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观课总结
优点:
教学中重难点明确。
光的反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教师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能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质疑、创新精神,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光的反射》这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师先用一块小镜子将激光笔反射到天花板上,这样可以复习镜子反射激光,并不是光源,同时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
然后以在宇宙中安放镜子的设想,若要让太阳光正好照在我国的领土上,镜子该如何安放才会恰到好处呢?它是否有规律可循,那么这规律又是什么呢?这样,学生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教学主题。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让他们通过实验自已去探索光的反射定律。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接着让学生继续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另外一条规律:光路是可逆的。
学生在上述探索过程中,观察、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在完成探索的过程中,不但能学到知识和探索的方法,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还能认识到探索自然科学规律必须采取、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建议):
1、教学内容过多,在课前考虑不够,显得上课时间很紧,很多内容强调不够,特别是后面讲到“镜面反射”、“漫反射”,有点填鸭式,探究引导不够。
2、在设计时考虑用实验暗室,但农村初中根本达不到条件,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特别是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
3、对光的反射现象应用举例很少,基本上没让学生大胆发言,背离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这一理念。
4、学生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图时,测量不准确、不规范;学生常常忘记标明光线的箭头。
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认为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三:部分同学误认为垂直入射的光线的入射角为90度(这是一种知识的负迁移,认为垂直就应该是90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补充强调。
一点体会: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究去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