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相处六年的小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这所学校,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在小学学习中已形成了良好的诵读能力,为本单元通过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有困难,对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不到位。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教法、学法
朗读法、引导点拨法、语句品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计划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课型
课内教读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想象和联想,领略景物之美,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3、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嫩的”、“绿绿的”两个叠词极力形容了刚刚破土而出的春草鲜嫩清新的姿态,偷偷地“钻出来”,则表现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因此,朗读时要读出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和喜悦之情,“偷偷地”和“钻”要重读,“嫩嫩的”、“绿绿的”要读的轻一点。)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些都是草长出来之后人们的活动,“坐着、躺着”是一组,中速运动,“打两个滚、踢儿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可以放在一组,朗读时越读越快,显示出陶醉在春天景色里的样子。)
(二)品析文章的语言
从课文中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运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节选
课型
课外自读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运用品词品句的方法品味语言,体会写景之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学习《ຫໍສະໝຸດ 的四季》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展示,教师加以补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描绘的每幅雨景图中最打动你的景象。用两三个词语形容一下每幅图不同的美。(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教师补充指导。)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展示,教师加以补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的雪景最打动你的是哪些内容,找出具体语句分析。(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教师补充指导。)
(二)品析文章的语言
回忆《春》中作者所描写的自然景象,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从课文中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并赏析。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想象和联想,领略景物之美。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通过想象和联想,领略景物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朗读时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提示: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语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连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结合实例,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没在小组内朗读,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 春风图——风唱春 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描写春天的景物,写出特点,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课型
课内自读
学教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想象和联想,领略景物之美。
1、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想象和联想,领略景物之美。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谈话导入
春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春天是一个春满希望的季节,你脑海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学生描述)今天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
既然节的万事万物都值得我们细细赏析,上节课感受到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美景,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中美景浮现在读者眼前,现在我们再去感受济南东田的雪景和不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大家自主阅读,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一起感受吧!




学习《济南的冬天》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提示:“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三、三读课文,品味写法
在作者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这主要是作者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我们在写作是也可以运用这些写法,使自己的文章也生动具体。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理解。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勾勒轮廓)
思考:
1、这一段内容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作者在这段景物描写中采用了哪些方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3、从这段内容的学习中我知道了分析景物描写的语句时应该注意:
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1+N”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模块
课题名称
品味语言 赏景悟情
教材分析
本模块是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里描写了美的景物(《春》、《济南的冬天》),描写了美的情感……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其次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而且要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