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的过敏反应与急救措施利多卡因是疼痛科常用局麻药,在各种神经阻滞、疼痛介入手术治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应用局麻药引起过敏反应是极为少见的,但是作为经常与利多卡因打交道的疼痛科医生,我们应该对利多卡因引起的过敏反应引起重视。
1利多卡因引起的过敏反应甚为罕见因其为酰胺类局麻药,非蛋白类物质,本身不能致敏,但有时可作为一种半抗原,同蛋白质或多糖结合形成抗原致过敏反应。
利多卡因的药物反应有3类:1.过量,2.低耐量,3.过敏反应。
利多卡因的过敏表现类似中毒反应,但发作更为急剧,并伴有过敏样体征,可以速发也可缓慢发作,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方面的症状及呼吸停止。
2利多卡因用量问题成人常用量①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用量以200mg(1.0%)为限;用于外科止痛可酌增至200—250mg(1.0—1.5%)。
②硬脊膜外阻滞,胸腰段,250—300mg(1.5—2.0%)。
③浸润局麻或静注区域阻滞,50~200mg(0.25—0.5%)。
④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单侧)250—300mg(1.5%);牙科,20—100mg(2.0%);肋间神经(每支),30mg(1.0%);宫颈旁浸润,左右侧各100mg(0.5—1.0%);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20—50mg(1.0%);阴部神经,左右侧各100mg(0.5—1.0%)。
⑤交感神经节阻滞,颈星状神经50mg(1.0%),腰50—100mg(1.0%)。
⑥一次限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g (4.0mg/kg),药液中加用肾上腺素用量可增至200—250mg (6.0mg/kg), 1小时最大量300--400mg。
静注区域阻滞,极量4mg/kg.治疗用药静注,第一次初量1mg/kg,极量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1mg为限。
反复多次给药,相距间隔时间不得短于60分钟。
3临床常用局麻药比较目前国内临床以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最常用。
普鲁卡因首次应用一般要皮试,单一应用麻醉效果差,需加入肾上腺素,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者慎用。
丁卡因多用于表麻,利多卡因自1954年起临床使用推广,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椎管内麻醉以及各个部位的局部麻醉、浸润麻醉。
利多卡因作用特点:(1)用于浸润或阻滞麻醉时,药液在局部的弥散范围广。
(2)胺基脱烃后降解产物的局麻性能有限、毒性加大。
过敏反应罕见。
(3)能透过胎盘屏障,与胎儿的蛋白结合,较之成年人有过及。
(4)作用中枢神经,可见昏沉迷睡,而随即出现惊厥,速进入晕厥与虚脱。
(5)存在个体差异,应先用小量。
4如何判定利多卡因过敏若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突然下述症状:(1)由喉头和支气管水肿及痉挛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
呼吸困难。
窒息、紫疳;(2)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3)神智丧失,大小便失禁,晕倒,昏迷,应考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5注意问题利多卡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利多卡因心血管毒性浓度与中枢神经毒性浓度之间存在较宽的幅度,心脏的毒性多发生在中枢神经毒性之后,因此不容忽视。
利多卡因的全身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应及时抢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过敏性休克者必须立即就地抢救,病情恢复后再留观。
(2)对惊厥病人同时出现低血压及呼吸停止者任何巴比妥类不宜应用或慎用,这类病人可用安定。
(3)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病人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抑制应做辅助呼吸,如呼吸不恢复应做气管内插管,改善通气,纠正吸氧。
(4)血管性水肿病人发生声门水肿,经抢救不能缓解并出现严重窒息时必须立即做气管切开。
6急救措施(1)必须暂时终止治疗。
呼救。
打120急救电话。
立即使病人平卧,松颈部衣领,使呼吸道通畅,用氨水刺激呼吸,按压人中,快速吸氧。
(2)测量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
异丙嗪25mg肌注,5%葡萄糖200ml加地塞米松5mg静注。
危重病人静脉缓注2%硫喷妥钠50mg,5%葡萄糖200mg加冬眠灵250mg 静脉滴注。
(3)使用脱敏药物如注射非那根(异丙嗪)25毫克,以及采用其它方法对症处理。
7预防(1)用药前询问病人有无药的过敏史,身体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利多卡因目前还没有要求作皮试,个别对一般常用药有过敏史病人也要作皮试。
(2)防止利多卡因局麻时注入血管内,必须细心抽吸有无回血,文献报道少量的利多卡因误注入静脉,有引起心搏骤停的危险。
(3)科室必须备有急救药品箱,抢救药品必须充足,定期检查药物使用有效期。
(4)配备全套氧气设备,定期检查和更换。
局麻药利多卡因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附3例报告)【摘要】目的结合临床3例利多卡因严重不良反应探讨其治疗措施。
方法3例患者,在临床手术麻醉中,按常规麻醉方法使用局麻药盐酸利多卡因,1例急诊阑尾炎手术行连续硬膜外麻醉,1例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行颈丛阻滞,1例左肘部异物取出术行局麻;均出现长时间惊厥,其中,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患者还并发了心跳骤停;经过常规抗惊厥(安定10mg静注+麻醉机纯氧人工辅助呼吸)到肌松药解痉、控制呼吸,或复苏(心跳骤停患者)后,高级生命支持(T-Bird 呼吸机SIMV+PSV治疗、脑保护、抗感染)、生命体征监测等处理,分别上呼吸机支持4~22h不等。
结果3例患者,1例急诊阑尾炎患者进行了阑尾切除术,余2例平诊患者停止手术;全部患者恢复正常,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结论利多卡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后,积极、慎重处理可以不留任何并发症。
【关键词】局麻利多卡因不良反应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近年来偶有报道出现过敏反应。
我科近半年来,在使用利多卡因过程中,出现了3例严重不良反应-惊厥,其中1例还出现了心跳骤停,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品盐酸利多卡因(山东某制药公司产,市医药公司供货),规格:100mg:5ml/支。
1.2 麻醉方法常规局麻、连续硬膜外阻滞、颈丛阻滞,局麻药用生理盐水稀释,未加盐酸肾上腺素。
1.3 患者资料例1,患者,男,26岁,63kg。
因“急性阑尾炎”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炎切除术”。
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
常规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连接NIBP、SpO 2 监测后,选择T 11~12 间隙穿刺;常规消毒、铺巾,1.2%利多卡因3ml局麻,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无明显出血,给予2%利多卡因3ml,置硬膜外管。
例2,患者,女,52岁,53kg。
既往体健,过敏史不详,因“右侧甲状腺瘤”拟在“颈丛阻滞+局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因麻醉医生忙于其他抢救手术,术者遂自行在未行监护仪监护的情况下,拟“1%利多卡因+0.15%罗比卡因20ml”分别行双侧“颈丛阻滞”,左侧阻滞完毕,再行右侧阻滞,在注药10ml“回抽”时,有血丝,调整针尖位置后,继续注药7ml。
例3,患者,男,52岁,54kg。
既往有“股骨骨折手术史”,过敏史不详,因“左肘部异物残留”在1%利多卡因12ml局麻下手术(术前先上止血带),20min后,患者感止血带痛,遂松掉止血带,拟在“臂丛麻醉”下手术。
2 结果例1:患者即出现小肌肉颤抖,立即改平卧,面罩吸氧,问诊患者意识清楚,立即分2次静注咪唑安定5mg,异丙酚40mg,但患者反而出现抽搐、牙关紧闭、SpO 2 进行性下降,最低达45%。
立即麻醉面罩给氧控制通气,并追加ECG监测(因NIBP、SpO 2 不能显示),同时请求二线医生支援;考虑到可能出现局麻药高敏反应,在静脉给予安定10mg抗惊厥不理想的情况下(SpO 2 为90%左右),静脉给予维库溴铵8mg+芬太尼0.3mg,行气管内插管异丙酚+芬太尼+异氟谜静吸复合全麻,Vt=400~450ml,f=14~16,SpO 2 =100%,Pet=25%~28%。
并导尿,行脑保护(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20mg、头部冰枕)、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125ml),同时,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患者还偶发“抽搐”,每5min1~3次,2h后术毕;继续用“T-Bird”呼吸机呼吸支持:SIMV+PSV(PEEP=5cmH 2 O)治疗,FiO 2 =0.8~0.6,维持SpO 2 =99%以上,P ET CO 2 =25%~28%,同时抽血化验(急诊生化9项)、建立CVP通路监测CVP、抗生素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又1h左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1h后,患者瞳孔对光反射恢复;再1h后,患者意识恢复,经过反复确诊患者意识清楚,能自主活动四肢,未见明显并发症,拔除气管导管,送返病房行监护、吸氧、抗炎、脱水、镇静等治疗。
从患者发生“惊厥”到“意识恢复”历时4h。
4天后,患者因经济原因出院,未留下后遗症。
例2:患者出现抽搐,1min内出现紫绀、继而停止抽搐(实为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按压并呼叫隔壁房间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赶到后即麻醉面罩给氧,控制通气,听诊心跳、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ECG为直线,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20s左右自主心跳恢复;并可测量出NIBP、SpO 2 ,查体:双侧瞳孔散大到边、对光反射消失。
考虑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并心跳骤停,故“停止本次手术”,并静脉给予维库溴铵6mg+芬太尼0.2mg行气管内插管控制通气,用“T-Bird”呼吸机行SIMV+PSV (PEEP=5cmH 2 O)治疗,FiO 2 =1.0~0.8,维持Vt=350~400,SpO 2 =99%以上,P ET CO 2 =25%~28%,同时抽血化验。
同时导尿,行脑保护、纠正酸中毒、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等治疗,30min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又2h,患者意识清楚,但自主呼吸只有8~9次/min,能耐受气管内导管、对呼吸机治疗无不适,所以,带呼吸机回病房继续监护、治疗,调整FiO 2 =0.4。
22h后,患者出现烦躁、不能耐受气管内导管表现,在静脉给予曲马多50mg、脱机观察30min无缺氧表现情况下拔出气管内导管,改鼻导管吸氧。
5天后,未发现任何并发症出院。
例3:松止血带后患者即发生抽搐,2min内呈现角弓反张样惊厥、意识丧失、呼吸先深大、继而停止,立即呼叫隔壁房间麻醉医生,即麻醉面罩给氧,控制通气,建立NIBP、SpO 2 、ECG监测,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血压正常,SpO 2 >97%,ECG 示窦性心律,心率61~64次/min。
考虑出现局麻药高敏反应,静脉给予安定10mg抗惊厥、地塞米松20mg、甘露醇250ml 脑保护、导尿,手法辅助通气;继续观察1h,患者角弓反张样惊厥不缓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仍消失,但自主呼吸恢复,10~12次/min;经会诊讨论后,认为:局麻药高敏反应诊断能够成立,即逢皮终止手术。
静脉给予“维库溴铵7mg+双异丙酚30mg”,行气管内插管控制通气,选用“T-Bird”呼吸机行SIMV+PSV(PEEP=5cmH 2 O)支持,FiO 2 =0.8~0.6,维持Vt=380~420ml,SpO 2 =99%以上,P ET CO 2 =25%~28%,同时抽血化验、抗生素抗感染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