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运动到3秒钟时,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1)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2)A、B两点运动到3秒时停止运动,请在数轴上标出此时A、B两点的位置;(3)若A、B两点分别从(2)中标出的位置再次同时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运动的速度不变,运动的方向不限,问:运动到几秒钟时,A、B两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答案】(1)解:设点B的速度为2x个单位长度/秒,则点A的速度为3x个单位长度/秒,根据题意得:3×(2x+3x)=15,解得:x=1,∴3x=3,2x=2,答:动点A的运动速度为3个单位长度/秒,动点B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2)解:3×3=9,2×3=6,∴运动到3秒钟时,点A表示的数为﹣9,点B表示的数为6;(3)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A、B两点向数轴正方向运动时,有|3t﹣2t﹣15|=4,解得:t1=11,t2=19;当A、B两点相向而行时,有|15﹣3t﹣2t|=4,解得:t3= 或t4= ,答:经过、、11或19秒,A、B两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动点A、B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因此设点B的速度为2x个单位长度/秒,则点A的速度为3x个单位长度/秒,根据两点相距15,列方程,求解即可。
(2)根据两点的运动速度,就快求出A、B两点运动到3秒时停止运动,就可得出它们的位置。
(3)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分两种情况:当A、B两点向数轴正方向运动时;当A、B两点相向而行时,分别根据A、B两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列方程求出t的值。
2.温州和杭州某厂同时生产某种型号的机器若干台,温州厂可支援外地10台,杭州厂可支援外地4台,现在决定给武汉8台,南昌6台,每台机器的运费如下表,设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为x台,(1)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总运费(单位:元)(2)若总运费为8400元,则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多少台?(3)试问有无可能使总运费是7800元?若有可能请写出相应的调动方案;若无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总费用为:400(6-x)+800(4+x)+300x +500(4-x)=200x+7600(2)解:由题意得200x+7600=8400,解得x=4,答:杭州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4台(3)解:由题意得200x+7600=7800,解得x=1. 符合实际意义,答:有可能,杭州厂运往南昌的机器为1台.【解析】【分析】(1)根据总费用=四条线路的运费之和(每一条线路的费用=台数×运费),列式后化简即可。
(2)根据(1)中的表达式等于8400,列方程并求解。
(3)根据(1)中的表达式等于7800,列方程并求解,若方程的解符合实际意义,则有可能,否则就不可能。
3.如图1,已知,在内,在内,.(1)从图1中的位置绕点逆时针旋转到与重合时,如图2,________ ;(2)若图1中的平分,则从图1中的位置绕点逆时针旋转到与重合时,旋转了多少度?(3)从图2中的位置绕点逆时针旋转,试问:在旋转过程中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改变,请求出它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100(2)解:∵平分,∴,设,则,,由,得:,解得:,∴从图1中的位置绕点逆时针旋转到与重合时,旋转了12度;(3)解:不改变①当时,如图,,,∵,,∴;② 时,如图,此时,与重合,此时,;③当时,如图,,,;综上,在旋转过程中,的度数不改变,始终等于【解析】【解答】(1)解:由题意:∠EOF= ∠AOB+ ∠COD=80°+20°=100°【分析】(1)根据∠EOF=∠BOE+∠BOF计算即可;(2)设,得,,再根据列方程求解即可;(3)分三种情形分别计算即可;4.约定: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数下方箭头共同指向的数.示例:如图1,即4+3=7,观察图2,求:(1)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m和n;(2)当y=-7时,求n的值。
【答案】(1)解:根据约定的方法可得:m=x+2x=3x;n=2x+3;(2)解:x+2x+2x+3=m+n=y当y=-7时,5x+3=-7解得x=-2.∴n=2x+3=-4+3=-1【解析】【分析】(1)根据约定: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数下方箭头共同指向的数,分别列式即可;(2)根据约定可得m+n=y,代入上题的关系整理可得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出x, 代入n的表达式求值即可.5.某食品厂从生产的袋装食品中抽出样品若干袋,用以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或不足标准质量的部分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单位:克),记录如下表:袋数2132●合计与标准质量的差值+0.5+0.8+0.6﹣0.4﹣0.7+1.4(2)若每袋的标准质量为50克,每克的生产成本2元,求这批样品的总成本.【答案】(1)解:设被墨水涂污了的数据为x,则0.5×2+0.8×1+0.6×3+(﹣0.4)×2+(﹣0.7)x=1.4,解得:x=2,故这个数据为2(2)解:[50+1.4÷(2+1+3+2+2)]×(2+1+3+2+2)×2=1002.8元,答:这批样品的总成本是1002.8元【解析】【分析】(1)设被墨水涂污了的数据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计算计算即可.6.已知线段AB=60cm.(1)如图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2厘米/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以4厘米/秒运动,问经过几秒后P、Q相遇?(2)在(1)的条件下,几秒钟后,P、Q相距12cm?(3)如图2,AO=PO=10厘米,∠POB=40°,点P绕着点O以10度/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运动,假若点P、Q两点能相遇,求点Q 运动的速度.【答案】(1)解:设经过t秒后P、Q相遇,由题意得:2t+4t=60,解得t=10,答:经过10秒钟后P、Q相遇(2)解:设经过x秒P、Q相距12cm,当相遇前相距12cm时,由题意得:2x+4x+12=60,解得:x=8,当相遇后相距12cm时,由题意得:2x+4x-12=60,解得:x=12,答:经过8秒钟或12秒钟后,P、Q相距12cm(3)解:设点Q运动的速度为ycm/s,∵点P,Q只能在直线AB上相遇,∴点P第一次旋转到直线AB上的时间为:40÷10=4s,若此时相遇,则4y=60-20,解得:y=10,点P第二次旋转到直线AB上的时间为:(40+180)÷10=22s,若此时相遇,则22y=60,解得:y=,答:点Q运动的速度为10cm/s或 cm/s.【解析】【分析】(1)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2)分相遇前相距12cm和相遇后相距12cm,分别列方程求解即可;(3)由于点P,Q只能在直线AB上相遇,所以可先求出点P两次旋转到直线AB上的时间,然后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7.某服装厂计划购进某种布料做服装,已知米布料能做件上衣,米布料能做件裤子.(1)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多少倍;(2)这种布料是按匹购买的,每匹布料是将这种厚度为布料卷在直径为的圆柱形轴上,卷完布后的圆柱直径为D=20cm,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为使一匹布料所做的上衣和裤子刚好配成套,应分别用多少米的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π取3)? (3)在(2)的条件下,一件上衣用料1米,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则需采购这样的布料多少匹?【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 1.5.答: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1.5倍(2)解:一匹布的长度=100π+100.8π+101.6π+...+200π≈3×(100+100.8+101.6+...+200)=3× =56700mm=56.7m.设应用x米的布料生产上衣,则用(56.7-x)米的布料生产裤子,根据题意得:x=1.5 (56.7-x)解得:x=34.02(米)≈34(米)当x=34时,56.7-x=22.7(米)答:应用34米的布料生产上衣,则用22.7米的布料生产裤子.(3)解:1000÷34≈29.4≈30(匹)答:需采购这样的布料30匹.【解析】【分析】(1)求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多少倍,应先把各自的用料多少表示出来.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是:;将两个式子相除即可;(2)先求出一匹布的长度,然后根据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 1.5倍列方程求解即可;(3)由(2)可得一匹布生产衣服裤子的套数,用总套数÷一匹布生产衣服裤子的套数即可得到答案.8.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3,+5,x.(1)请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2)若AC=2,求x的值;(3)求线段AB的中点D所表示的数;(4)若x<0,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C与线段BC的长度和.【答案】(1)解:如图所示:(2)解:∵AC=2,A点表示的数为-3,C点表示的数为x,∴|x+3|=2,解得:x=-1或x=-5,∴x的值为-1或-5.(3)解:设点D表示的数为y(-3<y<5),∵A点表示的数为-3,B点表示的数为5,C点表示的数为x,∴AB=8,又∵D为AB的中点,∴AD=AB=4,即|y+3|=4,解得:y=1或y=-7(舍去),∴y=1,∴点D表示的数为1.(4)解:① 当点C在点A左侧时,∵A点表示的数为-3,B点表示的数为5,C点表示的数为x,∴AC=-3-x,BC=5-x,∴AC+BC=-3-x+5-x=2-2x;② 当点C在点A右侧时,∵A点表示的数为-3,B点表示的数为5,C点表示的数为x,∴AC=x+3,BC=5-x,∴AC+BC=x+3+5-x=8.【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别在数轴上表示点A、B即可.(2)根据题意可得AC=|x+3|=2,解之即可得出答案.(3)设点D表示的数为y(-3<y<5),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D=|y+3|=4,解之即可得出答案.(4)结合题意分情况讨论:① 当点C在点A左侧时,② 当点C在点A右侧时,根据题意分别表示出AC、BC的式子,再相加即可得出答案.9.(阅读理解)如果点M,N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m,n,在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或或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 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的右侧,点C表示的数与点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 ________, ________.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2)2t;(3)解:设点Q运动了m秒,则m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 .当,m秒后点Q表示的数是,则,解得或7,当m=5时,-12+2m=-2,当m=7时,-12+2m=2,∴此时P表示的是或2;当时,m秒后点Q表示的数是,则,解得,当m= 时,-12+2m= ,当m= 时,-12+2m= ,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 .答: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为2,此时点P点Q表示的数分别是,2, .【解析】【解答】解:设A表示的数为x,设B表示的数是y.,∴又故答案为:; .( 2 )由题意可知: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点A表示数,点C表示数12, .故答案为: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