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时间: 2010年03月09日来源:丰顺商会作者:浏览次数: 3046 原告:A公司
被告:房地产中介公司
第三人:刘先生
案情:2006年5月中旬,A公司通过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看中了刘先生出售自己名下的一套住宅,三方签订了《房地产居间服务合同》,约定房屋总价款73万余元;由原告支付给中介公司15万元大包所有的过户费用,多不退少不补。
为省过户的税费,买方卖方同意低报房屋成交价过户,A公司不要税费发票等等。
签约时,A公司向中介公司支付了定金及中介费共计2万元。
同年6月9日,A公司意识到涉案合同中的关于税费的条款违法,以特快专递方式通知中介公司变更合同中关于税费的条款。
同年9月上旬,刘先生将涉案房屋卖给了他人。
2007年4月,刘先生与房屋中介公司背着A公司达成了解除涉案合同的协议,至于A公司交纳给中介公司的2万元,中介公司收取5000元作为中介费用,其余的由刘先生作为违约定金收取。
2008年年底,A公司将中介公司起诉到法院,刘先生成为本案第三人。
A公司认为:涉案合同签订后,原告发现合同中关于税费的承担条款违反法律规定,要求予以变更。
以后,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刘先生将房屋另行出卖给他人。
由于买卖没有成交,要求被告公司和刘先生将收取的意向金及中介费共计2万元返还。
中介公司认为:涉案合同中的税费条款是原告与刘先生自愿约定的,与本公司无关。
合同签订后,由于原告违约导致合同不能履行。
以后,中介公司与刘先生解除了涉案合同,由于中介公司完成了合同中约定的中介义务,原告支付的款项中介公司留下了5000元作为中介费。
15000元定金由于原告违约由刘先生收取。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的《房地产居间服务合同》有关低报过户以少交税费的条款属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因违反国家税收管理的法律规定合同无效。
对于合同无效,各方当事人均有过错,但被告作为专业的房屋中介机构以此谋取经济利益,因此负有主要责任。
被告和本案第三人均无权处置基于无效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在各自收取的范围内承担返还责任。
法院判决被告公司返还给原告5000元;第三人返还给原告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