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重病医学 CCM:(criticalcaremedicine)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科学,在治疗中突出应急治疗措施。
2共同通路(commompath危重病人不论来自哪个专科,也不论其原发病是什么,当病程进入危重期,病人都将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其疾病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或病程。
3急诊医学( emergencymedicine,EM ):急诊医学涉及范围包括因灾害、意外事故所致的创伤,中毒以及突发的各种急症。
因病人生命安全面临着威胁,故要求医疗体系的各个环节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
4灾害医学( disastermedicine,DM ):主要指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风暴、海啸等导致的医学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与群体性。
因此,迅速、有效地救治众多的伤病员成了灾害医学的基本内容,灾害医学是急诊医学中的特定内容,涉及组织领导、通讯、交通、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和后勤支持等多项任务。
5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是将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病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可显著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6 创伤后机体反应: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7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体创伤后的防御反应若失控或过度激活其所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可引起强烈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8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CARS )创伤后机体除产生炎症介质外还可释放抗炎介质产生抗炎反应。
适量的抗炎介质释放有助于控制炎症恢复内环境稳定抗炎介质过量释放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征。
9电解质:凡在溶液中能离解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溶液叫电解质。
10非电解质:凡在溶液中既不导电又不能离解成离子而保持分子状态的溶液称为非电解质。
11晶体: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1nm 或一束光通过时不出现反射现象称为晶体。
12胶体:溶质分子>1 nm,而<100nm或出现反射现象者称为胶体。
如白蛋白。
13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一间隙指组织间液。
第二间隙指血浆两者间在毛细血管壁侧互相交换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
手术创伤或感染细胞外液转移到损伤或感染区域称为第三间隙功能上不再与第一第二间隙有直接联系成为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14渗透(osmosis):是指当溶质的移动被半透膜所限制时溶剂(水)从较低浓度的溶液侧向较高浓度的溶液侧的净移动。
15渗透压(osmoticpressure)指由于渗透作用使水分子逆溶液浓度差单方向转移而产生的一种压力即阻止水分子继续转移的压力。
16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非离子物质(分子量<30000)溶质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COP)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大分子非离子物质(分子量>30000)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
18渗透间隙OG :血浆渗透浓度的计算公式未包括血浆中所有能产生渗透现象的物质如蛋白、脂类、乳酸等因此其数值必然低于实际测定值。
我们将血浆渗透浓度实际测定值与计算值的差值称为渗透间隙。
19有效渗透分子:将体液中能产生渗透现象的溶质称为有效渗透分子。
20无效渗透分子:体液中含有的能自由透过毛细血管壁或细胞膜的溶质因其不能产生渗透现象。
21SB:即标准碳酸氢盐是指血温在37 C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的条件下经用PCO2为40mmHg 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碳酸氢盐的浓度。
22AB :即实际碳酸氢盐是指未经P00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处理的血浆中 [BHC03]的真实含量。
与 SB 相比 AB 包括了呼吸因素的影响。
23BB :即缓冲碱系指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的总和也就是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
24BE即碱超BD即碱缺: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血温37 C、PCO240mmHg和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的情况下将血浆或全血的 pH 滴定至 740 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
凡 pH>740 需加酸滴定说明体内碱过多称为碱超(BE)其值冠之以“ + ”号。
凡pH<740则需加碱滴定说明体内酸过多称为碱缺(BD)其值冠之以“—”号。
25氧分压(PO2):血氧分压系指溶解在血浆中的氧所产生的压力。
26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饱和度系指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程度以百分比表示即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氧容量之比乘以100。
27氧总量(C-O2):指血液中所含氧量的总和即除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量外还包括了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氧量。
28P50 是指血氧饱和度 50 时的氧分压。
正常人在 pH=7.40、 PCO2=40mmHg、 BE=0、体温 370C 下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 50 的 PO2 值是 26.6mmHg。
29A-aDO2 指肺泡气和动脉血氧分压之间的差值是判断氧弥散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0呼吸商( R)是机体二氧化碳生成量与氧耗量之比正常值为0.8。
31T-CO2 T-CO2 是指存在于血浆中一切形式的二氧化碳的总和。
32PCO2 PCO2 系指溶解在血浆中的 CO2 所产生的压力。
33吸指数呼吸指数是指 A-aDO2 与 PaO2 的比它作为肺氧合能力的指标可较好的反映肺功能状态。
34潮气量( V T)指在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5残气量( RV)指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的全部气量。
36功能残气量( 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残留的气量。
37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缓慢呼出的最大气量或最大缓慢呼气后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
38肺总量( TLC)指最大吸气后存留于肺部的全部气量。
39分钟肺泡通气量( VA)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气量中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40用力肺活量( FVC)为最大吸气后用最快速度、最大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
41最大通气量( MVV )为单位时间内病人尽力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42小气道:是指吸气状态下内径w 2mm的细支气管。
43闭合容积(CV)系指从肺总量位一次呼气过程中肺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量。
44闭合容量( CC)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的总肺容量。
45死腔率( VD/VT )指生理死腔量占潮气量的百分比。
46PETCO2 指人呼气终末部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压。
47肺内分流量( QS)指每分钟右心排血量中未经肺内氧合而直接进入左心的血流量。
48分流率( QS/QT )指分流量和心排血量的比率。
49氧合指数( PaO2/FiO2 )指 PaO2 与 FiO2 之比正常 >300mmHg 是常用的评价肺氧合和换气功能的指标。
50SpO2 是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经皮测得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值。
51最大吸气压( MIP )是人在 RV 位作最大吸气所测得的压力反映全部吸气肌肉的强度。
52气道阻力( RAW )指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及气体与气道内壁间发生摩擦所造成的阻力以单位时间流量所需的压力差表示。
53肺顺应性( CL ):指单位经肺压改变时所引起肺容量的变化。
54静态肺顺应性(CST):指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暂时阻断时所测得的肺顺应性它相当于肺组织的弹性。
55动态肺顺应性(Cdyn):指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未阻断时所测得的肺顺应性它反映肺组织的弹性并受气道阻力的影响。
56动态肺顺应性的频率依赖性(FDC):指在小气道疾患时随呼吸频率增加动态肺顺应性明显减少的现象。
57压力-容量环(P-V环):指受试者作平静呼吸或接受机械通气用肺功能测定仪描绘的一次呼吸周期潮气量与相应气道压力相互关系的曲线环也称为肺顺应性环。
58血流动力学监测( hemodynamic monitoring )是反映心血管、血流和组织的氧供、氧耗等方面的功能指标,为手术患者和重症患者监测和治疗提供数字化的依据。
59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是应用对机体组织没有机械损伤的方法经皮肤或粘膜等途径间接取得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其特点是安全、无或很少发生并发症。
60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 通常是指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监测探头到心腔或血管腔内利用各种监测仪或监测装置直接测定各项生理学参数。
61动脉压 ABP :即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的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反映心排量和外周血管总阻力,同时与血容量、血管壁弹性、血液粘滞度等因素有关,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62中心静脉压CVP :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
63漂浮导管( Swan-Ganz 导管):由静脉插入经上(下)腔静脉,通过右房、右室、肺 A 主干和左(右)肺动脉分支,直至肺小动脉的一种快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64肺动脉压PAP :在肺A主干测得的压力。
65肺小动脉楔压PAWP:当漂浮导管在肺小动脉楔入部位所测得的压力。
66心排出量(CO)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总血量,又称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在安静的状态下,正常成年人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约为125ml,收缩末期容积约为55ml 。
67射血分数EF :为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和收缩末期容量(ESV)之差与EDV的比值。
68心电图:是麻醉手术期间及 ICU 中常用的检测项目,可监测心率 HR 和心律,发现和诊断心率异常、心肌缺血及评估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69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是指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CSF)和脑血流(CBF )三种物质容积之和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
70脑电图EEG :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71诱发电位EP: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界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的变化。
72中心温度( Core temperature ):测温的部位可分为体表和中心两部分,机体内部的温度称为中心温度,因血液循环丰富,受环境因素影响小,故测温准确可靠,被认为是真实体温。
73出血时间 BT :是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可粗略估计血管壁和血小板的功能。
74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T :又称束臂实验,用肢体加压的方法使静脉充血并使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的内在压力根据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及其大小来估计毛细血管的脆性。
正常男 0~5 个,女 0~10.75 血小板计数BPC :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正常值为100~300X109/L。
若低于正常值表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