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含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含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如图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由三部分组成,传送带左边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着质量M =6.0kg 的物块A 。

装置的中间是水平传送带,它与左右两边的台面等高,并能平滑对接。

传送带的皮带轮逆时针匀速转动,使传送带上表面以u =2.0m/s 匀速运动。

传送带的右边是一半径R =1.25m 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14圆弧轨道。

质量m =2.0kg 的物块B 从14圆弧的最高处由静止释放。

已知物块B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传送带两轴之间的距离l =4.5m 。

设第一次碰撞前,物块A 静止,物块B 与A 发生碰撞后被弹回,物块A 、B 的速度大小均等于B 的碰撞前的速度的一半。

取g =10m/s 2。

求:(1)物块B 滑到14圆弧的最低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 (2)物块B 与物块A 第一次碰撞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3)如果物块A 、B 每次碰撞后,物块A 再回到平衡位置时弹簧都会被立即锁定,而当它们再次碰撞前锁定被解除,求物块B 经第一次与物块A 碰撞后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

【答案】(1)60N ,竖直向下(2)12J (3)8s 【解析】 【详解】(1) 设物块B 沿光滑曲面下滑到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 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012mgR mv =代入数据解得:v 0=5m/s在圆弧最低点C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0v F mg m R-=代入数据解得:F =6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B 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F =60N ,方向:竖直向下; (2) 在传送带上,对物块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设物块B 通过传送带后运动速度大小为v ,有2202v v al -=代入数据解得:v=4m/s由于v >u =2m/s ,所以v =4m/s 即为物块B 与物块A 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大小,设物块A 、B 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2、v 1,两物块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mv 1+M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212111222mv mv Mv =+ 解得:12m m 2,2s s 2vv v ==-=物块A 的速度为零时弹簧压缩量最大,弹簧弹性势能最大,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p 2112J 2E mv == (3) 碰撞后物块B 沿水平台面向右匀速运动,设物块B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l′,由动能定理得21102mgl mv μ--'=解得:l′=2m <4.5m所以物块B 不能通过传送带运动到右边的曲面上,当物块B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速度为零后,将会沿传送带向左加速运动,可以判断,物块B 运动到左边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1′=2m/s ,继而与物块A 发生第二次碰撞。

设第1次碰撞到第2次碰撞之间,物块B 在传送带运动的时间为t 1。

由动量定理得:'112mgt mv μ=解得:'1124s v t gμ==设物块A 、B 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4、v 3,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134mv mv Mv =+'222134111222mv mv Mv =+ 代入数据解得:3m 1sv =-当物块B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速度为零后,将会沿传送带向左加速运动,可以判断,物块B 运动到左边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3′=1m/s ,继而与物块A 发生第2次碰撞,则第2次碰撞到第3次碰撞之间,物块B 在传送带运动的时间为t 2.由动量定理得:232mgt mv μ=解得:'3222s vt gμ==同上计算可知:物块B 与物块A 第三次碰撞、第四次碰撞…,第n 次碰撞后物块B 在传送带运动的时间为114s 2n n t -=⨯ 构成无穷等比数列,公比12q =,由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nq t t q-=-总当n →∞时,有物块B 经第一次与物块A 碰撞后在传送带运动的总时间为14s=8s112t =⨯-总2.某智能分拣装置如图所示,A 为包裹箱,BC 为传送带.传送带保持静止,包裹P 以初速度v 0滑上传送带,当P 滑至传送带底端时,该包裹经系统扫描检测,发现不应由A 收纳,则被拦停在B 处,且系统启动传送带轮转动,将包裹送回C 处.已知v 0=3m/s ,包裹P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º,传送带BC 长度L =10m ,重力加速度g =10m/s 2,sin37º=0.6,cos37º=0.8,求:(1)包裹P 沿传送带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包裹P 到达B 时的速度大小;(3)若传送带匀速转动速度v =2m/s ,包裹P 经多长时间从B 处由静止被送回到C 处; (4)若传送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加速转动,请写出包裹P 送回C 处的速度v c 与a 的关系式,并画出v c 2-a 图象.【答案】(1)0.4m/s 2 方向:沿传送带向上(2)1m/s (3)7.5s(4)222200.4/80.4/ca a m s v a m s ⎧<=⎨≥⎩()() 如图所示:【解析】 【分析】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包裹的加速度,再由速度时间公式求包裹加速至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的时间,由位移公式求出匀加速的位移,再求匀速运动的时间,从而求得总时间,这是解决传送带时间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对加速度a 进行讨论分析得到v c 2-a 的关系,从而画出图像。

【详解】(1)包裹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sin cos mg mg ma θμθ-=代入数据得:210.4/a m s =-,方向:沿传送带向上;(2)包裹P 沿传送带由B 到C 过程中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可知:220L=2v v a-代入数据得:1/v m s =;(3)包裹P 向上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cos sin mg mg ma μθθ-=得220.4/a m s =当包裹P 的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所用时间为:12250.4v t s s a === 速度从零增加到等于传送带速度时通过的位移有:2245220.4v x m m a ===⨯ 因为x<L ,所以包裹先加速再匀速,匀速运动时间:21052.52L x t s s v --=== 则P 从B 处到C 处总时间为:127.5t t t s =+=;(4)若20.4/a m s <,则包裹相对传送带静止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加速位移等于传送带的长度,即:22C v aL = 即:220C v a =若20.4/a m s ≥,则包裹在传送带上有相对滑动,包裹以a 2=0.4m/s 2向上匀加速运动,有:222C v a L = 即228/?C v m s =() 两种情况结合有:222200.4/80.4/ca a m s v a m s ⎧<=⎨≥⎩()()图像如图所示:【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会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求解。

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37°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逆时针运行,现将一质量m =2 kg 的小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的A 端,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2 s 末物体到达B 端,取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g =10 m/s 2,sin 37°=0.6,求:(1)小物体在传送带A 、B 两端间运动的平均速度v ; (2)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2 s 内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ΔE . 【答案】(1)8 m/s (2)0.5 (3)48 J 【解析】 【详解】(1)由v-t 图象的面积规律可知传送带A 、B 间的距离L 即为v-t 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所以:112122v v v L t t t =++代入数值得:L =16m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得:168/2L v m s t ===(2)由v-t 图象可知传送代运行速度为v 1=10m/s ,0-1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22110/10/1v a m s m s t V V === 则物体所受的合力为:F 合=ma 1=2×10N=20N .1-2s内的加速度为:a2=21=2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1=mgsin mgcosmθμθ+=gsinθ+μgcosθa2=mgsin mgcosmθμθ-=gsinθ-μgcosθ联立两式解得:μ=0.5,θ=37°.(3)0-1s内,物块的位移:x1=12a1t12=12×10×1m=5m传送带的位移为:x2=vt1=10×1m=10m 则相对位移的大小为:△x1=x2-x1=5m则1-2s内,物块的位移为:x3=vt2+12a2t22=10×1+12×2×1m=11m0-2s内物块向下的位移:L=x1+x3=5+11=16m 物块下降的高度:h=L sin37°=16×0.6=9.6m 物块机械能的变化量:△E=12m v B2−mgh=12×2×122−2×10×9.6=-48J负号表示机械能减小.4..某校物理课外小组为了研究不同物体水下运动特征,使用质量m=0.05kg的流线型人形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实验时让模型从h=0.8m高处自由下落进入水中.假设模型入水后受到大小恒为F f=0.3N的阻力和F=1.0N的恒定浮力,模型的位移大小远大于模型长度,忽略模型在空气中运动时的阻力,试求模型(1)落到水面时速度v 的大小; (2)在水中能到达的最大深度H ; (3)从开始下落到返回水面所需时间t . 【答案】(1)4m/s (2)0.5m (3)1.15s 【解析】 【分析】 【详解】(1)模型人入水时的速度记为v ,自由下落的阶段加速度记为a 1,则a 1=g ;v 2=2a 1h 解得v=4m/s ;(2)模型人入水后向下运动时,设向下为正,其加速度记为a 2,则:mg-F f -F=ma 2 解得a 2=-16m/s 2所以最大深度:2200.52v H m a -== (3)自由落体阶段:1t 0.4vs g== 在水中下降2200.25vt s a -== 在水中上升:F-mg-F f =ma 3 解得a 3=4.0m/s 2 所以:3320.5Ht s a == 总时间:t=t 1+t 2+t 3=1.15s5.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 的滑块,在水平力F 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的末端处与水平传送带相接(滑块经过此位置滑上皮带时无能量损失),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3m/s ,长为L=1.4m ,今将水平力撤去,当滑块滑到传送带右端C 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10m/s 2.求(1)水平作用力F的大小;(2)滑块开始下滑的高度h;(3)在第(2)问中若滑块滑上传送带时速度大于3m/s,求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答案】(1)(2)0.1 m或0.8 m (3)0.5 J【解析】【分析】【详解】解:(1)滑块受到水平推力F、重力mg和支持力F N处于平衡,如图所示:水平推力①解得:②(2)设滑块从高为h处下滑,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下滑过程由机械能守恒有:,解得:③若滑块冲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则滑块在带上由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④解得:⑤若滑块冲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则滑块由于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⑥解得:⑦(3)设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t,则t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s=v0t由机械能守恒有:⑧⑨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⑩相对滑动生成的热量⑪⑫6.如图所示,始终绷紧的水平传送带以的恒定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质量的平板车停在传送带的右端.现把质量可视为质点的行李箱轻轻放到距传送带右端位置.行李箱与传送带、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平板车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试求:(1)行李箱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2)若行李箱由传送带滑到平板车上时速度不变,要想行李箱恰不从平板车上滑出,平板车的最小长度.【答案】(1)2.25s (2)见解析【解析】(1)行李箱在传送带加速时的加速度满足,则行李箱在传送带能加速的时间,能加速的距离,所以行李箱在传送带上先加速后匀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