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与信息资源建设

数据库与信息资源建设

数据库与信息资源建设
廖若秋
(信管院图专2班廖若秋2008302480044)
摘要:数据库与信息资源建设之间的重大关系,尤其是数据库建设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密切联系
已经愈发地被认识到。

笔者将简略介绍数据库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数据库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关系
目前在全球兴起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预示着电子信息网络时代即将来临。

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数据库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尤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

更可以说,数据库建设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

数据库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有着重大联系,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库建设是我国信息资源战略化的需要
信息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和财富, 已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

因此, 制订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战略应具有超前性。

由于数据库建设是一种连续、持久的工程, 因此, 必须从现在着手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

2.数据库建设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资源共享的根本保证
只有建立相应的通用型、标准化的数据库, 图书馆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自动化, 才能借助通信网络, 并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库的资源进行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

由此,才能够使我国信息资源建设取得跨时代的进步。

因此, 数据库建设是基础。

3.数据库建设是适应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的需要
信息资源建设囊括了用户的信息需求的变化。

目前,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献, 而是拓展到要了解市场供求、竞争对手等动态信息, 即用户对信息由单项需求向广泛性需求转变, 且对信息的实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满足这种需求仅靠原有的文献服务是不行的, 而数据库信息资源可以使用户的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4.数据库建设是改变我国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和发展不平衡状况的需要
我国文献资源的密集程度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逐渐减少的阶梯分布, 并且在北京和上海形成两个富集地区,而在县以下广大农村, 图书馆及文献资源拥有量极少。

为了更好地为中西部地区及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通过设置终端来检索和利用数据库信息资源是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明智之举。

由于笔者是图书馆学系学生,因此将以数据库建设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权衡图书馆的优势和劣势,数据库建设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馆藏文献数据库。

馆藏文献数据库指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

其中又包括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1)书目数据库,建设反映本馆全部馆藏的机读目录数据库;(2)特色数据库,建设本馆特色馆藏的全文数据库。

2.虚拟馆藏数据库。

虚拟馆藏数据库指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加工、组织,通过下载和建立链接方式,形成方便本馆用户利用的虚拟资源数据库。

3.联合目录数据库。

联合目录数据库是指多馆合作,共同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共知共享。

其中,书目数据库是基础,特色数据库是品牌,虚拟馆藏数据库是纵向扩充,而联合目录数据库则是横向扩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开放的数据库系统。

其中,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

书目数据库是对馆藏资源的浅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全面系统的开发,覆盖范围广,是开发馆藏资源的基础数据库;而特色数据库则是对于某一部分馆藏深层次的挖掘,是一种高水平的专题数据库。

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

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基本上都提供了套录和自建功能,而且其书目信息数据库的格式都是标准的。

套录的优点是著录项目较多,数据完善、标准,缺点是受制于标准书目的建设速度。

自建的优点是建设速度自己可以灵活掌握,而缺点是质量不易控制,数据不标准,影响网上交流和共享效果。

鉴于套录和自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优缺点,各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

高质量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应包括图书馆的所有馆藏文献,也就是将馆藏的各种书籍资料的目录信息全部转换成规范的计算机机读目录格式,即中文书目全部转换成CNMARC格式,西文书目全部转换成US—MARC格式。

书目数据库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各馆的回溯书目数据库和添加的新数据。

回溯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即将书目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它们合理组织成相互关联的数据组合,存放在计算机的存贮器中,便于有关软件的存取,供用户随时在网上查寻利用。

而特色文献数据库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品牌。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今后发展品牌、提高地位的必由之路;是反映各馆特色、吸引用户、提高图书馆影响力的关键。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变为现实,因此,图书馆完全没有必要对所收藏的印刷型文献全部进行数字化工作,只需有针对性地把充分反映本馆文献资源特色的信息总汇起来,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可供共享的特色数据库,在网上为用户提供特色服务。

特色数据库建设有利于在传统服务方式基础上开展新的特色服务方式。

特色服务在服务的手段、方式、方法上,表现出与传统服务方式方法的不同。

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又是特色服务的进一步深化,具体表现在: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可利用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系统全面地揭示、宣传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特色,充分显示图书馆的个性,越是人无我有的,越是完整齐全的,就越是用户欢迎的,图书馆越有个性,越能提供个性化服务,越具竞争力;在提供服务的文献载体上,特色数据库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印刷型书刊形式;特色数据库在建设上,采取了计算机对文献信息进行管理、开发和利用;在服务方式上,特色数据库提供网上检索,改变了传统的借借还还,使特色服务更加深化,服务面更为广泛。

虚拟馆藏数据库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纵向扩充。

所谓“虚拟馆藏”,是指图书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超链接型目录中所描述的、可通过目录链接的那些网络信息资源。

鉴于网络资源的不断扩展.图书馆除提供馆藏信息外,还应当开发网络资源,建设虚拟馆藏数据库,从而对现有馆藏进行扩充。

虚拟馆藏数据库的建设有以下两点。

(1)建设指引库(包括单纯索引数据库以及更完善的能链接原文的索引数据库等),并将其存贮于本服务器中上网运行,为用户信息导航。

(2)根据特定的服务对象或学科要求,下载相关资源,不断更新自己的指引库。

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横向扩充则是联合目录数据库。

该数据库的功能主要在于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共知、共享”,而真正的切合实际的共知和共享则体现在联合目录的编制上。

没有联合目录的“共知”,户就不可能获得图书馆之间的“共享”,联合目录有了,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才有条件付诸实施。

这一类型的数据库需要多馆合作,统一协调,是各个图书馆之间的横向联合,有赖于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建设的协调发展,非
一馆可为。

如果尚无力量实现全社会的联合目录数据库,最可行的就是建设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既有利于地区间的协作采购,又有利于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