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办公建筑多元化设计方法

行政办公建筑多元化设计方法

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第11期(总第173期)建筑与城规浅谈行政办公建筑多元化设计方法刘亚刚(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摘要】回顾徐州新区工会办公楼的设计,分析现代行政办公建筑在功能组成上的变化,阐述了行政办公建筑多元化发展的设计理念及其原因,探讨建筑设计在功能组成、交通组织、空间构筑、环境景观等方面的设计特点与策略,提出多元化的建筑设计方法,提升行政办公楼建筑空间的舒适性与适应性。

【关键词】行政办公建筑;多元化;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6864(2012)11-0008-02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改革的深入,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不断更新。

行政办公建筑逐渐走向综合化发展方向,讲求效率和公平,讲求符合高效现代的管理模式,建筑设计逐步退去了对权利和等级的陶醉与依附,更加注重的是满足管理部门和民众的客观需求,遵循现代的管理模式的使用规律。

徐州新区工会办公楼新建于徐州市新城区镜泊东路以北,汉源大路以西的位置,建设方为徐州市总工会。

项目用地面积2万m 2,总建筑面积3.8万m 2。

由于工会办公机构和管理模式的改变,徐州新城区工会办公楼就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办公综合体。

伴随项目的实施,从建设立项、方案审核、设计定稿,到后期的设计修改与优化,感悟颇深的是当前我国行政办公建筑多元化设计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1建筑功能的多元化设计行政办公建筑设计多元化首先表现在建筑功能的多元化。

社会发展,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办公技术不断进步,无论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办事人员对办事效率和办事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办公建筑也适应着这些变化而迅速发展,以办公功能为主体,合理衍生出会议、展演、住宿、餐饮等与办公功能相联系的服务性设施,与办公功能相辅相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很好地提升了环境品质,更是打造出办公机构不同特色的“办公文化”。

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活动和文娱交流日益频繁,工会工作职能日趋发展,徐州工会机关办公基础设施的功能大大增加。

工会办公楼除了设置常规的各级办公室、宣传展览空间外,设置了干部培训功能,配置了6个班规模的学校教学空间和设施,除此之外,根据徐州市新区政府的统一安排,工会办公楼新建项目要具有接待一般政府会议和群众文化展演活动的功能,为此新建办公楼设置了具有一个可以容纳500人多功能厅的会议中心。

同时配套设置了餐饮、活动健身等生活功能空间。

为了建立良好的空间秩序,将多种功能空间有机组织起来,履行各自的职能,设计将多种功能整合为四个功能区块,即行政办公、会议中心、教学区块和餐饮活动。

2交通组织的独立与融合建筑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每个空间有其特定性质,并且每个空间总是和其他的空间联系着的。

随着行政办公综合体功能的多元化,各个职能部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种关系带来交通流线设计的复杂性。

各部分功能分区,既要分隔又要联合。

也就是说办公、会议、教学等功能分区要有独立的入口和交通设施,同时,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公共部分还需要建立水平向或竖直方向的联系,以满足使用上的需要。

在有限的建筑基底和平面规模条件,多入口多竖向交通给设计带来很多困难。

比如增加地面入口层土地使用和交通压力,降低平面使用系数等。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交通组织设计的关键所在。

首先,对于多入口设计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基地环境设计和平面设计增加首层“临街”面。

二是采用基台分流形成分层入口;其次,竖向交通的独立与融合一方面通过建筑共享空间设计进行分、合转换,另一方面通过设备技术控制驻停层,引导分流各功能分区的交通流线。

徐州办公楼功能划分的4个区块,它们的功能流线不能交叉混合,需要有独立的流线组织空间,这种分流关系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建筑入口数量以及位置的选择上。

设计在既有的环境条件下,深入分析基地的道路与景观特点,合理地选择了2个基地的入口,首先将办公流线这一相对主要又流量集中的人流组织在基地中心位置,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镜泊东路上,与主干道直接相连。

由于基地位于城市新区市政府广场的南侧,区域位置重要,规划对道路开口的要求条件苛刻,因此将会议中心区块、教学区块和餐饮活动区块的入口集中在西侧元和路上设置1个入口,进入基地后通过道路的引导将3个区块的流线进行分离,保持了面向市政广场一侧建筑的完整性,满足城市设计对广场周边建筑风格的要求。

会议中心的门厅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距离西侧基地入口最近。

由于设计要求会议中心协同市政广场周边建筑群的总体规划,需要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和展演功能,因此,入口设在比邻道路,既便于疏散,又方便进行对外服务;教学部分的入口位于北侧,相对安静,既与行政办公流线分离相对独立,又有基地环路将两个入口相连接,方便使用;8刘亚刚:浅谈行政办公建筑多元化设计方法餐厅活动区块入口位于东侧,结合相邻的小东河水体和堤岸绿化景观,形成良好的休闲氛围。

建筑内部的竖向交通组织同样面临多种流线不能相互交叉的要求,设计一共设置了4部电梯和2部自动扶梯,会议中心部分为2部自动扶梯,办公、教学各有2部电梯,餐饮活动布置在底层,人流不再上行,避免干扰。

办公和教学的电梯在平面位于相邻的位置,为了保证各自的独立性,将电梯的驻停层进行了巧妙的调整,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电梯厅,并形成不同的梯厅气氛,提高了电梯使用效率,在有限的平面空间里合理地解决了两条不同功能的竖向交通问题。

3空间设计的多元化构筑当今在行政办公部门,现代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办公空间不再是单一的格间式的形式,空间联系也不仅仅是严肃的、紧张的内廊式,而呈现出更为灵活的开敞式特点,形成多种选择的空间联系和行为路径。

这些各不相同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现象。

总结起来,行政办公建筑空间设计的多元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办公空间单元的多样化设计。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需要,办公空间单元采用了3种形式,一是格间式办公空间,主要用于高级管理部门,有工会主席、副主席、培训学校校长、副校长室等,还包括一些有特殊要求办公空间,比如财务室、档案室等;二是开放式办公空间,主要是各部门的普通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等;三是组合式办公空间,即是格间式与开放式的组合,用于相对独立的部门,使部门的行政主管办公室与员工办公区联系方便。

其次,空间组织的丰富变化。

有些建筑,在空间相位即连接方式上有更独特的创意,从而使建筑空间划分与通常意义上有所不同。

由于功能综合交通流线复杂,建筑在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后,建筑空间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优化的连接方式可以形成顺畅的交通流线,建立良好的秩序,并最终达到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次设计采用了多元化的空间连接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4种,一是内廊式、内院回廊式,连廊式、交流空间的穿插等形式。

办公楼整体平面成“日”字形构图,办公与教学区分别位于相对的两条主边,教学区为内廊式空间形式,8m宽的室内连廊,通透简洁将办公和教学这两个相互分离的区块联系起来,使得二者在未来空间容量发生变化时,可以进行相互的补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办公空间。

连廊将内院分成东西两个一大一小两个院落。

西侧院落主要作为会议中心的室外延展空间,可以进行机会,展演等活动,是动的空间。

东侧内院稍小,围绕内院的空间为办公、教室、餐厅等空间,较为安静。

在办公空间较为集中的2 6层,每层西侧都设置了长条形的小休息厅,休息厅东西两侧分别朝向市政广场和西内院设置大面积的玻璃窗,开敞通透,创造了空间连接的优良节点。

4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行政办公建筑的严肃性是共识的,但现代办公建筑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了使用人群的舒适性、健康性,更加强调人性化的设计元素。

传统的办公建筑特别是内廊式办公建筑固然高效经济,但呆板、缺乏交流也是其突出的缺陷。

现代办公空间的多元化设计,力图在解决此类空间缺陷寻求有效的方法。

首先,建立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交融,创造景观因借条件。

在本次设计中,院落形式的采用强调了自然环境的融入,在办公空间里随处可见天空、地面和植物花卉,打破了呆板的气氛,使室外优美的景观引入到建筑的核心[3]。

利用建筑外沿的开放性,将道路、广场、城市开放空间等外部景观引入建筑内部形成因借景观,调节室内环境氛围。

徐州工会办公楼的东侧是一条城市中难得的自然河流,设计在这里将走廊局部扩大设置了一处小的开放空间,水边驳岸的自然景观一直渗透到室内。

通过室外空间的延伸实现了办公空间的人性化。

其次,在连续的办公空间之间设置开放的供交流的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空间需要有良好的交往品质,宜人的尺度,适度的私密性和阳光景观等,与严肃、紧张的办公空间形成对比,轻松和休闲气氛可以引导人们进行交往、疏解压力。

除此之外,它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很好地展现了一个单位文化品质。

徐州工会办公楼设计在建筑的西侧设置了交流会晤的小休息厅,紧邻建筑外沿,并面向市政广场开敞,开阔的视野和广场景观为忙碌之余的员工提供了美好的享受,成为充满人情味的交流休息的场所。

5结语行政办公建筑在社会发展推动下蜕变演进,需要建筑师重新审视建筑类型空间的变化特点,探究应对发展的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同时,更有必要探索建筑类型的发展趋势,引导和促进空间使用者在行为习惯上甚至行为观念上的转变,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创作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0-22.[2][日]小林克弘编著.建筑构成手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00.[3]陶郅,陈子坚,郭嘉.开放、亲和的诗意化办公环境-南京工程学院行政办公楼[J].新作视窗,2007,(1):46-52.[收稿日期]2012-07-10[作者简介]刘亚刚(1969-),男,哈尔滨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从事建筑管理与设计工作。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