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经》讲座(一)

《道德经》讲座(一)

《道德经》讲座(一)老师:慎独地点:行余书院时间:2011-7-6 19:00慎独(1073271480) 18:59:45各位老师道友大家晚上好!慎独(1073271480) 19:00:22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道德经》慎独(1073271480) 19:00:40其实讲老子,慎独压力很大慎独(1073271480) 19:01:04自古研究注释《老子》的人不计其数慎独(1073271480) 19:01:59我末学后进,个人修养不够,文字般若不足,恐画虎不成反类犬慎独(1073271480) 19:02:45于丹讲《论语》的殷鉴不远啊慎独(1073271480) 19:03:01恐为天下笑,误道不浅慎独(1073271480) 19:03:24就像庄子说的:闻道百,以为天下莫己若慎独(1073271480) 19:04:48慎独未免不自量力,其中错谬不通处再所难免,望各位老师道友批评指正慎独(1073271480) 19:04:58现在开始慎独(1073271480) 19:05:18现在流行的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共81章节,5000余文,其中每一章又可独立成文,随便打乱章节次序而不影响原文的理解,真可谓字字如金,句句耐嚼,章章精华。

慎独(1073271480) 19:05:49我们学习道德经,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老子经中的“道德”是什么?慎独(1073271480) 19:06:14古代人“道”和“德”是分开讲的,道,是形而上,是超越,是本源或本体;德,是形而下,是道的表现形式或作用。

慎独(1073271480) 19:06:54道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有形之物得到了“道”,就谓之“德”,也可以讲是“道”内在于天地万物就是“德”,“道”因“德”而体现和作用。

慎独(1073271480) 19:07:39所以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同时,离了开“德”我们就无从去感悟“道”,“道”和“德”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或者讲是“体和用”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道德经〉是“体用”学。

慎独(1073271480) 19:08:10也即是“无极”和“太极”学慎独(1073271480) 19:08:53这就是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归无极。

二者是纵向的派生关系。

无极是本,太极是末;无极是母,太极是子。

无极是源,太极是流;无极是总,太极是分;无极是全,太极是偏;无极是定,太极是变,等等。

无极顺而生太极,太极逆而归无极;无极动而生太极,太极静而归无极。

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于一本。

慎独(1073271480) 19:09:511974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抄本都是德经在前,而道经在后。

这个非常耐人寻味,慎独以为古人悟“道”是从“德”开始的慎独(1073271480) 19:10:25亦即悟“无极”是从“太极”而来慎独(1073271480) 19:11:01,“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合德全德得以超越形而下从而证悟了“道”。

慎独(1073271480) 19:11:31使我们脱离了“日用而不知”的蒙昧,在先秦时期就扎下了“道”的根基,慎独(1073271480) 19:11:53使我们得以执一驭繁,举纲张目,形成独特的“天人合一”“人道合一”的中华文明。

慎独(1073271480) 19:12:18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慎独(1073271480) 19:12:50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天下万事万物各家学说诸如:天文,地理,星象,占卜,历法,音乐,数学等等博大精深,每一学科穷其一生也难精难通更难证悟其“道”慎独(1073271480) 19:13:48但是我们懂得了“道”,就可以高屋建翎,取象比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慎独(1073271480) 19:14:2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慎独(1073271480) 19:14:38依道而行,顺道而为,则“元享利贞”无往而不利。

慎独(1073271480) 19:15:14当然仅仅悟道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用德之中去加深对道的感悟,就是修道,才能返朴全真﹐识心见性,成为“真人”。

慎独(1073271480) 19:15:32我们在座的估计都是“假人”,呵呵慎独(1073271480) 19:16:13具人之形,有人之名,而不昧本性,不悟大道,不守其真慎独(1073271480) 19:16:57所以,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道德经》的目的就是从修道悟道入手慎独(1073271480) 19:17:57《道德经》五千文,最终终归到人。

其旨在从人的生理、心理、智能、道德诸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

慎独(1073271480) 19:18:31老子发现了“道”,也发现了“人”。

“人”是“道”的代表。

“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慎独(1073271480) 19:18:52《阴符经》云: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慎独(1073271480) 19:19:56本来还有话要说,但为了不耽误正文,我们就直接转入正文吧慎独(1073271480) 19:20:32第一章慎独(1073271480) 19:21:02用帛书的原文引述如下:慎独(1073271480) 19:22:09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慎独(1073271480) 19:22:37〈老子〉一书难点就在于“句读”慎独(1073271480) 19:22:56比如我引的这段原文,恐怕就有人持异议慎独(1073271480) 19:23:34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有人会断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慎独(1073271480) 19:24:52借用当局一句外交词:搁置争议,共同学习。

课后再讨论慎独(1073271480) 19:25:23“道可道,非恒道也”今之人多理解为:大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但表述出来却不是那个恒常的道。

慎独(1073271480) 19:25:49先秦表“言语表达”之含义,多用“言”、“曰”、“云”等字,鲜有“道”字慎独(1073271480) 19:26:04表“言词陈述”之含义,多用“述”、“论”、“陈”等字,也鲜有“道”字。

慎独(1073271480) 19:26:25比较特例的是类如《诗经·鄘风·墙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慎独(1073271480) 19:26:46然而,《道德经》中,不计“道可道,非常道”一处外,均无以“道”字表“言说”含义慎独(1073271480) 19:27:23故,“道可道也”,弟二个道字不作语言讲慎独(1073271480) 19:28:18其实,道教的人是这样断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慎独(1073271480) 19:30:30第一个道,是指大道,指本源,指阴阳未判之前的混元无极。

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枢机。

慎独(1073271480) 19:32:03“可道”指混沌初开,阴阳始判,清浊肇分,乾坤定位,是谓太极。

慎独(1073271480) 19:32:46“非常道”指。

有形有象之事物,皆有生有减,有成有毁,不能永恒常存。

这些可生可灭的万事万物,皆属“可道”的范围。

因有形质,处于变化之中,故谓“非常道”慎独(1073271480) 19:34:23“名,可名也,非常名也”“名”,是指大道之名慎独(1073271480) 19:34:40是为强名慎独(1073271480) 19:35:52“可名”是指“可道”之名,“可道”属于有形万物,属于太极慎独(1073271480) 19:36:25这个“名”,相当于孔子说的“必定乎名”的名慎独(1073271480) 19:37:11“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慎独(1073271480) 19:37:39所以,名至实归,一物一名是肯定的慎独(1073271480) 19:38:06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必须有名相才可以相互区分慎独(1073271480) 19:38:48佛祖说:一切名相,皆是因缘假合慎独(1073271480) 19:39:12事事物物都有“成住坏空”这四个界段慎独(1073271480) 19:40:06而标志它们的名称必然是可生可灭的“可名”慎独(1073271480) 19:40:38由“可名”代表的万事万物生灭运化、变动不居,故凡“可名”皆“非常名”。

慎独(1073271480) 19:41:1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是指无形无象的混元大道,因无形无象,故无名。

“道”之名实为强名。

虚无的大道无形而无名,它早于天地而存在,故谓“天地之始”。

慎独(1073271480) 19:42:00“有名”是指宇宙天地。

天地是指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是最早的实物,其名亦是最早的名。

万物由天地而生,故有形有名的天地谓之“万物之母。

”慎独(1073271480) 19:43:54“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何谓无欲?神观无欲,何谓有欲?识观有欲慎独(1073271480) 19:44:18无名之始,万物之母,是道。

以无欲观无名之奥妙曰参;以有欲而观事物端倪为悟。

是故,唯参唯悟是为修道。

慎独(1073271480) 19:44:55故,修道者,以欲与神为修,以观为道。

慎独(1073271480) 19:46:02所以,这句话的意思老子实指是修道的方法,这个修道的方法极为重要慎独(1073271480) 19:47:13修道者,曰参曰悟;参,是用无欲之神,去观万物之始。

悟,是用有欲之识,去观万物之端倪慎独(1073271480) 19:48:56“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慎独(1073271480) 19:49:22无欲之神与有欲之识同出于“道体”慎独(1073271480) 19:49:45源于“无极”而动慎独(1073271480) 19:50:04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慎独(1073271480) 19:51:49无朕兆、无端倪、无形象、无边际,至为深远者,谓之“玄”慎独(1073271480) 19:52:23至微又微、至远又远、至隐又隐,无法估量者,谓之“又玄”。

慎独(1073271480) 19:52:47玄之又玄、深不可测的虚空之中含藏着生育之机、万化之妙,万事万物及其运行变化莫不由此而生出,故此真空妙相谓之“众妙之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