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课件《在那遥远的地方》

音乐课件《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经而走。 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多明哥、卡雷拉斯等人都将这首歌作为保留曲目, 唱遍了世界各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学院东方音乐课程教材。 1991 年10月文化部、中国唱片总公司为王洛宾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颁发了金唱 片特别创作奖。 1992年《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二十世 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欣赏
歌曲学习
二、教师教唱(纠正不足) 1、指出不足 2、乐谱教唱 3、二声部教唱 4、歌曲艺术处理 5、跟伴奏演绎歌曲
王洛宾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王洛宾之所以被公认为是传播新疆音 乐的代表人。他有机地取舍、提炼、 熔铸民族音乐歌舞的调式、曲式、节 奏、旋律与歌词、衬句、创作歌曲优 美抒情,铿锵高昂,热烈欢快,幽默 风趣,富有歌唱性和艺术魅力。既保 留了原来音乐的气质,又升华到专业 创作的境地,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社会 效应。这是王洛宾作品长期被当作民 歌,跨越时空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
艺术欣赏 (随音乐可有感情的哼唱)
歌曲故事
1939的春天,中国电影的创始人之一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拍摄一部影片, 邀请当时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参加。他们一起来到青海湖畔。 郑君里找来一个藏 族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牧羊姑娘。王洛宾被指派做卓玛的帮工。他穿上藏袍, 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早出晚归.临走时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的回头张望,随着 驼峰起伏,他沉浸在梦幻世界。朦胧之中,卓玛化作一尊美神浮现在眼前;她健 美的身躯,妩媚的笑脸,火热的眼波,轻轻打在身上的皮鞭,……化作一支抒情 的旋律在胸中回旋。
自然风光欣赏
在那遥远的地方
(青海民歌)
作者及作品简介
曲式结构
4/4 拍 民族调式 单乐段歌曲
a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b人们走过她的帐尊称为“西部歌王”的民族音乐家,
在他从事音乐工作60年的生涯中,所创所的各 类歌曲和整理编配的中国西部各民族民歌总数约
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主要贡献
王洛宾一生收集整理创作了1000多首歌 曲,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 先后出版了8本歌曲集,英语版歌曲3册,3 部歌剧音乐创作。 王洛宾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用汉语编写维吾尔、 哈萨克等民族歌曲的汉族音乐家。被誉为中 国西部“民歌之父”。“世界上凡有华人的 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
——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中国汉族民 歌鲜见的欧洲七声调式音阶。优美抒 情的上下两个乐句,朴素简洁的比兴 歌词,自然和谐、生动流畅的旋律。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经 而走。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多明 戈、卡雷拉斯等人,将这首歌曲作为 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700首以上,谱写大型歌剧6部。 王洛宾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如《达坂
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阿位木 罕》、《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几十年来笼统 地被称作“青海民歌”或“新疆民歌”。这些歌 曲中,洋溢着中国西部兄弟民族的风情气息,飘 荡着沙漠绿洲和广阔草原节奏韵味的旋律,如同
用音符雕塑成的美神维纳斯,独具永恒魅力。
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 ———王洛宾
王洛宾的歌曲为西部少数民族和内地汉 族人民心灵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王洛宾曾经将他的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 大西部这块热土,为发展和传播中华民族 的音乐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唱着王洛宾的歌,饱览祖国西部壮丽 的山河,体会西部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有千万华夏子孙,激起对祖国边疆、对 西部生活的美好向往,在西部建设的时代 大潮中建功立业。
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是五十多年在青海写的,流传很 广,从国内唱到国外。这首歌的写作动机, 是我半个世纪以来的秘密。
当时我二十六岁,曾悄悄爱过一位千户 长的女儿卓玛姑娘。我们在酒会上对过歌, 在草滩上赛过马,同坐在一匹马背上看过电 影,相处三天,我便陪同电影队离开了海边, 这首歌是坐在骆驼两个驼峰之间写出的。
• 享誉欧美的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 编入东方课程教材,成为跨越地域、时代、 语言与种族的华人声乐艺术精品。确立了 王洛宾的音乐界地位。
• 1991年10月国务院文化部、中国唱片 公司为这部作品颁发了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 1992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作品。
歌曲学习
一、自主学习 1、听 2、默唱 3、小声唱 4、放声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
(青海民歌)
青海省简介
青海(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 青海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
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青海省东 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 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 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 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 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 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 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 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