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依据。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设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讨论马的进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真知的热情。

2、通过比较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3、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激励学生保护生命,热爱生物圈,形成生物圈是一个大家庭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说出生物进化的证据。

2、描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一段关于马(或者其他生物)进化的电影或短片。

2、始祖鸟和现代鸟的挂图或图片。

3、多种动植物的化石图片或化石标本。

(二)学生准备
1、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选出小组长。

2、每小组课前收集有关化石形成的资料,准备探究实验。

3、要求各小组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创设情境)
欣赏:从高山到平原,从沙漠到草原,从赤道到极地,从天空到湖海,几乎到处都有形态各异、多种多样的代表生物图片。

我们学习了生命的诞生,知道了地球上出现的原始生命是原始单细胞生物。

而如今生物圈中我们熟悉的景象却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

这些五彩缤纷的植物和千姿百态的动物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经过什么样的历程演变而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物进化的历程。

设计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图片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复习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的联系到原始单细胞生物到底是如何转变成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的,继而提出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学生:观察化石。

教师:生物进化过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没有人能够亲自经历生物进化几十亿年的历史。

所以,神创论曾经根深蒂固。

随着进化论证据越来越确凿,相信生物进化论的人越来越多。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生物是进化来的吗?
学生讨论、总结: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许多证据,比如细胞解剖学证据、细胞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生物化学证据等等,其中化石是最直接的证据。

教师准备图片和实物展示:各种化石。

学生:
各小组同学认真观察,说出化石的种类,观察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找出规律。

思考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并总结出答案。

问题1:什么是化石?为什么化石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结论: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的总称。

它们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各种古代的生物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所以是生物进化直接的证据。

图示: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问题2: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有什么分布特点?
结论: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设计思想通过对化石的观察,让学生对化石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树立科学的进化思想。

通过讨论完成本部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学生:讨论马的进化过程。

以小组形式讨论课本中马的进化过程(参看教材中图示),说说不同时期马的形态特点。

同时结合课本中始祖鸟化石和化石复原示意图说说鸟类的进化特点,并总结生物进化的特点。

教师:
1、从环境的改变来考虑,进一步认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说出不同地层中马的化石的不同特点?
2、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说明,先通读,思考为什么不同时期的马的化石会有这些区别呢?
师生互动:
马的生物进化历程有着较完整的化石证据。

教材中讨论部分有不同进化程度的马化石示意图。

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足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教师:这是同种生物进化的化石证据,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种生物的化石证据。

出示图片:始祖鸟,现代鸟和食蚁兽。

1、始祖鸟与现代鸟和食蚁兽相比,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说明了什么?
2、描述始祖鸟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各小组通过讨论意见达成统一,然后派代表说明本组的主要观点。

教师小结:爬行类进化成鸟类:从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类生物的化石依据,始祖鸟化石的发现是该过程的典型证据。

在我国发现的辽西鸟和孔子鸟的化石也从一些方面证明鸟类可能起源与古代的爬行类。

设计思想本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环环相扣,缩短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师:科学家根据生物进化的亲缘关系,用生物的进化树形象而简明的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

学生:
1、拼图游戏
课前每个小组都已经画出了一棵进化树,根据对生物特征的了解,把别的小组准备的各种生物粘贴在“进化树”上,看哪组最先正确地完成拼图。

2、4人一组,将讨论结果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观看动画,纠正写错的生物小组成员陈述本组拼图完成的过程,并且说明生物进化的历程。

尝试寻找规律。

讨论:
1、根据拼图,说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拼图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2、你认为生物进化遵循了什么规律?
教师:
1、展示做的正确的拼图和有错误的拼图。

目的是强调生物进化以类群的形式进行。

2、对各小组的评价:(1)速度;(2)合作;(3)效果。

3、展示图片:生物进化全景图。

问题:生物进化遵循了什么样的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生物进化的历程都遵循了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小结:动画演示:生物进化的历程。

并以箭头表的形式展示生物进化的历程。

设计思想这个教学环节中,运用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拼图比赛,从中比较出生物类群的等级。

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理性认识,也体现出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观念。

教师:概括归纳。

问题1:植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原始的苔藓和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问题2:动物的进化程?
(1)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多细胞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原始的脊椎动物:
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古代哺乳类)
问题3、生物进化规律?
学生交流结论:
生物循环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设计思想教师设疑,指导学生去动手演示,逐步引导学生去想,去归纳,去总结,最终领悟出生物进化历程的深刻内涵,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见解,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