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5月28日考试时长: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40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不相符的是A.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首次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下列有关叙述中确,正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3.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假说内容4.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两个桶内都放进10只D小球和10只d小球,某同学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为Dd组合的可能性是A.0 B.1/8 C.1/4 D.1/25.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
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
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是B.Aa1×Aa2C.Aa2×a l a2Ⅰ1 Ⅰ2 Ⅱ1 Ⅱ2D .Aa 2×Aa 26.已知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一匹白色公马(♂)与一匹栗色母马 (♀)交配,先后产生两匹白色母马(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A .马的白色对栗色为显性B .马的毛色遗传为伴性遗传C .Ⅰ1与Ⅱ2基因型一定不同D .Ⅱ1和Ⅱ2基因型一定相同7.对如图所示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进行分析,则下列每项个体中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一组是A .3号、5号、13号、15号B .3号、5号、9号、14号C .2号、3号、13号、14号D .2号、5号、9号、10号8.下面是从7个不同的双因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观测到的表现型比例。
若对双因子杂合体进行测交,则相应的测交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为3∶1的是①9∶6∶1 ②9∶3∶4 ③9∶7 ④15∶1 ⑤12∶3∶1 ⑥9∶3∶3∶1 ⑦13∶3A .①和②B .③、④和⑦C .⑤和⑦D .②、⑥和⑦9.现有高茎(T )无芒(B )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 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 .TtBb 和ttBbB .TtBb 和TtbbC .TtBB 和ttBbD .TtBb 和ttBB10.豌豆从播种到收获为1年时间,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F 1种子,F 1自交产生的F 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
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F 1,F 1自交得F 2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
上述实验分别需要在第几年才能得出结果A .3年、2年B .2年、3年C .2年、2年D .3年、3年11.白色盘状南瓜和黄色球状南瓜杂交,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F 1全为白色盘状南瓜。
若F 2中纯合白色球状南瓜有1000个,从理论上计算,F 2杂合黄色盘状南瓜的数目是A .1000个B .2000个C .3000个D .4000个12.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 )对糯性(a )为显性,抗病(T )对染病(t )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 )对圆形(d )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选择①和③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 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B .任意选择上述亲本中的两个进行杂交,都可通过观察F1代的花粉验证分离定律C .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交所得的F 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D .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13.以下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孟德尔能获得成功的原因A .正确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B .正确选用了试验材料C .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D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14.如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象。
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A .图2甲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B .图1中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C .由图乙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D .丙图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1的DE 段相吻合15.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 1、C 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 1、S 2),比较C 1与C 2、S 1与S 2细胞核中DNA 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 .DNA 数目C 1与C 2相同,S 1与S 2不同B .遗传信息C 1与C 2相同,S 1与S 2不同C .DNA 数目C 1与C 2不同,S 1与S 2相同D .遗传信息C 1与C 2不同,S 1与S 2相同16.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
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细胞分裂时期 图1每条染色体D N A 含量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⑤ D.①和④17.下列叙述中哪项不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之一B.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18.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图中基因分离只发生在①②,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④⑤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图一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D.图二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1/1619.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B.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在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20.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表现类型,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下表有关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杂交组合亲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株数父本母本雌株雄株1 阔叶阔叶阔叶243 阔叶119、窄叶1222 窄叶阔叶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3 阔叶窄叶阔叶131 窄叶127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B.根据第1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1/4D.用第2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雄株占1/221.基因型为AaX B X b的雌果蝇与AaX B Y的雄果蝇交配,后代将产生几种基因型,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6、3/8 B.8、3/8 C.9、1/4 D.12、3/4 2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培养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的一组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即可将32P标记至噬菌体的DNA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23.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24.下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H5N1病毒B.硝化细菌C.酵母菌D.人体25.将细菌在含有31P核苷酸和32S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再用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则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后,含有31P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A.1和1 B.1/4和0 C.1和0 D.1/4和1 26.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 1 b2A .若b 2为合成mRNA 的模板链,则信使RNA 的碱基序列与b 1完全相同B .若b 2为合成mRNA 的模板链,则转运RNA 的碱基序列与b 1完全相同C .b 1、b 2链中均有ATGC 四种碱基,且b 1中A 碱基量与b 2中A 碱基量相同D .以b 2为DNA 复制时的模板链时,新形成的DNA 子链碱基序列与b 1相同27.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 .TGUB .UGAC .ACUD .UCU 28.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 .DNA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 .核糖体不同C .转运RNA 不同D .信使RNA 不同29.下图所示实验,能模拟SARS 病毒的逆转录过程的是30.测定某mRNA 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
以这个mRNA 反转录合成的DNA 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A .18%、26%B .28%、22%C .26%、18%D .44%、8%31.安哥拉兔的长毛与短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大量实验表明纯种的长毛兔和短毛兔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 1雄兔均表现为长毛,雌兔均表现为短毛,F 1相互交配得到的F 2中,雄兔长毛:短毛=3:1,雌兔短毛:长毛=3:1。
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由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上的性别差异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 .一对长毛兔交配,子代可能出现短毛兔,且该短毛兔一定为雌兔C .一对短毛兔杂交出现了长毛兔,则这一对兔的后代长毛兔约占1/2D .安哥拉兔的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第一定律32.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
上述遗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DNA 双链T MRNAT G tRNA 反密码子A 氨基酸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33.如图为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若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cXD,则同时产生的三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A.AbcX D、abCX d、aBCX dB.ABcX D、abCX d、abCX dC.AbcX D、abCX d、abCX dD.ABcX D、abCX d、aBCX d34.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