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补考、清考及重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及依据
为规范和加强单位(以下简称“学院”)考试管理,加强考场纪律,激发学生积极性,根据《教学管理制度》,《单位创收项目费用支付标准》(院发[2015]24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承担课程补考、清考以及重修的部门及学生。
具体涉及课程补考、清考以及重修业务的管理。
第三条定义
(一)补考:各系为考试不及格或因故未参加考试的学生而举行的考试。
学生经期末综合考核后,成绩达不到及格标准的,要参加下一学期开学后三周内组织的补考(仅一次补考机会)。
学生经补考后,成绩仍然不合格者,要重修该课程;
(二)清考:学生下厂实习以后,经重修后仍有不及格科目且不及格科目数达不到留级(每年4月统计达到七门及七门以上不及格者)、劝退(达到留级标准并有违纪情况者)标准的,由教务处组织学生对不及格科目进行清考。
成绩合格后,方能毕业;
(三)重修:某一门课正考、补考均未通过,下一个学期或学年重新参加该课程授课学习,并重新进行考试称为重修。
成绩合格后,方能毕业。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四条教务处负责补考、清考业务的归口管理,主要负责:组织做好学生补考和清考管理工作。
第五条系负责补考、重修的统计、报名、阅卷、成绩上报工作;重修课
程的安排与实施工作。
第三章重修管理
第六条重修对象
重修指对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课程未能取得课程成绩和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重新学习和考试。
符合以下情况的学生必须重修:(一)所学课程未取得合格成绩,经补考后仍不及格者;
(二)学生缺课累计超过该课程课时数的三分之一而被取消考试资格者,不得参加补考,重修该课程;
(三)擅自缺考或考试违纪者,除了给予纪律处分外,该课程成绩按“无效”记,同时取消补考机会,重修该课程。
第七条重修方式
(一)跟班重修:每学期经补考后需重修的学生,继续跟着原班级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重修不及格科目。
(4月份统计的留级重修者除外);
(二)留级重修:每年4月经补考后所需重修课程在七门及七门以上者,要留级重修所有不及格科目(本学年不再缴纳重修费用),所留年级为当年所在年级。
第八条课程重修流程
(一)重修课程统计与发布
教务处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4月份及第二学期的10月份进行全校重修课程的统计与发布,各系组织班主任第一时间书面(含电子版)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二)重修课程相关手续
各系根据教务处每学期公布的重修名单,通知学生办理相关手续。
4月份公布需要留级的学生,系通知学生及家长于6月份底前在学生处办理留级手续。
需要劝退的学生,结合学生在校表现,由系确定处理意见,经学
院学生管理部门审核后办理相关手续。
(三)重修安排
原则上系须在本学期制定重修课程计划,安排教师进行重修辅导。
任课教师制定重修课程指导计划,并做好相关记录。
重修课时不低于原正修课时的30%授课,单门课程重修成绩合格率不低于90%。
对于顶岗实习期间须重修的学生,可选择远教平台在线重修。
(四)重修要求
跟班重修时,所安排的重修班级教室里应该提供一定的预留座位,学生根据自己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时间进教室听课,或咨询重修课任课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跟班听课期间必须服从班级管理及相关教学秩序的要求。
本学期无跟班重修课程时,重修学习由授课教师个别指导。
每学期每位教师重修辅导学生不得多于10人/门(含10人)。
(五)重修考试
以学期为单位,在每学期结束前一周,系组织重修学生进行本学期重修课程的考试,试卷从教务处试题库中随机抽取。
考核结束后系将成绩汇总后交教务处。
重修课程结束成绩仍未合格的学生,该课程将继续累计计入该生的不及格课程数中,并按照学院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第四章收费管理
第九条补考、清考收费及有关拨付标准
(一)补考、清考执行统一收费标准:理论课程50元/门,单技能及一体化类课程100元/门;
(二)承担理论补考、清考任务的部门,考务补贴标准为20元/人.门,按实际参加补考、清考的人次拨付。
实习补考、清考考务补贴为50元/人.
门,按实际承担的人次拨付。
第十条重修收费及有关支付标准
学生重修费用由系组织收取,重修费计入各系学历教育总收入中。
(一)收费标准:理论课程200元/门,单技能课及一体化课程300元/门;
(二)重修课酬支付标准:理论课60元/人.学期,单技能课及一体化课100元/人.学期。
重修课程单门合格率低于90%的,课酬支付按照实际考核通过的学生数支付,对于考核未达标的授课教师,系应在绩效考核中予以相应的扣除体现,对于重修统计报名工作劳务费按照20元/人予以支付。
第十一条对于插班生在插班前的课程考核,给与一次免费补考及重修的机会。
第十二条经重修后仍然有多门科目不及格且不及格科目达到学院劝退标准的,由教务处转交学生处根据学生劝退流程办理后续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考务费用支付标准:由承担部门根据《单位创收项目费用支付标准》(院发[2015]24号)文件标准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院长办公会会议审议通过,院长签发之日起生效。
第十五条本办法委托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1:权责清单
附件2:课程补考、清考及重修管理流程
权责清单
课程补考、清考及重修管理流程1.控制目标
规范学院课程补考、清考及重修管理。
2.流程图
3.流程说明
4.风险控制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