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干部工作方式 激发干部内在活力

创新干部工作方式 激发干部内在活力

创新干部工作方式激发干部内在活力
XX区委把激发干部内在活力作为干部工作贯彻落实创先争优的重要举措,强化干部形象管理,推进干部交流,推行干部初始提名,广大干部引领发展、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强化管理,“管”出新形象,管活一班人
强化干部形象管理,管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管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管出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针对部分干部存在意志消沉、作风涣散、行为失范等现象,出台了干部实行形象管理一系列文件,真正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

要求广大干部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结合各级各部门和各自实际,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把学习的效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强弱和“一把手”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把是否爱学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

对爱岗敬业、绩效突出、有胆有识、群众公认的干部,打破论资排辈,委以重任。

营造氛围,凝聚干部形象管理强大合力。

一是加大宣传。

广泛宣传干部形象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主要措施和具体
要求等,在社会上形成共识。

二是拓宽监督渠道。

开通了干部形象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箱,为群众监督举报畅通渠道;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发挥多层面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领导监督、班子内部监督和舆论监作用。

三是聘请义务监督员。

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纪执法人员、民营企业主及普通干部群众中聘请干部监督员,推行干部形象年度评议制度,对干部进行全方位监督。

典型引路,提升干部形象管理综合效力。

抓典型,树正气。

对成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广泛进行宣传,树立先进典范,激励干部维护和提升自身形象。

近年来,我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全国“为民模范”周国知,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XXX、XXX,XX“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XX“十大抗冰救灾英雄”XX等。

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学习楷模的先进事迹,广大干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愈加浓烈,全县干部面貌焕然一新。

扩大交流,“动”出高效能,用活一班人
坚持摸清底数,规范运作,合理配置,科学有序进行。

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突出前瞻性。

核对各部门人员编制及职数配备情况;对各部门中层干部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为干部日常交流准备奠定基础。

在交流的过程中严格程序,“阳光操作”,不平衡照顾,不排斥异己,不简单地搬“人头”,使交流的对象尽量向工作需
要加强的部门交流,向业务相近的部门交流,向个人擅长的岗位交流,真正做到人岗相适。

分类推进,科学配置,增强实效性。

在综合分析领导班子实际,根据岗位特点的基础上,对干部交流进行分类实施,实现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

一是锻炼型交流。

重点针对有发展潜力、培养前途的中层干部加大交流,让其在多种环境和岗位上增长才干,逐步成熟。

二是任期型交流。

针对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实行交流。

三是结构型交流。

针对优化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需要进行交流。

四是整顿型交流。

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岗位、服务窗口,发现问题后及时交流。

近年来,我县在不断总结汲取机关中层干部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县范围内的干部交流制度,先后跨行业、跨部门交流中层干部78人,交流、调整科级干部133名。

通过交流,“动”出了干部的好作风,“动”出了机关的新形象,“动”出了工作的高效率。

创新机制,“推”出好导向,激活一班人
理论源于实践,创新基于实践。

近年来,我县逐步把干部选拔初始提名工作在实践中的新经验、好作法上升到制度层面,进行推广,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促进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破解“提名难题”。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
见建议的基础上,拟定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和初始提名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明确“提名主体”。

确定了组织推荐、民主推荐、个人推荐、公开选拔四种提名方式。

无论哪种情况,提名时都如实记载提名人、提名对象、提名任职意向和提名理由等内容,客观真实地反映酝酿提名过程。

严把“提名标准”。

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提名推荐干部,推荐者为首提责任人;党组织推荐干部,其主要负责人为首提责任人。

明确了何种情况下推荐提名无效及对初始提名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追究情形等。

规范“提名行为”。

一是通过张贴公告等方式对空缺职位实行预告。

二是单位提出空缺职位配备请示。

三是实行差额推荐提名。

四是对差额推荐提名人选进行民意测评,确定考察对象。

五是落实干部选任工作评议制度。

将提名推荐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党委书记年度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确保提名行为规范。

保证“提名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推荐提名,重点把好“三关”:
资格审查关。

在资格审查过程中,将得票情况与干部日常考察情况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考虑干部队伍结构比例和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每一职位拟定两名以上参考人
选。

民主推荐关。

组织部门确定空缺职位后,到推荐人选所在单位组织民主推荐会,依据推荐条件,进行广泛的民主推荐。

对象确定关。

根据推荐提名结果,对于副职人选,由组织部门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对于正职重要岗位人选,由县委集体研究确定。

操作中,区别对待三种推荐结果:一是对于提名推荐票数集中的人选,经综合印证后,确定为考察对象;二是对于提名推荐票数靠前、且票数基本接近的人选,同时确定为考察对象,实行差额考察;三是对于经印证推荐信息不实的,暂缓研究。

显现制度效果。

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初始提名推荐制度,规范了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的主体和程序,落实了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权和监督权,拓宽了干部选任的视野,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两年来,先后推荐提名正副科级后备干部69名,提拔重用47人,通过调整,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改善,干部队伍活力得到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