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草防治教学大纲

杂草防治教学大纲

杂草防治教学大纲(草业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杂草防治学是研究杂草特性和防治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选修专业课,是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农药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是草业科学专业不可或缺的主要学科。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草地毒杂草防治的技术,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我国的草原和草坪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杂草的种类和分布;2.掌握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3.掌握杂草的危害及其防治途径,杂草的有益方面;4.了解当前杂草防治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5. 掌握杂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五、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杂草防治的意义;杂草的概念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杂草科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杂草科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本章重点:杂草的概念;杂草科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本章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杂草的概念及杂草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杂草防治学的过去和现在,掌握杂草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了解杂草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我国杂草防治的概况,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杂草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习题与作业:1.杂草的含义。

2.杂草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章杂草的分类和分布基本内容:牧草的发生与起源及进化;杂草的形态;杂草的分类,世界杂草的分布与危害;中国杂草的分布与危害;杂草的利用。

本章重点:杂草的形态特征;杂草的分类方法及杂草的利用。

本章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杂草的分类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了解杂草的起源及进化,掌握杂草的形态特征,理解杂草分类的方法,了解中国及世界杂草分布与危害。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杂草的基本概况。

习题与作业:1. 农田杂草主要分为那几种?2.杂草进化的方式有那几种?3.杂草的分类方法有那几种?4. 根据形态特征将杂草划分为那几类?5.杂草有何益处?第三章杂草生长与发育基本内容:杂草种子特性;杂草幼苗期的特性;杂草营养体生长,包括杂草生长特性和杂草不同器官的生长形态;杂草生殖生长,包括杂草开花和生命体形成及其特性、杂草花期、杂草花位和花态以及杂草繁殖方式;杂草生长发育的自我保护;杂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本章重点: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杂草的自我保护方式。

本章难点:杂草的繁殖方式及杂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掌握杂草生长发育的过程,掌握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方式,理解杂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可塑性、拟态、躲避的概念。

习题与作业:1.杂草繁殖方式有那几种?2.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有那些?3. 杂草的自我保护方式有那些?4.杂草生长发育与环境有何关系?第四章杂草生态学基本内容:杂草的干扰作用及其方式,影响杂草干扰平衡的因素;杂草的个体生理与生态,包括杂草的生理特性,杂草个体生态特征与防治;杂草的群体生态学,包括杂草的无性繁殖和种群动态特征;杂草与作物的生态经济关系及其防治原则,包括杂草作物生态系统中的竞争、临界无草期与经济域值,杂草的生态经济管理原则。

本章重点:杂草的干扰作用及其方式,杂草个体生态特征与防治;杂草的生态经济管理原则。

本章难点:影响杂草干扰平衡的因素;杂草的种群动态特征;临界无草期与经济域值。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掌握杂草的干扰作用及其方式,了解杂草的生理特性,理解杂草的种群动态特征,初步了解杂草个体生态特征与防治的原理以及杂草的生态经济管理原则。

习题与作业:1. 干扰作用的含义是什么?2.影响杂草干扰平衡的因素有那些?3.杂草群落演替的规律有那些?4.如何根据杂草的个体生态特征进行杂草的防治?5. 杂草的生态经济管理原则有那些?第五章杂草防治的原理基本内容:杂草防治措施的内容;杂草防治措施的演变规律及杂草的预防方法。

本章重点:杂草防治措施的内容。

本章难点:杂草的预防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了解杂草防治措施的演变规律;并根据杂草防治措施的内容掌握杂草检疫,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的原理,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

习题与作业:1.物理防治有那些方法?2.生物防治有何作用?3.生物防治有那些方法?第六章杂草检疫基本内容:杂草检疫的意义,世界杂草检疫的概况,中国杂草检疫的概况;重要检疫杂草的识别,杂草种子的检验与鉴定。

本章重点:杂草检疫的意义;杂草种子的检验与鉴定的方法。

本章难点:重要检疫杂草的识别。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理解杂草检疫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中国和世界杂草检疫的概况,掌握杂草种子的检验与鉴定的方法,能够熟练的识别一些重要检疫杂草的特征。

习题与作业:1. 杂草检疫的意义?2. 杂草种子的检验与鉴定的方法有那些?第七章杂草的化学防治基本内容:化学除草的发展历史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化学除草剂推广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化学除草剂品种的分类;除草剂剂型与增效剂的应用,主要的化学除草剂简介;除草剂的吸收转运与代谢机制;除草剂的作用原理与杀草原理,影响除草剂选择性与效果的因素;除草剂的混用原则,混用增效的原理;杂草抗药性与化学除草。

本章重点:除草剂推广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化学除草剂品种的分类,除草剂剂型,除草剂的混用原则。

本章难点:除草剂的吸收转运与代谢机制;除草剂的作用原理与杀草原理;杂草抗药性与化学除草。

教学要求:本章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度较大的章节。

如何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除草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是本章的难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除草的发展历史,掌握化学除草剂品种类型,熟悉除草剂剂型与增效剂的类型;掌握除草剂的吸收转运与代谢机制;除草剂的作用原理与杀草原理,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习题与作业:1. 除草剂剂型有那几种?2. 除草剂的吸收转运与代谢机制?3. 除草剂的作用原理有那些?4. 除草剂的杀草原理有那些?5. 除草剂混用增效的原理是什么?第八章除草剂在土壤环境中的归趋基本内容:土壤处理剂的意义,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归趋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特性。

本章重点:土壤处理剂的意义,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归趋过程。

本章难点: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归趋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

教学要求:在学习中应使学生了解土壤处理剂的意义;掌握除草剂在土壤中归趋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习题与作业:1.施入土壤的除草剂的物理归趋过程有那些?2.控制除草剂挥发的因素有那些?3.土壤有机质对除草剂在土壤中归趋的影响?4.土壤微生物对除草剂有那些影响?5.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特性有那些?第九章杂草的生物防治基本内容:生物除草的发展概况,生物除草的特点,生物除草的方法包括昆虫除草、病源菌除草及其它的除草方法。

本章重点:生物除草的特点。

本章难点:昆虫除草、病源菌除草及其它的除草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物除草的发展概况及特点;掌握昆虫除草、病源菌除草及其它的除草方法的原理并能够将以上理论在实践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

习题与作业:1. 生物除草有哪些特点?2. 昆虫除草的原理有哪些?3.病源菌除草的原理有哪些第十章杂草的综合防治基本内容:杂草综合防治的概念;杂草综合防治的内容;杂草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

本章重点:杂草综合防治的概念本章难点:杂草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的方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杂草综合防治的内容,理解综合防治的概念,掌握杂草综合防治体系建立的方法。

习题与作业:1. 杂草综合防治的概念。

2.杂草综合防治的内容有哪些?3.如何有效的建立杂草的综合防治体系?第十一章化感作用与杂草防治基本内容:化感作用的概念及研究进展;化感物质的来源与类别;影响化感物质合成的因素,化感物质进入生态环境的途径;化感物质的生理与生物化学效应,化感物质在作物-杂草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化感物质的应用前景。

本章重点:化感作用的概念,化感物质的来源与类别,化感物质进入生态环境的途径。

本章难点:化感物质的生理与生物化学效应;化感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化感作用的概念,掌握化感物质的来源和分类,化感物质的生理与生物化学效应,能够利用化感物质进行杂草的防治。

习题与作业:1. 化感作用的概念?2. 化感物质的类别有那些?3. 化感物质的生理与生物化学效应有哪些?4. 化感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哪些?第十二章生物工程技术与杂草防除基本内容:除草剂与环境污染;除草剂的工业合成;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选育。

本章重点:除草剂工业合成中的新方法。

本章难点: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选育目标及选育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掌握除草剂工业合成中的新思路,掌握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选育方法。

习题与作业:1.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育种目标有那些?2.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选育方法有那些?第十三章杂草科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农田杂草危害及其调查方法;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包括杂草的鉴定与分类、杂草种子的生理学,杂草的遗传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杂草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方法;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及药效试验方法。

本章重点:杂草调查的方法,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及药效试验方法。

本章难点: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杂草调查的方法,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方法,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及药效试验方法并能够在生产及科学研究中加以利用。

习题与作业:1.杂草危害的调查方法有那些。

2.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有那些3.杂草竞争效应的研究方法有那些?4.植物化感效应的研究方法有那些?第十四章草坪杂草的防治基本内容:草坪杂草的特性与分类,草坪杂草的发生、分布与危害,草坪常见杂草的种类;草坪除草剂的一般特性、分类及作用原理;草坪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原理;草坪杂草的防除策略,不同类型草坪的杂草防除,草坪杂草的综合防治。

本章重点:草坪杂草的特性与分类,草坪常见杂草的种类;草坪除草剂的一般特性。

本章难点:草坪杂草的防除策略;草坪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的。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草坪杂草的特性与分类,草坪杂草的发生、分布与危害;掌握草坪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原理,了解不同类型草坪的杂草防除的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习题与作业:1.草坪除草剂的一般特性是什么。

2.草坪杂草的防除策略有那些。

3.草坪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原理有那些。

第十五章草地有毒植物及其防除基本内容:中国草地有毒植物研究概况;草地有毒植物及其危害;草地有毒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