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知识目标: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 100 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具体含
义,能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
词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100 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师:小朋友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猫、小狗和小猴比赛时折的。
它们说了只要大家给它们做裁判就把星星送给你们,你们愿意吗?
看,小猴折了34 个(呈现动物图片),它想别人肯定没有我做得多。
小猪和小熊不服气了都想和它比一比,(依次呈现动物图片:
小猪做了38 个,小熊做了50 个)
师:小猪和小猴比结果怎样?小熊呢?
生:小猪做的比小猴多,小熊做的也比小猴多。
师:小猪和小狗做的都比小猴多,但它们都比小猴多很多吗?
生:小猪比小猴多一点,小熊比小猴多很多。
师:多一点也叫多一些,多很多就是多得多。
谁能来再说一遍呀?
师:那这两句话反过来说还可以怎么说?同桌互相说说。
生:小猴比小猪少一些,小猴比小熊少的少。
生:小猴比小猪少一些,小猴比小熊少的多。
师:谁能和他说的一样好?
师:其实今天咱们就是来学习“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师:这三只小动物你还可以让谁跟谁比?比的时候就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说一说。
同桌开始交流。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 设计意图 : 创设了三个小动物做星星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把小猴、小猫做
的星星都和小猪做的星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同桌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了" 多
一些" 和“多得多”的含义。
在学生初步掌握“多一些" 、“多得多”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过来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 少一些" 和“少得多" 的含义,自然顺畅。
]
2、内化新知
师:刚才小猴子输了比赛很不服气,看看接下来他们又进行了什
么比赛。
出示小动物拍球比赛图片
生读题,师:你选几下?为什么呢?
二、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过渡:小猴子赢得了比赛特别高兴,它就想唱首歌送给大家,想听
吗?
1、课间休息:欣赏一分钟欢快的音乐。
提问:这首歌好听吗?播放这首曲子用了1分钟,我们上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40分钟)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
得出: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
2、估一估,比一比
师:小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这几个词。
(1)师:大家知道我们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吗?
生:男生 32 人,女生 28 人
师:那怎么比较男生和女生人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呢?
(2) 比较老师和学生的身高。
(3)出示一摞数学本(10 本)和语文本
生先估一估语文本有多少,再比较。
(4)出示球、物体的价格、
师:你还能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比较用到这几个
词呢?
[ 设计意图 : 描述两数大小关系除了多( 少) 一些、多( 少) 得多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术语,如" 大多啦" ," 贵多啦" 等,教师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
3、猜数游戏
(1)师生游戏
师拿出数字卡,生根据提示进行猜数,猜对就奖励一颗
星。
(2)同桌游戏。
讲清游戏规则: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一个两位数,然后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如果没猜对,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
提示他一句话,看谁能用最少的提示让同桌在最短的时间内猜
对数。
[ 设计意图 : 练习设计,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多样,比一比、说一说、估一估、
猜一猜、选一选等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推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简单的推理能力,丰富学生的数感。
]
三、课堂总结,强化认识
师:小朋友,这节课认识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完后,我感觉有这样几个亮点:
1 .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
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
3. 通过讨论、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合作
的意识和能力,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4. 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和想像丰富的心理特点,让学
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听1分钟音乐使学生感到轻松,同时又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