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会培训工作总结篇一:法学会开展法学活动情况小结法学会提升法学活动实效区法学会开展法学活动情况小结区法学会坚持创新创优,丰富载体平台,组织法学和法律工作者,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法治实践。
一是拓展法律服务内容。
换届以来,深入43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送法上门服务,直接答复企业提出的各类涉法问题1220余条,涉及法律法规1340余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200余万元。
围绕企业需。
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坚持把企业法人和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与企业法人代表特别是会员单位法人代表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有的放矢的宣讲有关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依法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
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动员会员结合本职,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自觉发挥骨干作用。
积极参加区委宣传部、社科联和有关部门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参加区广播电台的“律师服务热线”节目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三是提升法学研究水平。
在力所能及地开展宏观层面的法学理论研究外,注重“立足当地,研究当地,服务当地”,把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法治建设最急需的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强化市场监管法律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维护宪法权威等法律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
换届以来,共组织各类专题研讨会、成果交流会、论坛等有关活动20余次,每年收到会员单位和会员报送的法律论文近200篇。
篇二:法学会工作总结篇一:法学会年度总结法学系法学会优秀团支部申报材料一、法学会简介:法学会作为滨海外事学院法学系下设学生独立机构。
我们以服务、奉献为理念,以团结和组织法学系学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本学科法学研究和法学交流为宗旨。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大众。
我会现在分为三个部门,有编辑部、设计部和审校部,编辑部主要负责收集资料,设计部主要负责幕后宣传工作,审校部主要负责杂志的整理和版面设计。
刚入会的新会员有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或法律工作实践经验,并有较强的法学研究能力的本系法学系学生由辅导员推荐,经系里批准,即为本会个人会员。
我会定期召开会议,每个会员都可以参加本会及相关学科、专业、法学会组织的学术研究活动和其他活动。
现在我会旨在培养同学们的法律专业能力,成为我院有学术性影响的社团,主要职责为我院创办法学专业期刊、组织进行与法律专业相关的活动。
二、法学会专业活动:1.专业特色活动:⑴.案例分析大赛。
在主任穆凯盈所设置的特定案例中,同学们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了激烈的思维碰撞。
同时,同学们也充实了自己视野、互相交换了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同一个法律行为中,同学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对它进行因此剖析、理解、评论。
由此一来,同学们在比赛中不仅充分展示自己对法律的认知。
而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赛后老师的总结中,我们体会到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就可以把握民法的基本精神,学习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民法的“活”法特点要求我们,一要注意随时运用民法解决身边问题;二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式,培养民法思维。
培养民法思维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与伦理道德思维相区别。
伦理道德思维的核心是合理,而民法思维核心是合法,伦理道德思维不需要严密的推理,而民法思维应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严格的法律适用作出结论;二是要注意与其它法律思维相区别,民法思维要运用民法的方法,即讲求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讲求以民事法律关系为核心,讲求民法规则的适用,讲求民法术语的准确使用。
⑵.青春杯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公开表演赛2010 年11 月10日中午12点,在主楼模拟法庭教室举行了我系模拟法庭公开表演赛,本次表演赛由法学系主办,莅临现场观看表演的嘉宾有法学系主任穆凯盈,法学系老师卢显洋,法学系老师郭钕波。
从案件重演到法庭审判,一次次掌声都证明台上参加这次模拟法庭演出的学生们的精彩表演。
本次案件以插叙的方式拉开帷幕,在两位主角精彩的情境再现之后,控辩双方围绕案件的焦点“房屋贷款偿还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面对控方咄咄逼人的攻势,辩方律师在交叉询问过程中也针锋相对。
在有奖知识竞答互动环节中,让在场观众们回答关于法律知识,互动的气氛非常活跃,普及了法律常识同时也让观众认识到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同时这又显然体现了我们普法知识活动的成功。
在休庭期间,穆凯盈主任对本次庭审进行了精彩点评,使在场的每位同学都受益匪浅。
点评完毕之后,庭审的帷幕再次拉开。
经过陪审团的商议,一致决定这起案件以刘磊洵组获得第一名胜利告终。
由法学会举办的第一届青春杯模拟法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得到了系领导支持与肯定,也得到了系领导的好评。
滨海外事法学系法学会模拟法庭是法学系在滨海外事的品牌活动,目的是通过此次活动丰富学生的法律专业知识,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探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法学系的风采向全校、全社会展示, 同时,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此次表演赛结合了法学院专业特色,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也将我们平时的一些误区加以修正,充实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令我们收获颇丰。
希望我们法学系全体同学在法律的大道上越走越宽敞,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
该次活动在法学院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并得到了领导的好评,而且充分应和了”青春杯模拟法庭”这个主题,加深了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取得了宣传法制的效果,并让我们同学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2.专业学术活动:《滨外法学》是我们全体会员积极和奋斗的结果,其中介绍了法学界目前的前沿思想、热点问题,积极是法学系的学子们了解法学科界泰山北斗的学术思想。
还介绍了各部门法的法学名家、经典案例,使同学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同学们将来对于专业问题的解决能力。
同时也考虑到同学们将来的求学之路,详细的介绍了现在国内各家政法大学的考研情况和金牌专业,为同学们以后的考研深造做准备。
3.专业咨询机构:法律咨询室是法学会成员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大众。
该咨询室设置在法学系办公室332,值班时间是每周二下午13点30分到16点50分,每次安排大三的学长和学姐值班。
由他们为老师和同学们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自法律咨询室成立以来,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4.专业实践活动:⑴大港司法局志愿者招募活动。
法制志愿者活动招募期间,法学会20多名会员在学校进行宣传,同学们都兴致勃勃,踊跃参与这项活动。
我会积极举行这次志愿者面试工作,选择出适合志愿者工作的同学。
所以这项活动对于学习法律的我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⑵法制宣传日。
现在国家倡导建立法治社会,我会响应国家的号召,特意在12月4号法制宣传日在大港世纪广场宣传法制思想,提高大家的法治意识。
尽管那天寒风凌厉,天气寒冷,但丝毫阻挡不了全体同学那颗热火的心。
大家积极向路人发宣传手册,积极讲授法学知识。
在现实社会中,不懂法制知识的人还是大多数的,法律的普及还是有待发展,极其需要的,我们能够为法制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三、法学会工作展望:法学会是一个年轻的而又专业的组织机构,它在滨海外事学院广阔的舞台上茁壮成长。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一如既往的坚持走专业化道路。
.1.今后要在这学年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创新、和完善我们的管理机制。
2.进一步的丰富我们的活动、提高学习活动频率,提高活动质量,进一步去留住我们的会员,让他们去为我们法学会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3.要抓住时间和空间机遇去搞活动,进一步宣传本组织,让本组织真正成为我们大学心目中的典范。
也许我们成立的时间还不够长,各部门的协调也没有那么完美,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大家就一定会看见我们为之付出的智慧与汗水,和我们一直走下去的心。
“中外求索,德业竞进”这不仅是我们滨海外事的校训,更是我们心中的信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篇二:县法学会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法学会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12年以来,在县委政法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学会领导的有力指导和推动下,法学会全体同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能作用,团结带领全县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开展法学研究,促进成果应用转化,加强法学会组织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课题研究。
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政法中心任务是法学会工作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保持法学会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为落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要求,法学会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作为2012年法学会重点工作。
为做好此项工作,组成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政法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课题负责人的联合调研组,开展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研究”课题的联合攻关。
先后深入公、检、法、司等部门和乡镇实地调研,召开由民政,文广,住建,人社,安监,行政执法,食品药品,团市委,计生委及公安局出入境、网监、禁毒、警务室和电信运营商,部分社团组织等参加的8个座谈会。
就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理、互联网、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平安建设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
搜集了大量生动鲜活的第一手素材,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明确措施,对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服务司法实践和打造学术精品为宗旨,开展学术研究,确定了今年学术重点。
为服务司法实践,法学会于年初深入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四个单位,围绕政法部门在实践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调研。
确定了研究会学术年会主题和法学会立项课题:(1)学科研究会年会主题。
重点围绕法治城市的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特殊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立法与司法、经济犯罪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这四个主题开展学术研究。
(2)法学会立项课题。
确定了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看社会管理创新、论我国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基本原则、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衔接制度研究、公安调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交通事故综合治理架构研究等多个重点课题。
(四)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法学素质为着眼点,组织学术研究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