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平时作业答案1、简述生态学基本规律。
环境保护法是要通过把人类自发利用自然的行为控制、限制在符合生态学规律的范围内,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其中所遵循的规律有以下六个:(1)物物相关律,即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改变其中的一个,必然会对其他的事物产生影响;(2)相生相克律,即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各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3)能流物复律,即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能量会逸散流失,物质则在环境中循环往复;(4)负载有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的负载(承受)能力都是有上限的;(5)协调稳定律,即只有在结构和功能相对协调时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6)地时制宜律,即每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组合,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开发利用这些自然环境的时候,必须考虑这些特点。
2、简述环境权的内容公民的环境权,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公民有在良好、适宜、健康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这是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也是公民环境权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
具体包括:(1)宁静权,指公民有不受噪声、振动污染的权利;(2)日照权,指公民有享受阳光照射不被阻挡的权利;(3)通风权,指公民享受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的权利;(4)眺望权,指公民享有视线不被阻挡的权利;(5)清洁水权,指公民享有饮用清洁、卫生的水的权利;(6)清洁空气权,指公民有呼吸新鲜、清洁空气的权利;(7)优美环境享受权,指公民享有对风景名胜区等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环境观赏游玩的权利等等。
二、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三、公民有对污染破坏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3、简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环境保护法中,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则: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指导方针,要求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时进行,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的效益;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3、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主要体现在群众有检举、控告权以及群众有参与管理权。
4、简述环境标准的分类环境标准按用途可以划分为5 类: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环境标准样品。
以上标准都是必须执行 “强制性环境标准” ,对不执行的依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还有一类“推荐性环境标准” ,国家鼓励自愿采用。
作业题 25、环境行政诉讼应当遵循的原则 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则包括有:(1)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原则,法院不是代替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只有在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情况下,才可以判决变更原行政处罚决定;(2)(3)(4)(5) 一是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是原告申请停止执行并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停止执行的; 三是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6)以行政机关为当然被告的原则,行政机关中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工作人员以及行政机 关法定代表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6、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公民、 法人因污染和破坏环境, 造成被害者人身或财产损失而应承担的民 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具体来说环境民事责任包括: 致害行为、 损害结果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破坏 环境者追究民事责任,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对环境污染危害中,实行的是无过失责任 传统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中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法性不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7、环境法律责任的特点 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法律责任, 与其他法律责任相比较, 有一定的特殊性, 具体表现为:(1)综合性。
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是由多种特定的法律责任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型的 法律责任, 从我国目前来看一般是由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 这三种法律责任构成的; (2)法律制裁的严厉性。
如在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中规定,归责原则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3)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独特性,传统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中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法性 不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作业题 48、简述《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切实保护耕地的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行政机关不能再以管理者自居;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的原则; 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即不应当经过调解程序解决行政争议,不能以调解方式结案; 诉讼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 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保护耕地是《土地管理法》的中心内容,也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目的,在这方面10、试述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国际社会公认的、 普遍适用于国际环境关系各个领域 具有拘束力的、 对国际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构成国际环境保护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具体 包括以下:1、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无害使用原则 , 即各国对本国的环境及自然资源拥有永久主权,自 主决定对其开发、利用, 任何国家不得借口环境问题而干涉别国内政, 但是,各国在本国领 土管辖范围内对环境与自然资源行使主权时, 不得危害别国的利益, 对别国的主权构成侵害。
2、共同但有区别的国家环境责任原则,即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世界各国乃至全人类的 共同责任, 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是有区别的, 发达国家应负更大的责 任。
3、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原则,由于当代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仅靠某一个国 家或几个国家是难以解决该问题的, 国际社会在保护环境时, 必须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 作,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最终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4、和平解决国际环境争端原则, 和平解决的方法包括谈判、调停、 提请国际仲裁法庭仲裁、 提交国际法院解决等。
5、优先考虑并积极支援发展中国家原则,即在开展全球环境合作的时,必须先考虑发展中 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
11、简述固体污染环境防治法律责任的特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所规定的法律责任与其他环境法律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相 比有所突破,具有以下的特点:1、该法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比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执法。
其他的环境法律只规 定责任的种类, 而未规定具体的处罚数额。
该法则不仅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种类, 还规定了具体的罚款幅度,使得执法机关在执法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用该法的规定。
2、 该法规定了法人的刑事责任。
其他环境法律在刑事责任方面一般只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 员的刑事责任。
该法则在此规定上还规定了可以对法人处以罚金, 是环境法中第一次有了关 于法人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3、 罚款的规定有了突破。
其他环境法律在行政处罚方面,罚款最高限额在立法中一直限于的规定主要有以下:(1) (2) (3) (4) (5) (6) (7)(8)9、试述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有:控制烟尘排放。
改善燃烧方式,改进燃料结构。
提高煤的品质。
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治理酸雨污染。
发展集中供热、热电联产。
存放含尘及易自然物质的污染控制。
企业应当逐步对燃煤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的措施。
对耕地数量实行总量控制,即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省级政府负有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责任。
耕地保护的重点是基本农田。
推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 ,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
严禁抛荒: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破坏土地者复垦。
保护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1、 2、 3、 4、 5、6、7、20 万元,而该法则明确的规定罚款最高限额可以是100 万元。
而且在某些情况还可能超过100 万元。
4、在环境刑事责任规定方面也有突破。
其他的环境法只对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人员伤亡严重后果才追究刑事责任,但该法规定,以原料为名进口危险废物的,不管其是否造成危害后果,都可以以走私罪追究刑事责任。
其他作业的问答题:12、试述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1)环境问题的经济化,即把环境问题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领域,例如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 ,就使环境保护措施作为“绿色贸易壁垒”,使一些发展中国家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2)环境问题的政治化:a.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间开展合作或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b.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侧面C.在不少国家,环保组织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势力(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a.环境污染具有流动性b.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经济、生物生存、环境变迁等的影响是全球性的C.许多环境问题涉及的空间范围远比过去的一般环境问题广13、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构成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构成是:(1)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它是环境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2)环境保护法律,重要有: a.环境保护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它是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主要规定了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是制定其它单行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 b.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都属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专门性法规;(3)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它是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如《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4)地方性环境法规,它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环境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综合性或单行环境法规。
(5)环境保护标准,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技术性规范,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等共同组成。
(6)环境保护规章,主要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两类。
除此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还包括我国参加的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和协定。
14、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免责条件 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是指因环境污染造成他人财产和人身损害时, 免除责任的条件而不承担民事责任。
在我国的环境法上规定的免责条件只要有: (1)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人们不可抗拒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战争行为。
(2)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
(3)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15、试述环境行政强制执行的主要特征 环境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环境行政相对方不履行法定义务时, 手段促使其履行,或实现与履行有同一状态的行政行为。
1、环境行政强制执行以相对方不履行法定义务为前提,相对方不履行法定义务使环境行政 强制执行成为必要。
2、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发生于行政执法过程中,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依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