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文学-四川大学

翻译文学-四川大学


• 第一节 译介学简介
LOGO
译介学
比较文学中研究文学翻译的分支学科。因为没有翻译,异质文化 之间的文学交流便难以实现;而今天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使这一点 更加突出。所以,在以跨文化研究为己任的比较文学研究中,翻 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致关于文学翻译的研究已经发展成 为比较文学中一个自成体系、不可或缺的分支。
LOGO
虽然译介学突破了媒介学的研究框架获得自主性,但目前比较文 学界基本仍将其视为影响研究的一部分。
影响研究注重的是以实证的方法描绘出文学影响的路线,而深受 语言学转型之后的欧洲理论影响的译介学却并不试图通过探幽 发微或缜密考证来指出误译对目标文化的影响。
变异 • 因此翻译必然产生
,值得深究的是这些变异产生的原因
LOGO
传统译学
翻译研究
• 建立在对“原文”、“译文”的 本质化定义之上
• 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等值关系 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
•70年代兴起
•受到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20世纪 60年代以来的欧陆理论深刻影响积极肯 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认为翻译 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 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 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LOGO
2、翻译文本研究
• 译介学的译本研究包括译本与原文的对照、 不同译本的比较、译本的变异等方面。但是, 译介学的这些研究与传统译学不同在于,译 介学的研究诉求并不在于得出孰优孰劣的结 论,也不是为了指出误译之处从而指导翻译 实践。因为译介学将翻译的叛逆视为必然而 不是过错,所以它对译本的细读与勘校,主 要是为了深究文学交流中的深层问题,比如 说各种文化/政治因素如何制约了翻译行为。
问题,它关心的是原文在这 种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 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 扩伸等问题,它关心的是翻 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 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 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 义。
1990年,翻译研究两大主将勒菲 弗尔和苏珊·巴斯内特在共同撰
不 写的一篇文章中宣称,“ 考虑翻译,就没 有比较文学”。
LOGO
• 轻视翻译,把翻译作为原文的附庸,长期以来,中外都 是如此。
• 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就有“译者,舌人也”的说法,直到 清末民初,对中国现代文学贡献最大的翻译家林纾仍然 对别人把翻译视作他的主业感到羞恼。
• 而在国外,翻译也被视为一种低贱的劳动。比如,英国 古典诗人、翻译过荷马史诗的蒲伯就被人劝说不要去作 翻译。
LOGO
• 林纾翻译《堂吉诃德》
• 安德列斯诅咒堂吉诃德说,“上帝 要叫您还有天底下所有的游侠骑士 都不得好死”。
• 林纾在此则译为“似此等侠客,在 法宜骈首而诛,不留一人,以害社 会”;并在括号之内加上自己的评 论,“(吾于党人亦然)”,完全 置原文于不顾。
• 在译介学看来,这就不是一个简单 的翻译的准确性的问题,而是值得 研究的重要课题,即译者的主体性 如何导致翻译积极发生变异。
1999年,谢天振出版专著《译介学》,谢 天振在书中对译介学作了如下界定:译介 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译介学 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的角度出发、 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 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 行的研究。
LOGO
译介学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 研究,它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 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比较文学概论
四川大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主 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比较文学概论》教学团队
第六讲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主讲人:赵毅衡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本讲纲要
第一节 译介学简介 第二节 研究范畴与方法 第三节 关注的问题 第四节 理论前沿与发展前景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LOGO
翻译研究
以将 译翻 者、 译 译问 文题 为语 中境 心化
探讨 探讨
充满 产生
误读、 种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误译 误译
的翻 的社
译如 会历
何影 史、
响目 文化
标文 的机


工具 主体
译介学逐渐从媒 介学中分离出来, 最终成为比较文 学下的独立学科。
LOGO
在1997年出版的《比较文 学》(陈惇、孙景尧、谢天 振主编)中,译介学彻底取 代了媒介学而获得专章介绍。 这标志着译介学在中国开始 摆脱媒介学谋取自身的发展
及历史文化语境。可见,译介学既然不同于媒介学,也就不应
再囿于影响研究的框架之中。因此,继续突破影响研究的范式
,从文学变异学的视角研究翻译问题,不仅会促进译介学的发
展,同时也对更新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LOGO
(二)研究范畴与方法
LOGO
1、翻译理论研究
• 法国学者基亚曾经援引皮肖斯和卢梭的观点 指出文学作品的“翻译理论问题”是“当前 比较文学的中心问题”。而翻译理论的首要 问题则是,翻译是什么。正是对“如何界定 翻译”这一问题的理论探索,使译介学明显 区别于传统翻译学。
LOGO
英国作家哈葛德的小说《琼·海斯 特》1901年由蟠溪子和包天笑译 成中文《迦茵小传》,当时只译 了后一半,删去上半部分不译, 主要是为了隐去迦茵怀孕生下私 生子的情节。
全译本遭斥责,而节译本却获赞 赏,这是以忠实原著为旨归的传 统译学难以解释的怪现象。而译 介学会将其作为典型个案,剖析 彼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意识形态 如何制约了翻译。

LOGO
原文中心主义 原文/译文之间绝对的二元对立
原文
翻译
主人,原创性的、 自主的、建设的、
阳刚的
处女 男人
从属,次要的、模 仿的、破坏的、阴
柔的
媒婆 “不忠的美女”
LOGO
• 既然翻译都如此卑微,更不要说关于翻译的 研究了。
• 因此译介学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确立 翻译的价值,因为它的合法性将微不足道, 它也就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著名研究者:
法国:梵·第根 、基亚 美国:韦斯坦因 英国:巴斯奈特
中国:钱钟书 、谢 天振 、张隆溪等
四川大学文学与LO新闻G学O院
介 • 译介学”中的“ ”,并非通常所说的“介绍”之意,而是
指“媒介”。一般来说,比较文学中的“媒介”,是指在文学 交流过程中起传播、介绍等中间作用的人和事物,分为个人媒 介(比如文学家、翻译家等)、团体与环境媒介(比如文学团 体、沙龙等)以及文字材料媒介。其中,文字材料媒介是最重 要的一种媒介,尤其是译本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