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2.4
地 质 构 造 与 区 域 地 壳 稳 定 性
评估区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0年超越概
率10%),拟建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内,根据《北京地 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附录P: 《北京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分区示意图》。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特征 周期为0.45s。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图2~2 北京市平原区历年降水量直方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评估区拟建场区位于通州区与大兴区边界处,根据通州地区 1974~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评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551.25mm,每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占总降水量的
60%~70%。图2~3为通州地区1974~2005年年降水量柱状
图1-4 评估工作实际材料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4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判定
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2011年01月 20日野外调查时,未
见因地质作用而产生的破坏现象,据已有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及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区内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较弱。 地形地貌:评估区属平原区,地貌类型为河流冲洪积地貌,
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50mm~660mm之间(见图2~2),6~
9月份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北京地区年日照时数 约2700小时,年总辐射约5350兆焦耳/平方米·年。北京地区多年 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843.8mm。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1、气象水文
图2~1 北京市月平均气温柱状图
地 质 构 造 与 区 域 地 壳 稳 定 性
北京及邻近地区现代微震 该区域自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发生以来相继建立了 21条地震监测有线台网,从30多年的地震监测结果看, 北京及邻近地区记录到3级以上的有感地震平均每年发 生7次左右,而3级以下的微震每年达百余次,自有仪 器监测以来已记录到微震次数达万次以上。从震中分 布来看,北京地区的现代微震以北部和东北部居多, 主要集中在黄庄~高丽营断裂带与南口~孙河断裂带 沿线及两断裂的交汇部位(见图2~9)。 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微震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二 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由此可以说明现代微震 仍是历史地震活动的继承,这也意味着微震的发生与 强震有着相似的成因。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2.4
地 质 构 造 与 区 域 地 壳 稳 定 性
2.区域地质构造位置 评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华北断坳(Ⅱ2) -大兴迭隆起(Ⅲ7)-黄村迭凸起(Ⅳ16)的东北角。具体位
置见图2~7 “北京市构造分区略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复杂
项目重要性
中等
简单
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一级
一级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 干旱气候,受季风影响形成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夏季 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据北京气象站 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1℃~12℃,7月份平均气温25℃~26℃,1 月份平均气温约-4℃~-5℃。冬季地面下有80cm左右的冻土层。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现状调查报告》
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 质工程勘察院
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 质工程勘察院 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 质工程勘察院
2002年 2002年
2002年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3 工作量 项 区域地质报告 地震地质资料 目
表1-2工作量统计表
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图2~3通州地区1974~2005年年降水量柱状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水
北京河流均属海河流域,有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
河、蓟运河五大水系。评估区属北运河水系(见图2~3),
文
经现场踏勘,区内河流主要为凉水河、新凤河。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3、地层岩性
二、地质环境条件
图2~6 基岩地质构造图(1:100000)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2.4
地 质 构 造 与 区 域 地 壳 稳 定 性
1.区域地质背景 北京地区处于阴山纬向构造带南缘,祁吕—贺兰山字 型东翼反射弧构造带附近及新华夏系构造带与延昌弧 型构造东翼南缘的复合部位。区内由于受上述构造体 系的综合作用和燕山期频繁的岩浆活动影响,致使本 区构造形迹较为复杂。北部山区属燕山纬向断褶带, 南部平原区为新华夏系华北沉降带。北京平原区的构 造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北东向或北北东向与北西向的断 裂构造(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这一构造格 局在中生代晚期已基本形成。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平 原区内又形成了北东向的西山迭坳褶、北京迭断陷、 大兴迭隆起、大厂新断陷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原始地貌形态已遭受一定的人为改造,现地形较为平坦,第
四系地层厚度50m~100m,地貌类型较单一。 地质构造:拟建工程场地距南苑~通县断裂约0.8km,评估
区总体地质构造条件简单。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4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判定
工程地质:区内地层有人工堆积地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晚
完成工作量 3 1
一、评估工作
单位 份 份
收集资料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钻孔 调查面积
1
2 4 10 10 17 20 1
份
份 个 km2 km2 个 张 份
综合 地质 调查
评估面积 地质调查点 拍摄数码照片
提交成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4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更新世冲洪积层。人工堆积层结构松散,土质很不均匀,力学
性质差,稳定性较差;新近沉积层主要为粉土层和粉细砂层, 工程性质较不稳定;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为卵石圆砾层,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可作为各类工业与民用工程建筑场
地。对本工程建设来说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水文地质:区内第四系含水层单一,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卵石,
2.2、水文
二、地质环境条件 图 2 ~ 3 北 京 市 水 系 图
拟建工程位置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1、地形地貌
二、地质环境条件
1.区域地形地貌 北京平原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北京平原的主体是由永 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大石河等五大河流联合作用而 形成的冲、洪积扇和冲积平原,紧邻山地,具有山前平原的特色。
拟 建 工 程位置
一、评估工作
图1~1项目建设规划总体布局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拟 建 场 地
图1-2 交通位置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3 工作量
表1-1评估区工作成果表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一、评估工作
完成时间 1979年
《北京市平原区基岩地质构造图》
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6、水文地质条件
二、地质环境条件
(一)区域第四系含水层组的分布规律及富水性 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类型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 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又分为上层滞水、 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绿地灌溉和自来水、雨水、污水等地 下管线的垂直渗漏补给。不同地段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相差很大,补
地下水埋深较深,对本工程建设来说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4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判定
人类工程活动:拟建场地周边主要分布居民点及工矿等,人类 活动主要为工业、商业和民用建设,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 工程活动较强烈。 综上所述,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图 2 ~ 8 北 京 平 原 区 地 质 构 造 略 图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地质环境条件
2.4
地 质 构 造 与 区 域 地 壳 稳 定 性
4.区域地壳稳定性 北京及邻近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且新构造运动以断裂及其控
制的断块活动为基本特征,活动 断裂具有继承性和新生性的特点。
1.4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判定
建设项目评估级别的划分和确定
综合上述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判定,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表5-1之规定,
确定本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三级评估。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表1-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划分表
复杂程度
评估分级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011年2月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目 录
一、 评估工作概述 二 、地质环境条件
三、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四、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五、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六、 结论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2线路走向示意图
地点 居庸关一带 河北固安 北京丰台 河北怀来 通县东南 北京城东 通县西 三河、平谷 河北沙城 北京城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