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测试卷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测试卷

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2.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第2题)(第3题)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6.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甲的记录结果为11.3 s,则乙的记录结果约为()A.11.0 s B.11.3 s C.11.6 s D.11.9 s 7.下列哪一个因素会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声源种类B.响度大小C.音调高低D.空气温度高低8.小明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原因可能是()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幅度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10.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可以用超声声呐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1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的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第11题) (第12题) 12.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丁13.“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 、re 、mi 、sol 、la 。

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速度14.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15.机动车鸣笛所产生的声污染,其主要原因在于鸣笛声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时间16.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

甲、乙相比( )(第16题)A .乙音调较高B .甲响度较大C .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 .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17.音乐小组的两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7题)A .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 100 乙 110 700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18.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19.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20.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第20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________(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2.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

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__中传播。

小儿招手________(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

23.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________(填“快”或“慢”)的缘故。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

24.如图,小明用硬卡片两次快慢不同地划过梳齿,主要是比较两次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探究的声源是________(填“梳齿”或“硬纸片”)。

(第24题)(第25题)(第26题)(第27题)25.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均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6.(1)学习物理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 ℃时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

”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

如图甲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发声体A和B振动产生声音的波形图。

其中________的音调高,而乙、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__是乐音。

27.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28.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________,“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三、实验探究题[其中31题(1)(2)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24分]2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9题)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为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为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30.实验桌上有A、B两个能正常使用且体积较小的手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一个金属刀,满足实验要求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细线若干,小明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能够传声。

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知下:①将手机A放入塑料袋,用细线封口,手提细线,将装有手机A的塑料袋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且不接触容器。

②用手机B拨通手机A。

小明听到了手机A发出的声音。

于是小明认为:水能够传声。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所进行的操作,都运用了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32.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 500 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33.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20 -10 0 10 20 30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