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能够进行 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 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 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 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 影时,才转诊。
12、低温治疗
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 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 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 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8、加压素被除名
2015(更新)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 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 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给与加 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因 此,加压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2010(旧)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骨内推 注的 40 单位加压素科替代第一或第二剂 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
7、除颤
先除颤?先按压?
2015(更新)指南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 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 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 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 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0(旧)的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 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
10、及早冠脉造影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 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 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 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 脉血管造影。
11、及早PCI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 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5、离开胸壁
2015(更新)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2010(旧)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 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 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 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
6、通气
2015(更新)在使用高级气道后医护人员可 以每6S进行1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同 时进行持续胸部按压。 2010(旧) 指南:建立高级气道后,每6— 8S给予1次人工呼吸,不用保持呼吸按压同 步。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 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 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 ,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 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4、按压的频率
2015(更新)指南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 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 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 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2010(旧)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 率致少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 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 压幅度则不足。
别再使劲按了!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 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 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 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 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 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 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 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 程越少。
2. 生存链
2015(更新)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 内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院外急救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 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 挥重要作用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重视监 测和预防。
2010(旧)一条生存链
3、按压深度变更
2015(更新)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 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 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超过此 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2010(旧)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 于5厘米。
血管加压药:肾上腺素 如果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 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 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 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9. 瘾君子的福音:纳洛酮
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 反应且呼吸正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 的非专业施救者和 BLS 施救者给与肌肉注射或鼻 内给予纳洛酮。
2015心肺复苏更新指南
麻醉科
前 言
2015年10月15日,新版《美国心脏 学会 CPR 和 ECC 指南》隆重登场。
以下为该指南的更新要点:
1. 快速反应
2015(更新) 医护人员应同时检查 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 统或请求支援。 2010(旧)医护人员先检查呼吸后 脉搏。
理由: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 同步的检和反应,而非绶慢、拘泥、按部 就班的做法。
13、C-A-B 顺序仍需坚持
对于施救顺序,最新的指南重申应遵循 10 年版 指南内容,即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应先开始 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 - A - B),减少首 次按压的延时;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 吸。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