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系统装修要求◇会议环境结构及装修要求会议室的环境噪声级要求减小其噪声对会议音响的不良影响,形成良好的开会环境。
墙壁四周、桌椅均采用浅色色调较适宜,会议室应避免采用自然光源,而采用人工光源,所有窗户都应用深色窗帘遮挡。
保留原来会议室的通风设备和空调设备,保证空气流通、有足够的换气量。
为了保证声绝缘及良好的语言清晰度,在地板上铺地毯,天花板进行吸音设计,使会议室声音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更强。
四周墙壁不要选择玻璃类装饰,避免产生啸叫。
扬声器的外形和安装位置不影响场地的整体风格。
会议室/教室内布置应大方而简朴,能逼真地反映现场人物和会议环境,使与会者有临场感、一体感以达到视觉、语言交流的良好效果。
会议室/教室中传送的图像包括人物、景物、图表、文字等,应清晰可辨。
为了确保图像的观看效果和防止颜色对人物摄像产生的“夺目”或“反光”效果,背景墙应采取单一均匀的浅颜色,而会议室其它墙壁、桌布、地毯、天花板等应与背景墙相匹配,背景墙不宜使用画幅。
建议桌椅及墙壁采用浅驼色或浅青蓝色。
椅子不宜采用沙发式,也不宜采用高靠背,避免挡住后面的与会者。
影响画面质量的一大因素,是会场四周的景物和颜色,以及桌椅的色调。
一般忌用“白色”、“黑色”之类的色调,这两种颜色对人体将产生“反光”及“夺光”的不良效应。
所以无论墙壁四周、桌椅均采用浅色色调较为适宜,如墙壁四周米黄色,浅绿,桌椅浅咖啡色等,南方宜用冷色,北方宜用暖色。
对摄像背景(被摄人物背后的墙)不宜挂有山水画等景物,否则将增加摄像对象的信息量,不利于图像质量的提高。
一、会议室灯光设计要求1.照度:灯光照度是视频会议室的一个基本的必要条件,由于电视会议召开时间具有随机性,故室内应用人工冷光源,避免自然光。
会议室的门窗需用深色窗帘遮挡。
光源对人眼视觉无不良影响。
选择三基色灯较为适宜。
照度要求规定如下:A)为了确保正确的图像色调及摄像机的自平衡,规定照射在与会者脸部的光是均匀的,照度应不低于500lux。
监视器、投影电视附近的照度为50-80lux,应避免直射光。
B)灯光的方向比灯光的强度更为重要,为灯光安装漫射透镜,可以使光照充分漫射,使与会者脸上有均匀光照。
灯光照度是远程会议室的一个基本的必要条件,由于授课/会议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摄像系统对光线的特殊要求,应尽可能避免自然光而使用人工光源。
远程会议室的门窗需用深色窗帘遮挡。
如果人正坐在会议室明亮灯光下,那么打在他们脸上的灯光将很少甚至没有,明亮的灯光还将导致脸上产生明显的阴影。
故灯光的布置必须合理,光源的人视觉应无不良影响(无刺眼感觉),同时光线分布在人脸上应该均匀。
2、多媒体会议灯光安装、布局要求三基色灯一般安装在会议室天花板上,要在天花板上安装L型框架,灯管安装在L型框架拐角处,使灯光不直接照射到物体及与会者,而依靠天花板对灯光的反射、散射照亮会议室。
避免阳光直射到物体、背景及镜头上。
光线弱时建议采用辅助灯光,但要避免直射。
辅助灯光,使用日光型灯光。
避免从顶部或窗外来的顶光、侧光直接照射,此种照射会直接导致阴影。
建议使用间接光源或从平整的墙体反射的较为柔和的光线。
为了防止颜色对人物摄像产生的夺光和反光效应,背景墙应进行单独设计,最好采用均匀的浅颜色,通常多采用米色或灰色,不宜使用画幅,禁止使用强烈对比的混乱色彩,以方便摄像机镜头光圈设置。
房间的其他三面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均应与背景墙的颜色相匹配,忌用黑或鲜艳色彩的饱和色,通常采用浅蓝色、浅灰色等。
每面墙都不适宜用复杂的图案或挂复杂的画幅,以免摄像机移动或变焦时图像产生模糊现象,同时增加编码开销。
最好将窗户密封或者安装茶色玻璃,也可以挂厚布窗帘以防止阳光直射设备。
二、声学会议设计思想为保证声音绝缘与吸声效果,室内铺有地毯、天花板、四周墙壁内都装有隔音毯,窗户应采用双层玻璃,进出门应考虑隔音装置。
同时吸声不要过量,避免声音干涩。
根据声学技术要求,一定容积的会议室有一定混响时间的要求。
一般来说,混响的时间过短,则声音枯燥发干;混音时间过长,声音又混淆不清。
因此,不同的会议室都有其最佳的混响时间,如混响时间合适则能美化发言人的声音,掩盖噪声,增加会议的效果。
扬声器的布置应使会议室得到均匀的声场,且能防止声音回传。
扩声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应采用数个小容量功率放大器集中设置在同一会场的方式,用合理的布线和切换系统,保证会议室在损坏一台功放时,不造成会场声音中断。
声音信号输入功率放大器之前,应采用均衡器和反馈抑制器进行处理,以提高声音信号的质量。
会议室声学要求:一个好的听音环境的建立,包括建筑声学和电声两个方面的内容;专业音响工程中所指的建声主要是厅堂的建声,相同的设备发挥的水平高低不一的原因,一般都是建声条件的不同。
无论多么优良的设备,一旦放在建声条件恶劣的环境中,肯定不会达到好的结果;而建声要求还会因为工程的使用要求不同而不同,也会受建筑装饰质量的影响。
建声条件好的厅堂应该是混响合理,声音扩散性好,没有声聚焦、没有可闻的振动噪声、没有声阴影、没有声驻波等等;建声的要求不能单方面由音响设计人员进行,它需要建筑装饰技术人员的有力配合。
功能厅的特殊用途,声音既要清晰又要丰满。
声波在室内的传播,可分为直达声与反射声,当声音在室内多次反射后,就形成了混响声。
合适的混响时间能使声音变得宏亮、圆润。
对音乐信号来说,最佳的混响时间能使音乐变得融洽和谐,动听悦耳。
如果混响时间过长,好比在封闭的长廊内讲话,声音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使清晰度下降;若混响时间过短,如在室外唱歌或演奏,则声音会变得干巴无力,呆板单调。
房间要取得良好的音响效果,必须对室内的混响时间进行协调处理。
多功能厅应以语言的清晰度,可懂度为主,并确保学生坐席处有足够的响度,混响时间为1.2秒,对应功放的高音应提升些,低音应减少些。
三、吸音材料如何降低噪音,改善音质。
吸声是指声波在介质内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的现象。
材料的吸声系数是指声能入射到材料表面时能被吸收的百分比。
当其大于20%时叫吸声材料,当其大于80%时叫强吸声材料。
吸声材料在降低室内噪声,改善室内音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吸声材料种类很多,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外观、不同的结构吸声系数也各不相同,运用时可以根据计算,确定吸声材料数量,选择具体材料时需兼顾吸声和美观的要求。
一般干墙吸声即是在轻钢龙骨上铺设吸音材料与龙骨间的空腔形成吸声构造系统,如:天戈木质吸音板、聚脂纤维吸声板、木丝吸声板等,是装饰和声学设计较好的选择由于会议厅采用短混响,因此,必须选用强吸声的结构。
又因强吸声处理,因此建筑师经常采用各种容易引起声学缺陷的体形,如圆形、椭圆形、卵形平面、穹形屋顶等。
而控制音质缺陷的措施,除了配置扩散结构外,通常用强吸声方法,因为它同时起到控制混响时间的作用。
四、适合于会议厅用的低频吸声结构有如下三类:1.吸音板共振吸声结构:用胶合板(5-7mm厚)作木护墙,离刚性墙面100-200mm的结构是控制低频混响有效措施,同时,也有很好的装修效果,最适合于会议厅内使用。
但需做防火处理。
2.天戈牌房中房结构声学设计,这类结构可将其共振频率设计在欲控制的范围内,会获得显著的效果。
它的表面形式可以是穿孔板,也可做成共振吸声砌体。
3.软包吸声结构,即在厚度较大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后面设置符合控制低频所需的空腔。
在会议厅的控制中、高频混响时间,除了主人依靠听众本身和座椅的吸声外,应根据混响计算,确实在墙面配置强吸声材料,这对平行侧墙和凹弧形墙面来说,还可消除颤动回声和声聚焦等缺陷。
作为墙面控制中、高频的吸声材料,通常有玻璃棉、矿棉板,外设阻燃织物或壁毯,也可配置钻孔吸声结构(铝板或纤维板钻孔)或织物包阻燃泡沫塑料等构造。
会议厅讲台的后墙,也应作适当的吸声处理,以免后部反射声,引起讲台上传声器的声反馈;在放映电影时,则由于后墙反射声与扬声系统直射声的相位差,引起不利的声干扰。
会议厅的顶部,当厅内的声吸收是以控制混响时间达到设计值时,通常不作吸声处理。
而作为反射面。
会议厅吸声结构的配置和选择要根据它的容积标准(即装修要求)而定:在100m³左右的特小型会议室内(一般的圆桌会议),如果室内陈设有地毯、窗帘和沙发座,通常不需另作吸声处理,即可达到预计的混响时间值。
在200m³以上的会议厅,一般都应配置吸声料或结构。
吸声材料(或结构)的类别很多,形式也有多种多样。
但从内装修的形式上可归纳为下述三类:1.暴露型:即吸声材料直接配置在会议室内表面。
如在墙体或吊顶的龙骨下设置布艺吸音板或者聚脂纤维吸音板和钻孔声结构等。
2.装饰型:即在吸声材料的表面作各种满足装修要求的饰面材料和结构,如在墙体上装上生态木吸音板等3.隐蔽型:在透声的屏障后配置各种隔音毡或者各种隔音材料或结构。
上述几种形式的选用,要根据吸声和装修要求,投资,以用建筑师的爱好而定。
在大、中型会议厅内控制混响的难点是低频混响时间。
由于厅内的观众、座椅、地毯、门窗帘幕和多数建筑材料,都在中、高频范围内显示其较好的吸声性能。
因此,如不对低频作有效的吸声处理,势必造成低频混响过长而影响语言清晰度。
许多高层建筑中往往有很多公司、单位,他们各占一层或几层,这就决定了空间布局不可能按固定的模式设计,而采用轻墙的灵活性正好客观需要的多样性。
同时,采用轻墙还可减轻建筑的自重。
但轻墙的隔声性能差一直是推广轻墙的一大障碍。
一般轻墙的平均隔声量约为30dB,难以用做分户墙。
而过去砖混结构的住宅分户墙大多为240mm厚的砖墙,其平均隔声量约为53dB,住户一般是满意的。
为了提高轻墙的隔声性能,可采取下面一些措施:1.轻墙的板缝密实程度对隔声有较大的影响。
双层板应用错缝搭接,单板应抹灰或勾缝。
如每面单板,勾缝与否可相差12—17dB。
轻墙两侧设置凹进去的电气开关盒、插座盒等时,两侧的设置位置应相互错开,周围的缝隙应填塞好。
2.将空气间层的厚度增加到处5mm以上时,在大多数的频带内可以增加隔声量8—10dB。
如两侧均为75mm厚加气混凝土板、空中75mm 的轻墙构造,其平均声量可达50dB。
用新舞台吸声材料填充空气间层,可使隔声量提高2—8dB。
3.为了避免轻墙的吻合效应,可使各层材料的质量不等,以错开吻合谷。
4.做成夹层结构。
即用多孔弹性植物吸音材料喷注密实。
如两侧均为双层12mm厚的石膏板、钢龙骨、中空75mm并内填超细玻璃棉的轻墙构造,其平均隔声量可达到49dB,而其单位面积质量只有240mm厚砖墙的十分之一。
在装修设计与装饰设计巧妙的结合,是解决扩散问题的最好办法。
录音棚的控制室的设计是我们最好的参考样板,如美国2004年MIX杂志介绍的10几个录音棚的控制室,声学设计就是采用了不同落差和扩散体结构,这样的声场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和响度,不规则型(相对)避免了相同频率同相位互相抵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