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

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

1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为附件Ⅰ国家(即发达国家)确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规定可以通过联合履约(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三种灵活机制实施项目,以完成各自温室气体减排任务。

联合履约和排放贸易适用于发达国家之间,清洁发展机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清洁发展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并转让先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碳汇)项目,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可以用于抵减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

这是一个既能帮助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又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机制。

应该说,着眼于全球战略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赞同并共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但考虑到造成全球变暖的区别责任,各国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优先关系,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领域,围绕率先实质减排问题,国家利益错综复杂,较量十分激烈。

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平台来切实推进落实《京都议定书》三机制。

为此,许多国家、地区和多边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了碳基金,组建了相关组织或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减排或碳汇项目,并购买或销售从项目中所产生的可计量的真实的碳信用指标,形成了“京都碳市场”;同时,在《京都议定书》规则之外,还有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组织和个人也纷纷自愿出资,加入碳基金,自觉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直接记入出资人的社会责任账户,形成了“自愿者市场”。

“京都碳市场”和“自愿者市场”统称为国际碳市场。

在国际碳基金的推动下,目前的国际碳交易活动十分活跃。

据世界银行研究统计,2006年全球碳交易量相比2005年增长了3倍,达到了收稿日期:2007-06-10作者简介:章升东,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助理工程师,硕士。

研究方向: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0640005)。

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章升东1,2宋维明3何宇2(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2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北京100714;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当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碳基金应运而生。

国际碳基金的产生与发展对提高人类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回顾了国际碳基金产生的背景,概述了国际碳基金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国际碳基金的运行模式,并简要介绍了国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金情况。

关键词:国际碳基金;气候变化;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图分类号:F31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38X(2007)07-0047-02No.72007林业经济FORESTRYECONOMICS・绿色碳基金・Summaryonthe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CarbonFundZhangShengdong1,2SongWeiming3HeYu2(1AcademyofForestInventory,PlanningandDesign,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Beijing100714;2CarbonSequestrationManagementOffice,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Beijing100714;3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Abstract:Currently,theclimatechangehasbeenbringingheavyinfluenceonsocialproductionandlifeofthemankind,whichincreasinglyproducedsignificantimpactson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world.Inordertodealwiththeclimatechange,someInternationalCarbonFundsareputforward,whichtakeanimportantpositiveeffecttopromotehuman'sabilitytoadaptandmitigateclimatechange.Inthispaper,thebackground,statusandtheoperationmodelofInternationalCarbonFundareproducedandthefundsrelativetoclimatechangeinChinaaredescribedaswell.KeyWords:InternationalCarbonFund;climatechange;ChinaCDMFund;ChinaGreenCarbonFund基金发起方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意大利政府丹麦政府和私人部门西班牙政府德国复兴银行日本政府英国政府企业和政府基金名称原型碳基金社区发展碳基金生物碳基金荷兰清洁发展机制碳基金荷兰欧洲碳基金意大利碳基金丹麦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德国碳基金温室气体减排基金英国碳基金欧洲碳基金资金规模18000万美元12860万美元5380万美元4400万欧元18000万美元8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17000万欧元6000万欧元14000万美元6600万英镑/年20000万欧元表1全球主要碳基金一览300亿美元。

有专家预测,在经过信息时代、生物时代的迅猛发展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迎来低碳时代。

国际碳基金及其催生的国际碳市场将成为新的低碳时代的“弄潮儿”。

2几个主要的国际碳基金2.1世界银行碳基金世界银行是碳市场中的先锋。

它的碳基金业务始于1999年建立的1.80亿美元的原型碳基金(PCF)。

目前,世界银行管理着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10个碳基金和融资机制。

这些基金和机制包括原型碳基金(PCF)、向小型贫困国家和社区提供碳融资的社区发展碳基金(CDCF)、为森林和土地使用项目提供碳融资的生物碳基金(BioCF)、荷兰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共同执行(JI)融资机制、意大利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丹麦碳基金、伞形碳基金以及2007年发起的欧洲碳基金(ECF)。

2.2英国碳基金英国碳基金是由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成立于2001年。

目标是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从而帮助英国走向低碳经济社会。

碳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英国的气候变化税。

气候变化税(CCL)是向工业、商业及公共部门(住宅及交通部门、居民除外)征收的一种能源使用税,自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

现在每年大约有6600万英镑的气候变化税拨付给碳基金管理使用。

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主要有3个目标,一是促进研究与开发,二是加速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

碳基金用于投资性的项目,额度一般是150万英镑;用于研究性的项目,额度一般在5万~25万英镑。

2.3德国碳基金和日本碳基金德国和日本的碳基金相似,都是由本国投资银行、政府和企业出资建立的,如德国复兴银行碳基金是为德国和欧洲有意购买交易证书企业提供的一种服务工具,基金总规模为7000万欧元,其中德国复兴银行出资1000万欧元,德国政府出资800万欧元;日本碳基金是由日本主要31家私人企业和两家政策贷款机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出资建立的。

碳基金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京都议定书》规则下的减排量,以完成本国的减排目标量,以完成本国的减排目标。

3国际碳基金运行模式以世界银行碳基金为例。

世界银行扮演的是一个中介服务的角色(见图1),世界银行利用其自身影响力,吸引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项目,并作为委托方,成功地连接了买方和卖方。

这是一种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的途径。

基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不断增加的科学事实,逐渐形成的全球碳市场,使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减少碳排放的行为都是可能的并且效果相同。

于是通过国际碳基金的运作,达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实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赢。

4中国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基金4.1政府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为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3月,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F)开始正式运营。

该基金是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由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项目收益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赠款、个人赠款、国务院批准的其它收入组成。

该基金由设在财政部的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管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外交部等部委组成的“基金审核理事会”审核基金支持项目,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提供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所支持的项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公司碳基金发达国家政府和公司等量碳信用排放指标等量碳信用排放指标图1碳基金的运行模式(下转第46页)资金和技术目将重点关注社会效益,特别是那些有助于减少贫困、促进西部地区就业,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项目。

4.2民间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切实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促进节能减排宏观政策的落实,帮助企业通过捐资造林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开展自愿减排活动,在国家林业局的倡议和组织下,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期注入3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专门用于开展植树造林固定二氧化碳的活动。

中国绿色碳基金投资所造林的林木归农民所有,林木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将记入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账户,在网上公布。

企业加入中国绿色碳基金,不仅为减缓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而且可以积累开发未来低碳经济的经验、培养专门人才,展现社会责任,树立绿色经营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魏殿生,徐晋涛,李怒云.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碳汇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张小全,武曙红.中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指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WorldBank.Carbonfinanceannualreport2005-carbonfinanc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2006(责任编辑赵萱)际碳汇的志愿市场,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