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教育学课程英文译名:V ocational Education课程编码: 230124适用专业:职教师资专业修读方式: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职业心理学使用教材:胡斌武主编:《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1.李向东,卢双盈著:《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尧著:《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石伟平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马建富主编:《职业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贺祖斌主编:《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徐国庆著:《职业教育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米靖主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编:《职业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10.[美]凯文•凯利著,张行舟等译:《技术元素》,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一、课程性质职业教育学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目的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教育原理分析并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

2.让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教学技能、教育素养,提高运用职业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热爱专业,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研讨、专家讲座、教育考察、自学等形式。

1.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基本原理,并结合教育实际问题融入基本原理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理解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课程学习兴趣。

2.邀请职业学校一线专家开展讲座,到职业学校参观考察,增强学生的教育认知,提高教育体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把握专业方向。

3.课外资料查询与自学,增强文献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抓住要点的能力,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考核方式:考试课成绩评定方式: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专家讲座、教育考察等占20%;课程论文、小组合作学习、教育情境训练等占30%;期末考试占50%。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教学目标】●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及本质●理解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区别【教学要点】第一节职业教育的内涵一、职业教育的内涵(一)职业教育概念的演变(二)职业教育的内涵1.从内容上看2.从时间上看3.从空间上看二、职业教育的本质与属性(一)职业教育的本质1.“生利性”说2.“社会性”说3.“职业性”说4.“生产力”说5.“民众性”说6.“适应性”说7.“中介性”说8.“针对性”说9.“技术技能”说10.“发展”说(二)职业教育的属性1.人人性2.生利性3.中介性第二节职业教育的功能一、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一)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时代特征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二、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一)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二)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合理流动三、职业教育与文化发展(一)职业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二)职业教育有利于文化吸收和交流四、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一)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形成了基本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探索了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四是确立了覆盖广泛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二、世界职业教育的流变(一)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环境1.经济社会发展与劳动市场的变化2.新一轮技术变革引发对技能的新的需求3.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潜在劳动力的增加(二)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挑战1.如何促进青年就业所需技能的培养2.如何确保人人享有职业教育的机会3.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和质量4.如何确保对职业教育的投入5.如何加强和创新职业教育的研究6.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三)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1.提升职业教育系统的影响力2.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3.可持续性和绿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4.重视弱势群体的教育,扩大职业教育的受益面5.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工作和生活世界服务第二章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理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基本原理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重点与难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演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要点】第一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一)人才培养目标(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二、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三、对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解1.对劳动者素质的理解2.作为培养目标的技术和技能的关系第二节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认识(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内涵二、我国主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二)现代学徒制(三)“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第三节国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二、英国的“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三、美国为代表的CBE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四、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第四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保障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一)明确利益主体责任,完善运行机制(二)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业资格体系(三)成立校企合作主管部门二、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一)明确利益主体责任,完善运行机制(二)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业资格体系(三)成立校企合作主管部门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经费保障(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职业教育所占配额(二)以生均经费为标准,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三)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益(四)拓宽投入渠道,健全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第三章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目标】●理解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特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依据。

●掌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内容、步骤●了解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与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专业设置的内涵●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步骤与方法【教学要点】第一节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与特点一、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一)专业是学术门类(二)专业是教育的基本门类(三)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四)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二、职业教育的专业分类19个大类:即农林牧渔类、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和其他类。

三、职业教育专业的基本结构(一)同质结构(二)近质结构(三)异质结构四、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一)职业性(二)区域性(三)应用型(四)结构性(五)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组织形式第二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和依据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一)科学性原则(二)统筹规划原则(三)适应性原则(四)稳中求活原则(五)适度超前原则(六)条件可能原则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三)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四)职业学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五)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第三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内容与步骤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内容(一)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二)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三)配置教育资源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步骤(一)开展市场调研,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二)进行专业设计(三)专家评审(四)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四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方法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方法(一)主干派生法(二)组合出新法(三)滚动拓展法(四)异质设置法第四章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理解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和特点●了解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模式●掌握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技术●了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走向【教学重点与难点】●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分类●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教学要点】第一节职业教育课程内涵一、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与本质(一)课程的内涵(二)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三)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一)依据课程任务分类(二)依据课程组织分类(三)依据课程形态分类(四)依据课程呈现方式分类(五)依据课程管理方式分类(六)依据课程开发主体分类三、职业教育课程的构成与功能(一)职业教育课程的构成1.职业教育课程目标2.职业教育课程内容3.职业教育课程组织4.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二)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1.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2.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3.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4.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四、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一)职业性(二)实践性(三)适应性(四)应用性(五)针对性(六)多样性第二节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一、学科本位课程模式二、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一)CBE产生的背景(二)CBE的特征(三)CBE的实施步骤1.职业分析2.工作分析3.专项能力分析(四)教学分析(五)完善教学条件三、工作过程本位课程模式1.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2.依据并围绕工作过程建立课程体系3.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课程内容4.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内容5.课程实施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第三节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二、一体化课程开发(一)涵义与特点(二)内容与结构(三)阶段与环节(四)一体化课程方案编制三、项目课程开发(一)涵义与特点(二)内容与结构(三)阶段与环节第四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一、影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一)产业转型升级(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三)新技术革命(四)专业知识体系(五)学生个体发展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一)学科系统化课程(二)职业分析导向课程。

(三)学习理论导向课程(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一)课程目标侧重综合职业能力(二)课程内容强调选择与序化(三)课程结构趋于模块化(四)课程评价愈加动态多元第五章职业教育的教学(上) 【教学目标】●理解职业教育教学的内涵与特点●掌握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了解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了解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专业教学论的要素与内容●专业教学模式【教学要点】第一节职业教育教学的内涵与特点一、教学的内涵二、职业教育教学的内涵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四、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第二节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一、课堂教学二、分层教学三、现场教学第三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一、专业教学论的内涵二、专业教学论的要素三、专业教学论的发展趋势第四节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概述(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二)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三)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二、国外职业教育主要教学模式(一)“双元制”教学模式(二)“CBE”教学模式(三)“MES”教学模式三、国内职业教育主要教学模式(一)“三段式”教学模式(二)任务教学模式(三)项目教学模式第六章职业教育的教学(下) 【教学目标】●理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涵与分类●理解职业教育教学环节与过程●了解职业学校的实训实习●了解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教学重点与难点】●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职业学校实训实习【教学要点】第一节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涵与分类(一)内涵(二)分类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一)以学生为中心(二)以活动为中心(三)多种方法整合第二节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一、职业教育教学的一般环节(一)理论教学的一般环节(二)实践教学的一般环节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使用三、职业教育教学实施(一)理论教学的实施过程(二)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第三节职业学校的实训实习一、职业学校实训实习的功能、类型与特点(一)职业学校实训实习的功能(二)实训实习的类型(三)实训实习的特点二、职业学校实训实习的管理(一)开展实训实习的原则(二)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引入(三)实训实习危机防范三、职业学校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一)实训实习基地的主要功能(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类型(三)建立实训实习基地的一般要求第七章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目标】●理解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素养要求●理解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了解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掌握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与德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难点为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与德育【教学要点】第一节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一、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职业性”(一)“职业性”的涵义(二)“职业性”的内容二、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角色心理(一)角色心理的内涵(二)角色心理定位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一)职业素养的涵义(二)职业素养的主要方面第二节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一、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定位(一)专业标准的涵义(二)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三)职业能力测评第三节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和类型(一)专业发展的层次(二)专业发展的类型二、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一)专业成长策略(二)专业发展模式第四节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与德育一、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内容二、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德育艺术(一)故事启迪(二)善于倾听(三)巧用激励(四)以点化育第八章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目标】●理解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运用职业教育评价方法开展职业学校学业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开展职业学校学业评价●难点为多元智力理论【教学要点】第一节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变化(一)身体外形的剧变(二)身体机能的变化(三)性的成熟二、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三、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第二节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二、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建构性三、学习方法的实践性和默会性四、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和渐进性第三节职业学校学生评价一、学生评价的依据(一)理论依据——多元智力理论(二)政策依据——中职生的质量要求二、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的原则(一)导向性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主体性原则(四)发展性原则(五)多元化原则(六)过程性原则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的标准(一)个体发展标准(二)社会发展标准四、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的内容五、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的方法示例(一)观察法(二)现场情境性评价(三)成长记录袋评价第九章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理解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状况与特点●理解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特点●掌握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掌握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流程与方案编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特点●难点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流程与技术方案【教学要点】第一节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一、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形势与特点(一)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形势(二)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一)教会学生认识自我(二)教会学生认识职业世界(三)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准备(四)职业适应与创业发展三、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准备(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二)指导学生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三)指导学生开展职业决策(四)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第二节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一、创新教育内涵(一)创新的类型(二)创新教育二、创新教育的内容(一)培养创新意识(二)培养创新思维(三)培养创新能力(四)培养创新人格三、创新教育的途径(一)结合特色,突出优势,营造创新教育良好氛围(二)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建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三)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加强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四)拓展渠道,完善制度,加强创新教育保障第三节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一、创业教育概述(一)创业教育的内涵(二)创业教育的目标(三)创业教育的内容(四)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二、创业教育模式(一)渗透性创业教育(二)普及性创业教育(三)学科性创业教育三、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一)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二)搭建层次分明的创业实践平台(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