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抓住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2、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抓住关键词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板题。

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识了闰土,闰土给我留下了怎样印象?这抓住了闰土的什么来写的?(外貌)并且也知道了闰土为我讲述了许多稀奇的事,这又是抓住了闰土的什么来写的?(语言)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他给我讲述了哪些稀奇的事?
3、生边讲边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二、感受相处的情味,烙印闰土
1、在这四件事中,哪一件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事?
2、品读“看瓜刺猹”对话部分。

那我们就先跟随闰土去瓜地看看他如何刺猹的。

(1)请你仔细默读10——13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使你对闰土又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把这些词句圈画下来,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2)谈体会。

(3)分角色朗读。

3、借助对话还原画面。

听着闰土绘声绘色的讲述,“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着闰土滔滔不绝的讲述,我的脑海里又出现的这样的画面,一起读。

(相机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学生朗读)
4、总结学法,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学感兴趣的一件事。

交流汇报。

(1)学生谈体会。

(2)师:请大家再读读看:作者是抓住闰土的什么把他捕鸟的过程写具体的?(动作)
(3)请你动笔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读一读,看看你从这些动词能调换顺序吗?(条理性、顺序性)进行仿写。

(4)生展示。

5、好继续交流海边拾贝。

学生谈体会,练读。

6、学习看跳鱼儿。

生谈体会,想画面,齐读,边读边想画面。

7、小结:你看作者用四件事写出了闰土这些特点,并把印象深刻的事写的比较详细,其他的就写得简略,如看跳鱼儿就是一笔带过的。

这就做到了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板书:有详略)以后在作文中也要用到这种方法。

三、品读重点句,体会情感。

1、从这四件事中,我们不仅品味到闰土的个性特点更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此时此刻,课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
2、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3、我觉得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在文中具体指哪些事?想象一下,闰土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有可能在干啥?那我们就来看看我儿时的生活到底是是怎样的?看看这段资料(出示资料)。

4、看了这段资料我们了解到:
闰土在(海边)时,我正在(),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我正在(),不知道()。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我正在(),不知道()。

5、那现在谁来谈谈作者为什么说他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6、因为我整天生活在深宅大院里,所以孤陋寡闻,犹如井底之蛙。

此时此刻,听着闰土滔滔不绝的讲述,我对闰土充满了怎样的感情?(敬佩、尊重)
7、所以我在听完闰土的讲述,发出了如此的感叹:读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五、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可惜正月过去了,我和闰土分别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后,他们再一次相见了,可闰土却发生很大的变化,快速读读《故乡》中的这一片段(出示《故乡》原文片段):
1.闰土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从中寻找答案。

板书:少年闰土
淳朴天真外貌
机智勇敢语言
聪明能干动作
见多识广有详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