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

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

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5.系统环境分析的意义
(1)系统分析的资料来源
(2)问题的来源
(3)环境提供外部约束
(4)系统评价的基础
6.系统结构分析的内容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的关系
(2)系统要素集的分析
(3)系统相关性的分析
(4)系统阶层性的分析
(5)系统整体性的分析
(6)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
7.ISM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
第三章
1.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连续性
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生产时间的连续性
2.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控制模式 P47
(1)递阶控制系统
(2)分布式控制系统
(3)分散控制系统
3.运输网线路功能结构分类及各自含义 P53
(1)骨干线路
(2)开发线路
(3)给养线路
(4)腹地线路
(5)企业线路
4.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
含义:
是对单一方式的运输体系而言,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合理布局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首先是在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其次,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基于其本身要求联系起来的。

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1)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
(2)地区间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
(3)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
(4)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协调
(5)运价和运输费用的协调
第四章
1.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1)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首要因素
(2)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决定性因素
(3)技术条件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因素
(4)旅游资源分布对交通运输布局也有重要影响
2.交通运输规划的具体内容
(1)确定交通运输业的性质、发展方向及发展规模,预测交通流量。

(2)选定有关建设标准和各项技术经济额定指标。

(3)确定规划范围,选择各种运输形式的适用地及发展方向,确定规划区的交通运输总体布局方向。

(4)对各种交通运输形式规划和总体布局进行必要的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5)确定近期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具体部署。

(6)拟定实施规划的步骤和措施,保证交通运输系统各项建设按照交通运输系统总体规划方案逐步实现。

3.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特征及适用情况疑P241
第五章
1.货运量的空间分布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工农业生产布局。

生产的规模和布局,一方面决定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时,其本身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条件。

2.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
(1)运输需求决定了运输供给的发展方向、规模和水平
(2)运输需求的满足受到运输供给的限制,这种限制来自于运输企业的运能、运价以及需求本身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3)运输量是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平衡的结果,是实现了的运输需求
3.交通运输供给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数量。

特点:
(1)“有效”供给的范围较大
(2)短期价格弹性较大
(3)运输供给存在明显的外部成本
(4)运输供给水平受公共资本数量的限制
(5)一定的不可分性
(6)部分可替代与部分不可替代性并存
4.交通运输供给与一般经济学供给概念的区别
在其他生产部门,供给就是产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而运输业的产品是客货的位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因此,产品不具有实物形态,不能转移、不能储存。

5.供需动态均衡分析 P102
第六章
1.交通运输通道的构成要素疑P111
交通运输通道包括交通运输线路、各种港站、配套的服务设施
2.交通运输通道与综合运输网的关系
(1)区别:交通运输通道呈带状结构;综合运输网呈网状结构
(2)相似:都由多种运输方式构成、层次划分相同
(3)通道构成运网的骨架,连接网上的主要枢纽集散点;通道上的交通流的产生与疏散都是通过运网实现的。

3.通道建设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想???
第七章
1.交通运输枢纽的类型和构成
(1)按地理位置分:陆路枢纽、滨海枢纽、滨河枢纽
(2)按交通运输方式的组合分:铁—水—公枢纽、铁—公枢纽、水—公枢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3)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中转枢纽、地方枢纽、混合枢纽
(4)按主要运输方式干线配置形式分:终端式、放射形、伸长式(带式)、放射形半环式或环式枢纽
2.交通运输枢纽的主要协调关系 P132
(1)枢纽内干线运输间的相互协调
(2)干线运输与工业运输间的相互协调
(3)干线运输与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
3.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八章
1.区域经济与区域交通运输的关系
(1)区域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专业化协作的手段;
(2)区域交通运输突出了区域经济的特色;
(3)区域交通运输使得区际间经济互补;
(4)区域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布局有重要影响。

2.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
(1)开放性
(2)复杂性
(3)深入性
(4)连通性及通达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