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2-11-12T14:21:06.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辛宏[导读]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

是常见的角膜炎之一。

辛宏(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

是常见的角膜炎之一。

通常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多较危重。

临床上常见的有匐行性角膜炎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

病理改变主要是角膜缘血管充血扩张,炎症细胞及炎性渗出侵入病变区,角膜形成灰白色浸润灶,称为角膜浸润,如炎症及时控制,角膜仍能恢复透明。

病情进一步发展,浸润区组织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形成角膜溃疡,可由结缔组织修复形成瘢痕,留有角膜薄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影响视力。

溃疡的病变可继续向深部发展,发生角膜穿孔,导致虹膜脱出,修复时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

穿孔还可使眼内组织继发感染而致眼内炎,最终因眼球萎缩导致失明。

本病还可并发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葡萄肿、虹膜睫状体炎等。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
1.1.1 病因为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感染。

1.1.2 诱因
(1)局部因素:多为角膜外伤或剔除角膜异物后感染,某些局部因素如干眼(睑外翻)、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倒睫、戴角膜接触镜可诱发感染。

(2)全身因素:糖尿病、严重的烧伤、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也可造成角膜感染。

1.2 临床表现
1.2.1 症状发病急,常在角膜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伴较多脓性分泌物。

1.2.2 体征眼睑肿胀、球结膜水肿、睫状或混合充血,角膜中央或偏中央出现灰白色浸润,浸润灶迅速扩大,组织坏死脱落形成角膜溃疡。

(1)匐行性角膜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者,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脓肿病灶,伴有边界明显的灰白色基质浸润,及小范围的周边上皮水肿。

如肺炎球菌引起的角膜炎,表现为椭圆形、匐行性边缘的中央基质较深的溃疡,常伴有前房积脓和角膜后纤维蛋白沉着。

革兰阴性细菌所致的角膜炎,典型表现为快速发展的角膜液化性坏死。

(2)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多发生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或戴接触镜引起的感染。

伤后数小时或1~2日内发病。

此病的特点是症状严重、发展迅猛、结膜囊内有大量黄绿色黏稠分泌物。

角膜出现迅速扩展的浸润及坏死,前房积脓严重。

如不及时控制,数日内可导致全角膜坏死穿破、眼球内容物脱出或全眼球炎。

2 护理措施
2.1 减轻疼痛
2.1.1 一般护理应保持环境安静,病房光线稍暗,或戴有色眼镜、眼垫遮盖,以避免强光线刺激。

加强营养、补充多种维生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1.2 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并观察用药反应。

①急性期给予高浓度的抗生素滴眼液频繁滴眼,匐行性角膜炎使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广谱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多用0.25%多黏菌素B眼液、0.3%妥布霉素眼液。

每15~30分钟滴眼一次。

对严重的病例,开始30分钟内每5分钟滴药一次。

②病情控制后,逐渐较少滴眼次数。

若选用多种药物,每用一种眼药至少间隔5分钟,以避免相互冲洗而降低药效。

白天滴眼液,睡前涂眼膏。

③如进行球结膜下注射时,先向患者解释清楚,充分麻醉后进行,以免加重疼痛。

④如用1%的阿托品散瞳,以解除瞳孔括约肌痉挛和睫状肌痉挛,可减轻疼痛,滴药后需指压泪囊区3~5分钟,避免药物经鼻黏膜吸收引起中毒。

⑤局部使用半胱氨酸等胶原酶抑制剂,可以延缓角膜溃疡的进一步发展。

⑥口服维生素C、B,有助于溃疡愈合。

2.2 提高视力
角膜移植手术护理,按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护理中还有:
(1)术前护理:遵医嘱降低眼压、缩瞳。

术前半小时开始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术前滴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使瞳孔缩小保持在2mm左右,有利于术中缝合。

(2)术后护理:①建议戴硬性眼罩以保护术眼,尤其是在睡眠时。

②24小时后,每日换药。

③植片平整者,可改用眼垫包扎,至刺激症状基本消失为止。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眼压,注意有无角膜感染和角膜排斥反应征象。

如患者有眼痛、头痛、畏光、流泪、视力突然下降、眼球充血、眼压升高,角膜植片有透明变为混浊、水肿、向外膨隆等现象,要立即报告医师。

⑤出院指导。

定期复查,角膜缝线应按时拆除,一般板层角膜移植为术后2~3个月,穿透性角膜移植为术后6~12个月。

嘱术后3个月内要完全休息。

1年内避免眼部日晒、热敷,保护角膜移植片;勿用力揉眼,外出要戴防护眼镜,以免受伤;注意眼部卫生,不进游泳池,防止感染。

2.3 提高自理能力
按方便患者使用的原则,将常用物品固定摆放。

患者活动空间不留障碍物,避免跌倒。

教会患者使用传呼系统,鼓励其寻求帮助。

指导或协助完成穿着、修饰、沐浴、卫生、进食和如厕等。

3 讨论
注意眼部保护,作业时戴防护眼罩,避免角膜外伤的发生。

一旦发生角膜外伤,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滴用抗生素眼药,以防止感染。

积极治疗沙眼及慢性泪囊炎,以防眼分泌物中有大量的致病菌,一旦有角膜受伤发生角膜感染、睑内翻、倒睫等应及时处理,以防损伤角膜。

戴角膜接触镜者要做好镜片的清洁、消毒。

如有眼痛、眼红等,应停止戴镜并及时就诊。

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是否:①眼痛减轻或消失;②视力稳定或改善;③无并发症发生或并发症发生时被及时发现;④能够进行日常生活;⑤情绪稳定;⑥掌握了细菌性角膜炎的预防保健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4.
[2]王永炎,庄曾渊.今日中医眼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2.
[3]宋振英,眼科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