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无锡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培训班

2010年无锡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培训班

项原则“环境教育”中,指出了环境教育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上的重要 性。
1977年:第比利斯宣言--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完善了环境教育的目 标、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 环境教育会议,并发表了第比利斯宣言,首次把环境教育的目的和目 标确立为: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参与五个方面,为全球环境教 育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和体系。
在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了重大积极 成果,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坚定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所确立的基本框架和一系列原则,进一步明确 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及分别应当 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表达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资金、技术和行动透明度等问题上的共识。
各国政府一致认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教育对可 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国际社发展的共识:
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向联合国 大会提出,“应当考虑确定2005年起的10年为‘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十 年’”。2002年12月,由日本提出,46个国家联署的“关于从2005年1 月起的10年定为联合国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十年(2005-2014)”的提案 得到了大会的一致同意。
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富有,人类也比过去 任何时候更有力量,也更有理由自信。转基因技术、克隆 技术、超级计算机、火星探测计划、高温超导、纳米技术、 数字地球,给人们展现出无比光明的未来;但是,今天的 世界也比以往存在更多的危机和隐患。核威胁、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资源枯竭,编织成一幅没有阳光、充满污浊的 黯淡图景,人类文明在这种图景中只有崩溃。
气候峰会失望中落幕
未达成实质协议 明年移师墨西哥 协议不具约束力
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180个国家代表参加的“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是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同和确 立的一次空前的大会。
通过本次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全世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文 化背景的国家得到共识和普遍认同,而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亦 得到充分肯定。
里约会议是环境教育运动的新起点,它提出的概念和思想,成为环 境教育构建新的目的和目标体系的基础。
1987:布伦特兰(Brundtland)报告和莫斯科会议(达到可持续发 展是环境教育的最高目的)
1、国际社会发展的共识:
世界经济的腾飞---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日益加强---环境教育应运而生
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 =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21 世纪议程》(环境教育,不管是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不管何时何地, 都应根植于批判性和革新性的思想之上,以促进社会转型和重构)
• 酸雨 • 温室效应 • 臭氧层破坏 • 城市大气污染 • 森林减少
• 物种灭绝 • 水资源短缺 • 水土流失 • 垃圾成灾 • 沙漠化
1、国际社会发展的共识:
世界经济的腾飞---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日益加强---环境教育应运而生
1972年:斯德哥尔摩--发表《人类环境宣言》(环境教育的起步) 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在会议宣言第19
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环境保护迟缓--阻碍经济发展的可 持续性--环境教育尤为重要
中国的环境教育:
1973 全国第一次环保会议 1981 提出中小学要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1983 全国第二次环保会议:确定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 1992 全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1996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确定创建绿色学校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 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 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也将“公众参 与”作为基本原则,要求:“逐步形成公众参与机制,为公众参与重大 项目决策的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的条件、机会和场所,引导公众积 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直接指导下,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 负责协调,历时4年,通过一百多位热衷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来自 大学、中小学、环保部门等的学者、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参与,历经多次的 调查、研究、起草、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的过程,最终完成了这份《中小 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它是供地方和学校开发面向可持续发展 的环境教育课程和教材的指导性文件,是落实《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 行动纲要》的具体保障措施之一。
勿庸置疑,在解决环境危机,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过程中,教育将 位于核心的地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科林·鲍尔(Colin N. Power)所言,“在将一种关系转变为一种共有的意识的过程中,教育 是可供我们自由支配的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从这一点上看,教育是 人类希望的希望。
2、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哥本哈根大会——被成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重要会议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演讲, 宣示了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 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在会场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温家宝总理 迎难而上,积极行动,以最大的政治意愿和耐心,在与会各方中穿梭斡 旋,沟通协调,尤其在会议面临可能无果而终的关键时刻,亲自出面与 有关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最终推动了《哥本哈根协议》的达 成。
2、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当前的环境教育正是围绕贯彻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中小学环境
教育实施指南》而进行的,包括环境渗透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环境专
题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校内外活动、环境教育研究项目等。
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
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中国《21世纪议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