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工作分析系统比较评估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
工作分析结果为组织的一系列职能活动提供支持与依据,如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工作设计、绩效考核、工作分类等。
可以说,工作分析是促进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高效开展的核心因素。
在工作分析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紧接着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和行为的质量。
从组织角度说,工作分析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组织价值的工具。
工作是组织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企业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工作的管理是否有效,如工作范围是否界定清晰、工作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配备了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无疑影响到组织工作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着组织的利润。
工作分析的作用是重大的,然而,有效的进行工作分析,准确的获取工作信息、准确的预测能够胜任的人员类型,实现对各项职能活动的有效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出了多种工作分析系统来完成对工作的分析与研究。
本书所介绍的几种系统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
工作分析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为工作分析人员提供了多种选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工作分析人员的选择难度。
我们难以判断哪种系统更优、效度更高,哪种系统更适合自己企业的环境,哪种系统更能帮助我们解决特定的问题,因为每种工作分析系统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针对特定的问题开发研究出来,它们在实现管理职能和实际应用上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一个普遍的结论就是任何一种工作分析系统都不是最好的,一种系统可能在某种应用上优于另一种系统,如在绩效评价的应用上,而在别的应用上可能并不如另一种系统,如在工作分类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多种工作分析系统的综合使用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调查表明,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将这种想法付诸实施,一方面有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有有效性的怀疑,而且系统的组合本身也需要对已有的系统进行取舍。
因此,企业在进行工作分析之前往往需要明确各种系统的优缺点,然后才能根据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工作分析系统。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工作分析系统的对比研究屈指可数,现有的研究也大多侧重于个案分析而且比较零散,很少有系统的分析研究。
企业在选择工作分析系统时也往往只能凭个人经验或个人偏好。
而工作分析系统选择的偏颇将直接影响工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
因此,本章将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分析,从信度、效度、应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对本书介绍的工作分析系统进行对比,以供参考。
由于现有关于信度、效度的研究文献多集中在 PAQ、JEM和TTA三种系统上,因此本章中的信度效度比较也仅限于对PAQ、JEM和TTA三种系统的比较。
第一节信度比较一、信度概述信度是指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研究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
对工作分析系统而言,就是重复使用某工作分析系统分析同一工作,是否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我们应该重视对工作分析系统信度的测量,因为如果没有信度的证明就谈不上效度,更谈不上对工作分析结果的进行有效利用。
测量信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包括再测信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等。
再测信度( test-retest reliability )反映的是以同样的测评工具、同样的测评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测量同样的对象时所获得的测评结果之间的变异程度,通常用两种评定之间的相关来表示。
为了使第一次测量的记忆对第二次测量产生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通常两次测量要相隔较长一段时间。
莱瑟姆和韦克斯利 (Latham & Wexley ,1981 )提出,这种信度的相关应为 0.70 或更高。
评分者一致性信度( inter-rater reliability )表示的是两个评定人分别评定同一对象时,所得到的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
由于不同的评定人对被评定对象有某种不同的看法,因此,其间的相关也比同一评定人做出的两组评定之间的相关要低。
莱瑟姆和韦克斯利( Latham & Wexley ,1981 )提出,评分者之间的相关至少应为 0.60 。
内部一致性信度适用于衡量测量系统中反映同一因素的几个或多个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分析方法常用的是项目折半分析和a系数分析。
莱瑟姆和韦克斯利 (Latham & Wexley ,1981 )建议,内部一致性信度可接受的最低相关为 0.80。
二、工作分析系统信度比较1、PAQ 信度分析E. J.麦考密克(McCormick, E. J.,1972)指出了对PAQ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的测量方法,即由一对工作分析人员分别独立分析同一份工作,且独立完成对 PAQ 的评定,然后利用统计手段计算他们关于 PAQ 中 189(194)个要素评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再将多对工作分析人员分析后得到的相关系数综合,即可得到PAQ的此类信度系数。
P.R.珍妮特(P. R.Jeanneret,1980)根据此方法利用PAQ分析了 303份工作,得到的信度系数都处于 0.8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 0.90。
E. J.麦考密克(McCormick, E.J.,1976)还分析了不同类型人员进行工作分析分别能达到的一致性信度,不同类型的人员包括两位工作分析专家的组合、一位工作分析专家和一位主管的组合、一位工作分析专家和一位任职者的组合以及一位主管和一位任职者的组合,他们同时分析同一份工作,得到的信度系数如表12-1所示:表12-1 :不同类型人员进行工作分析的信度and job dimensions as based on the Position Analysis Questionnaire(PAQ).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6,No4(1972): p347-368由上表可以看出:当主管与任职者都参与工作分析时,所得到的信度相对于其它类型的组合信度最高另外,也有许多研究对 PAQ 的再测信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都达到了 0.70 以上或 0.80 以上。
当参与分析的人员是任职者、主管或者独立的工作分析专家时,再测信度的结果趋于稳定(McCormick, E. J., 1972 ;Taylor,L.R.,1978 ),尽管任职者和他们主管对要素的评定普遍高于独立的工作分析专家 ( Smith,J.E.,1975 ;M.D.Hakel,1979 )。
PAQ 中工作维度的一致性也通过比较不同的工作分析专家独立分析同一工作得到的各维度的分值得到测量,这样的信度系数平均在 0.60 多,具体数值依赖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Jones,A.P.,1982 )。
2、JEM 信度分析利用 JEM 对工作进行评价是完全建立在主题专家小组成员( SMEs )对工作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增加观察的次数将有利于提高 JEM 的信度。
在将近 50 项研究中( Tordy,1976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单个人之间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是如果单个评定者分别评定,他们之间的一致性很低,相关性的平均值仅为 0.47 ,如果引入斯皮尔曼 -布朗( Spearman-Brown )公式,两个评价者之间的信度仍然为 0.47 。
普利默夫( Primoff,1978 )在一项研究中,组织了 34 位来自不同企业的人员对电话接线员( telephone operator )进行分析。
之所以选择接线员作为分析的对象是因为该工作稳定性较强,而且使用工具单一。
研究者随机抽取了 12 位人员,组成两组主题专家小组,每组 6 人,分别利用JEM 对该工作进行评定;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为 0.84 。
当两组成员分别增加为 8人时,分析结果相关性为 0.88;当增加为 10 人时,相关性为 0.90;增加为12 人时,相关性为 0.91 。
也就是说,单个人利用 JEM 进行工作分析时信度很低;而当由 6 个人或更多组成主题专家小组进行分析时,信度便能达到可接受的范围。
3、TTA 信度分析对 TTA 信度的研究并不多。
典型的是罗派兹( Lopez,F.E. ,1977 )分析了 TTA 的评分者一致性信度。
他组织若干工作分析专家对 100 个工作进行分析,每分析一个工作,都把工作分析专家分为两组,然后比较他们对每一个特质的评定。
在分析了 100 个工作后,经过斯皮尔曼 -布朗公式修正到两个评价者的水平,得出平均的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系数为 0.86(最低为 0.74 ,最高为 0.93 )。
4、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同等情况下,即比较两个单独评分者的一致性方面, PAQ 和 TTA 明显优于 JEM ,前者都达到 0.80 以上,而 JEM 只达到 0.47 。
如果要提高 JEM 的信度,必须增加评价人的数量,这样在实践中必然会增加工作分析的各项成本,再者,对国内企业而言,找到多名熟悉同一工作同时熟悉 JEM 工作分析系统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通过多位专家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否则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利用 PAQ 和TTA 进行分析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单个的工作分析人员进行分析就能得到较高的信度。
另一方面,PAQ的再测信度也达到了莱瑟姆和韦克斯利(Latham & Wexley , 1981 )通过研究确定的最低可接受范围。
因此总的来说, PAQ 的信度较高、 TTA 次之、 JEM 再次这一结论在(Levine, 1983)对7种工作分析系统的比较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利维的研究与上述文献的研究不同,他并不是通过实际测量工作分析系统的信度来进行比较,而是通过若干工作分析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七种工作分析系统信度的主观评定(五分评定)来进行判断,与本文相关的结果如表12-2所示,从表12-2可以看出,专家们认为PAQ的信度最高,JEM的信度最低。
注:表中上行的数字表示的是评估的平均值,下行括号中的数字为标准差;第二节效度比较一、效度概述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所要测量内容的真实含义,对工作分析系统而言,就是指某工作分析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被分析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对任职者的要求。
测量效度的方法常用的有:内容效度、构念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等。
内容效度(content vadility )反映测量在多大范围内包含了概念的含义,比如测量是否涵盖了欲测对象的所有成分。
构念效度( construct vadility )的基础是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即用来测量构念的变量与构念本身的一致性程度。
效标关联效度(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指测评结果与某种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根据效标结果与测量结果获得时间的相同与否,可以分为同时效度 ( concurrent validity )和预测效度( predictive valid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