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玉石器基础知识试题B》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距今约八千年的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玉器,它是一种,器物的刨面呈。
2、汉代崇尚迷信思想,为了保存尸体而专门制作的随葬玉器有玉衣,用金丝缕成的称。
汉代玉衣是由西周时期的演变而来的;在口中的含玉称作,汉代常见的是;手中的握玉称,汉代常见的是,也有的。
3、明清两代,玉文房用具较前有很大的发展,有玉砚、玉笔、玉肩搁、、玉印章、等。
4、汉代以后玉带钩的制作进入低谷,但是元、明、清时期,玉带钩又重新大量出现,有制、___制、制、制等。
5、春秋时期的琢玉工艺,其纹饰在早期以为主,中晚期流行,较前代有很大进步。
6、巧妙利用一块玉石材料天然颜色的不同,表现人物或动植物某些形体特征的雕刻技法,称为。
如河南安阳小屯所出的两件玉鳖。
7、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甘肃南部的洮砚和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单项或多项选择)1、“半璧曰()”。
A、琥B、璜C、琮D、璋2、中国古代玉器种类繁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玉仪仗器物,有()。
A、玉斧B、玉戚C、玉戈D、玉刀3、陆子冈是()的著名制玉工匠。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4、历代玉器作品中,刻作年款的多见于清代宫廷玉器,最早的是()。
A、雍正年款B、乾隆年款C、嘉庆年款D、道光年款5、战国、汉代玉器雕琢的花纹有很多是一脉相承的,如()。
A、谷纹B、蒲纹C、云纹D、双身兽面纹E、螭纹6、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
A、红山文化B、良渚文化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7、河北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是由()制成。
A、和田玉B、蓝田玉C、南阳玉D、岫岩玉8、“六瑞”一说,出自《周礼》。
其中“王”持()。
A、桓圭B、信圭C、躬圭D、镇圭9、玉器中的文字对判定器物年代和真伪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清代()皇帝御题就是很好的断代依据。
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10、成组的玉佩在西周时期盛行,考古发现此一时期的玉佩一般以()为主,加以玉环、玉管等。
A、玉璜B、玉璋C、玉璧D、玉琥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请在题后括号内划“√”或“×”)1、西汉后期出现的玉刚卯、玉严卯,是当时人们迷信用于驱逐疫鬼的辟邪用器,同时也是装饰用品。
()2、战国时期,玉雕技术高超,器型繁多,纹饰繁缛,线条卷曲相连,器外出现附加纹饰,器型趋向“S”形,成为战国玉器的主要特点。
()3、元代玉器刀法粗犷有力,大多作品留有钻痕和重刀痕迹。
()4、假古玉和仿古玉不一样。
假者不真,仿古模拟。
假古玉是以假冒真,仿古玉是模仿古人的作品,并在器型、质地、纹饰上有所创新。
()5、明代琢玉坊所主要有北京、南京、杭州、成都等地,“良将虽集京师,工巧则推成都”。
()6、翡翠原为鸟名。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关于翡翠的解释为:“翡,青羽雀也。
翠,赤羽雀也。
”()7、玉雕人物佩中有双舞人佩、单舞人佩,它主要流行于战国、秦代。
()8、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依据玉器的质地、类别、器形、纹饰、文字、雕刻技艺等方面来综合判断该器物的制作年代、用途、价值和真伪。
()9、翡翠约于宋代以后在中国趋于流行。
()10、寿山石主要出于福建省福州市。
()四、问答(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中国古代玉器文物的断代方法,并举例说明。
2、春水玉与秋山玉出现在什么年代?其主题是什么?2007年《玉石器基础知识试题B》答案一、填空:1、玉玦耳饰椭圆形2、金缕玉衣缀玉面幕玉含玉蝉玉握玉猪璜形3、玉笔洗玉镇纸4、玉玛瑙水晶5、双勾阴线浮雕6、俏色7、歙砚河南洛阳二、选择:1、A2、ABD3、C4、A5、ABCD6、B7、D8、A 9、D 10、A三、判断:1、×2、√3、√4、√5、×6、×7、√8、√9、× 10、√四、文答:1、答:在鉴定中国古代玉器中,正确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以及每一典型器类的具体特点,至关重要。
我们大致可以从形制、饰纹、玉质和琢玉工艺等方面着眼,以各时代的时间线索来分析考察。
(1)新石器时代的玉器(1.5分)此类玉器主要为简单的礼器、象征性武器、工具及装饰品等。
多为片状,形制简单,薄厚不匀,造型不很规则,以素面居多。
有些有较繁缛的阴线刻纹。
动物造型或纹饰多侧重于头部,尤为突出眼目的表现。
由于制玉工具比较落后,常在器表留下明显的制作残痕;而在穿孔玉器的孔璧上,则由于工具的不断磨损,造成愈至深处孔径愈小的现象。
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为这时期玉器发展的顶峰。
(2)商代后期玉器(1分)此时期玉器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主要有礼器、礼杖、工具、器皿、装饰品、简单艺术品等多类。
人物、动物形玉器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片状玉雕绝大部分呈弧扇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造型各异的立体圆雕作品。
商代后期常见的纹饰有重环纹、菱形纹、同心圆弦纹、兽面纹等。
双线勾勒法普遍,器物的一侧或两侧,起扉棱的现象极为常见。
穿孔玉器的孔内亦可常见回旋形的琢痕。
阴线刻划刚劲有力,被誉为折铁线。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阴线上有许多毛刺,略显粗糙,这些都是由于工具不利所造成的。
(3)春秋战国玉器(1分)春秋战国的玉器主要有礼器、装饰艺术品和一些实用器、丧葬用品等,装饰品特别是玉佩极为发达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纹饰主要有风鸟纹、云纹、谷纹等,一般均无通体纹饰,饱满和谐,不留空间。
由于社会习俗的影响,佩饰玉器出现简约化、小型化的趋向,并且生产出成对的玉器,从而改变了商周单体独立形象的饰物;所有器物或动物形器的整体或局部皆作“C”和“S”形弯曲;同时,刀剑、革带用玉器问世,玉饰刀剑始见于春秋,至汉代发展成为玉具剑;带钩在这一时期最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和纹饰各异。
伴随着工具的改进,这一时期玉器线条遒劲,钻孔光滑,镂雕镶嵌技艺运用得极为普遍。
(4)汉代玉器(1.5分)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这一时期玉器种类繁多,造型丰富,主要有礼器、陈设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和葬玉等几类。
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鸟纹、龙纹、螭虎纹、谷纹、蒲纹等。
在器形上除了继承以前各种器形之外,又出现了成套的玉具剑、玉衣、九窍玉、玉舞人、刚卯、翁仲、鸡心佩等新品种。
汉玉常运用跳刀勾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刚劲有力。
线条的构图准确,常使用在玉璧、玉人、佩饰、剑饰上,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
此外还有刻划简练,勾勒神韵的汉八刀琢玉风络,是极具汉代特色的雕琢技法。
(5)唐代玉器(1.5分)唐代玉器与前代玉器在风格上迥然不同,逐步从礼器功能转化为纯粹的装饰品,风格造型都表现出务实倾向。
大量的写实花、鸟、虫、鱼造型和纹饰的出现,常见的有折枝花卉、葵花、云朵纹、人物鸟兽等。
琢工颇为精细,充满生活气息和勃勃生机。
在雕琢中常采用一种似凸实凹的表现手法,获得相当成功的立体效果。
(6)宋、辽、金、元玉器(1分)宋、辽、金、元玉器将唐代玉器进一步推向深入,出现了大量的写实花卉、鸟虫、虎鹿山林、龙凤呈祥图案,在形神兼得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镂雕手法在这一时期运用得极为普遍,并出现一些形态逼真的仿古玉。
这一时期玉雕题材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达到了生活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宋代人物造型多为童子形象,常见的有莲花童子等,此外还有文人形象,但缺少唐代的活泼生气。
玉雕花鸟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比较重视神韵,突出的有口衔瑞草展翅飞翔的鸟和跳跃的鱼儿,突破了静态的画面,富有生机。
辽、金是和宋朝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其玉器制作民族特色浓厚,玉器器形以花木鸟兽形象为主,常见的题材有“春水玉”、“秋水玉”等。
(7)明代玉器(1分)明代玉器质料优良,器形方正规矩,雕琢细致,线条流畅。
出现以谐意美、吉、瑞的新型图案,构图罗列散漫,不拘一格。
许多玉器图案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追求高雅的情趣,往往镌刻有名人款识。
北方的玉器,一般粗犷,次要部位不求甚精;南方苏杭一带则追求工艺精巧,玲珑剔透。
典型器物有玉壶杯和玉制文房用具。
(8)清代玉器(1.5分)清代玉雕空前繁荣,玉器种类、数量繁多。
清代的玉山子和玉插屏等形体硕大的陈设性玉器,都是最富有时代特征的。
造型极为规整,方、圆、弧、折的雕琢一丝不苟。
底子平、线条直。
尖如锋锐,圆似满月,棱角分明。
器表抛光细致,多呈油脂或腊状光泽。
重点写出新石器、商晚期、春秋战国、两汉、唐、宋辽金元、明清这几个时代的玉器的典型特点即可。
(写出时期给0.5分,写出主要特点给0.5分;新石器时代、汉代、唐代、清代答出主要特点给1分)2、答:春水玉和秋山玉出现在辽、金时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
(2分)春水玉与秋山玉是形制多样的玉佩饰,镂雕纹饰内容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种。
“春水玉”所以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3分),“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3分),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
(1分)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
(1分)春水玉和秋山玉,自辽、金创兴后,因其具有浓厚的生活意趣,而被元明两朝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