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专业英语》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大量的国外汽车信息及汽车资料以及与外商、客户的交流对于我们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来说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精通、掌握汽车专业通用语言——汽车专业英语。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本课程针对汽车销售实践中可能遇到的英文资料的类型,如整车性能特点、各系统零部件名称、车主手册等选用有代表性的实例,用英汉对照讲解,并将相关口语交流揉合在实例中,以培养学生汽车专业英文资料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用英语进行实际的交流并销售汽车。

二.课程设计思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进口汽车大量涌入。

同时,国内汽车制造业零部件的本土化比例也在不断提升,汽车技术正在迅速地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汽车专业人员必须具备汽车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编者编写了这本《汽车专业英语》。

本书以实用和交际为目的,把汽车知识和英语技能结合起来,既可供汽车专业人士和管理营销人士阅读和学习,也可作为职业院校学习汽车英语时的教材。

本书在选材方面力求涉及面广,既涉及汽车的
发展、文化、环保和安全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又涵盖了汽车发动机、底盘等汽车专业知识。

把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将常用和实用的专业知识渗透到基础英语中。

每个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
(1)听说部分;
(2)对话部分;
(3)阅读部分(含三篇课文);
(4)相关专业词汇和短语部分。

对话部分涉及汽车销售及售后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接待、汽车介绍、价格协商、支付方式、汽车维修等方面;本书阅读部分题材新颖,取材于最新报刊、杂志。

三.课程内容
章节内容建议课时Unit1 TheVehicleworld 4 Unit2 HistoryofAutomobiles 4 Unit3 FamousCars 4 Unit4 CelebritiesintheAutoWorld 4 Unit5 LogosofAutomobiles 4 Unit6 TheProductionofAutomobiles 4 Unit7 TheLifeoftheAutomobiles 4 Unit8 AutomotivePollutionControlandFuel-efficiency 4
Unit9 AutomotivePollutionControlandFuel-efficiency 4 Unit10 TheFutureofAutomobiles 4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本课程以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1)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

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实际工作,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提,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2)依托校外紧密型产学合作实习基地,采取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三方共同确定项目学习任务,学生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企业运营一线工作和调研,并根据汽车保险与理赔企业一线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后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

(3)对传统的一次性的闭卷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

改革传统的单纯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成绩的方式,采用能力测试
的考核方式,强调阶段学习考核,通过笔试、口试、情景模拟、校外实践的完成情况等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效果作综合性的评价,效果显著。

(4)教师指导方式改革。

教学实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师的教学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者;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习问题或任务的发现者和探究者;计划的制定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或任务的解决者。

2.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物教学。

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配以必要的课堂板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子教案、视频资料等)可动、可视、可听的效果,显示复杂的影像资料、提示内容纲要,完善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技术优势、人员优势、设备优势等各类资源,经常性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指导。

(二)教师素质要求
1.熟悉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2.熟悉汽车底盘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3.能够具备熟练准确的英语表达能力;
4.能够具备中英文翻译的基本能力里;
5.熟悉汽车销售企业的工作情况。

(三)教学资源要求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3.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考核方案设计
1.本课程考核方法: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
2.建立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课程考核成绩=平时×20%+学习情境考核40%+综合考核×40%。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与工作页;学习情境考核包括“工作情景接待外与顾客”考核;综合考核为“语言表达+中英文翻译”考核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