,在这里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了安居乐业的人生理想。
但是,每一次我跟着父母回故乡,都会看到我父母当年同学和朋友中的许多人依然过着贫苦的日子,或者外出打工勉强养家活口,或者固守一方土地维持最低温饱,或者成为小商小贩游走在纷乱的街头,就这样沿着他们父辈的生活轨迹,艰难挣扎在物质生活中,默默消失在人海里。
相对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条在我的父辈这一代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大学,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一步。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为我创设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我能在上海成长很大程度上缘自于他们多年的奋斗和努力。
上海的高考环境令许多外地考生羡艳不已,考大学不再是一件稀奇事。
我不必为考不上大学而过分担忧,我也不必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操心。
随着高考的一步步走近,我经常在内心叩问自己,我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比起我的父辈,也许改变命运的紧迫性在我的身上已经不再强烈,但是人生一世应该有自己的渴望与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实现。
我渴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为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类文化的保护者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为一个未来的创造者,我要继承父辈那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学有所成,不仅让我的亲人幸福,也为千千万万的草根服务。
所以,我的大学梦应该是责任与行动。
在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拉大使许多与我同龄的学生至今无法如愿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当我梦想着我的大学时,心中也深感我的大学梦之重。
大学的学习注定将是责任的再一次担当,而责任付诸实践,便产生行动。
我要用在大学练就的本领服务于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大学梦。
作为一个理科学生,我希望自己所选的学科既朝科学的方向靠拢,又不失人文精神——经济学将是我的第一选择。
曾经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经济学家应当是拥有良知的一群人,而非受利益所趋。
虽然我并不一定能够如他一样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才,但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将始终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帮助弱势群体——最起码在经济上,我与志同道合者的努力能使他们不为学习的费用而发愁,能够圆他们的大学梦。
去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穆德“尤努斯的成就坚定了我的梦想。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声音,知识分子应当时刻行动,墨家的实践者的脚步应该在当代知识分子的身上回响。
康德也曾经说过,知识分子应当是社会的良心。
踏入大学,我就将成为社会知识分子的后备力量。
我将对社会更多地关注,并且参与其中。
而这一切,正是我的父辈们对我的最大期望。
为此,我要努力考进复旦这样的理想的大学,助我实现人生的理想。
我理想中的大学,是大之有道、大之有所谓。
梅贻琦先生曾经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杨福家教授在他的基础上这样解释大学:大学有大楼、大师、大爱。
在我的眼中,大楼,并不一定指高楼大厦,之时大学应当拥有超出基础教育的完备设施;大师,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名声,指示应当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学术,能够在精神和学术上引领学生成长;大爱,不仅仅是铭刻在校训上的生硬的字句,更是融入整个校园的一种追求自由、努力创新、探究真理的人文氛围。
我与复旦虽未有太多直接接触,但神交已久,梦想已久。
复旦大学在百年风雨征程中养育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复旦人的精神地标。
大学,当属于这样的大学,它是我梦想中的大学。
我的大学梦,只是我众多梦想中的一个,但是它却又站在我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注定要对我未来的生活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假如人生是由一层层砖石一步步搭建上去的阶梯,那么处在这个时代,大学这一块砖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我选择复旦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相信复旦是一所能够将我带上人生理想高峰的大学。
同样的,我也相信当复旦选择了我,假以时日它将为我而自豪。
大学并非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它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伴随着我的大学梦,我将以大学为原点,画一个很大的圆,将我的人生画得阔大饱满,让我的人生与更多的人结缘,为更多的人服务。
为此,我常默默地对自己说:努力吧,踏着父辈的足迹,前进!第二篇:复旦自主招生自荐信模板5400字名学堂自主招生——沪上首家自主招生咨询机构名学堂和你一起努力,成功自招!!咨询热线:4006334478复旦自主招生自荐信模板和建议下文为复旦自主招生面试的自荐信一枚,我们将对于此篇自荐信进行点评和补充建议,各位同学也可以以此作为借鉴的模板。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来自上外附中的XXX, 参加这次复旦自主招生的申请很激动。
我在学校的成绩名列前茅,各门学科的发展都很均衡。
我在上外附中学习了七年的法语,作为第一外语,在学习期间,我曾获得法语文化知识大奖赛一等奖,并由学校推荐到法国里昂和加拿大魁北克的两所高中分别交流过两星期,其间寄宿在同年级的外国学生家中。
这种文化交流的经历使得我锻炼了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拓宽了国际视野,对非本国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希望选择文史哲之一作为将来的研究方向。
我从小对中国文学就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尤其对于宋代和民国这两个文人的时代抱有很高的兴趣。
我喜爱中国充满意象和比喻的文论,曾做过一个私人课题“从顾随文论看其诗学思想”。
在晚清子弟书方向,我还曾与台湾政治大学的子弟书专家陈锦钊教授多次通信,谈到了利用分词和词频分布技术判定子弟书作者这一问题,我在此基础上做过一个“韩小窗是否为《滚楼》的真正作者”的初步课题。
我总是偏执地认为“不谈史无以论文”,然而我自己在历史方面的学习还远远不够。
我读过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陈寅恪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等等,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但这个框架有骨无肉。
假以时日,我希望能用大量的材料和思考把它完善成我自己的历史观系统。
我对于哲学的了解则更粗浅。
到现在为止,我读过的哲学书籍都是关于哲学史(如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罗素《西方哲学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等),而非哲学。
我尚未读过一本哲学家阐述自己理论的著作,对此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进入大学以后,我一定要弥补这个致命的缺憾。
前文一直在谈论文史哲方面的问题,但除此之外,我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
我有每个月去一次上海博物馆的习惯,即使没有特别的展览也会去看看常规瓷器展品。
虽然是文科生,我对科学史却抱着异乎寻常的兴趣,为此读过三卷《费曼物理学讲义》。
即使我的数学基础不足以理解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理论本身的魅力也足够吸引人。
出于“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诱惑,对植物学和鸟类学怀有好感。
休息时候常听巴赫和戏曲曲艺,偶尔随家父打打太极。
我之所以选择复旦大学,一方面是对复旦文史哲专业的信赖和好感,二来是欣赏复旦的学风。
我觉得复旦是一所能够让人安安心心地坐下来读书和研究的大学,空气里就有安定而名学堂自主招生——沪上首家自主招生咨询机构名学堂和你一起努力,成功自招!!咨询热线:4006334478愉快的因子。
我在现实与网络上都遇到过许多复旦的学长学姐,大多是些聪明而深刻的理想主义者,交谈起来有种同道中人的快意。
复旦的教授和专著都对我有重要的意义,邵毅平老师以前指导过我的课题,章培恒教授和骆玉明教授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新著》也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我梦想中的大学,应当拥有安宁向上的风骨,意气相投的同伴,学养深厚的师长,和很大很大很大很大的图书馆。
复旦有我所梦想的一切。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
自荐信点评:优点:1、开篇第一段简洁明了,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套近乎之词,清晰简洁。
2、由于在学校年级排名并不优秀,所以在第二段简短说了下成绩情况,就直接转到自己的优势:学术研究。
略写自己的劣势,详写自己的优势。
3、用三段表明了自己对于文史哲方面研究的兴趣,和自己填报的第一志愿中文、第二志愿历史、第三志愿哲学相呼应。
4、之后写出文史哲是复旦的优势学科,自己非常向往在这个文史哲的学术圣地学习,以此来拉进了自己和复旦之间的关系。
5、结尾简介明了,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建议:1、对于文史哲三段的描述,可以突出自己的第一志愿中文,在中文上的篇幅可以大于后面两段,体现出自己进第一志愿的决心,也不会让教授产生考生在几个志愿之间左右摇摆的不好印象。
尤其是对于其他专业填报非一致性的同学来说,更要回避这样的问题。
2、兴趣广泛这段的插入比较生硬,建议缩减这段的篇幅,把篇幅让给自己和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上。
补充:1、此文可供文科、社科方向的同学借鉴参考。
名学堂自主招生——沪上首家自主招生咨询机构名学堂和你一起努力,成功自招!!咨询热线:4006334478下文为曾经一位复旦自主招生面试直推生的自荐信,我们将对于此篇自荐信进行点评和补充建议,各位同学也可以以此作为借鉴的模板。
尊敬的老师您好,感谢您百忙中抽空阅读我的自述材料。
我是一个非常阳光的男生,会骑独轮车,热衷于体育运动,尤其喜欢剑道。
每周日晚上到剑道俱乐部去锻炼并已获得初段段位。
我从剑道中领悟到,要想获胜,需要动静相宜,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过人的忍耐力,强大的自信力和势如破竹的气势。
在学业上在人生的旅途上,同样需要这些品质和精神。
我还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休息日经常去悦苗园与智障的孩子们游戏,去养老院陪老人聊天。
此外,我还在大同校庆以及中考体育测试中担任了志愿者。
在学习方面,我学科成绩优异,获得了复旦直推资格。
我喜欢且擅长数学和物理,曾入围全国物理联赛复赛。
文科成绩也很出色,获得上外杯高中英语竞赛区二等奖。
综合成绩排名前三,高一获得胡氏奖学金一等奖,高二获得唐君远奖学金二等奖。
我的课外实践活动也很丰富多彩。
高一我参加了学校的“JA 商业经济课程”。
该课程有经济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以卖记忆笔为市场背景的游戏。
6 人组成一个公司,进行商业决策,共有7 或8 个回合,最终MPI 最高的公司获胜。
高二时,我曾作为队长代表学校带领团队参加了上海市商业经济挑战赛。
第一轮,我们根据宏观信息确定了战略。
可由于战术原因和实力原因,我们前期一直处于劣势。
大家的心里都很紧张,也很失落,怕战术效果不好,输了比赛。
但是,和所有其他比赛一样,胜负是最后一刻才会揭晓的,现在放弃未免太早了,我这么激励着每一名组员,鼓励他们专心分析。
结果,我们确实做到了,拿到了赛区第二名!这场比赛增强了我的领导能力,不言放弃的品格,也纠正了我一直以来认为资金投入越多越好的不正确观念。
在之后的全球赛中,我们成功进入了亚太地区24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