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希特勒是如何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希特勒是如何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 德国在《德苏互不侵犯条 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 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 攻。9月3日上午9时,英 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 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 国即将向德国宣战。正午 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 似的最后通牒。德国对英 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 之不作答。于是,英法两 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走向战争之路 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肃内部时,又把全部经济都纳入受国家控制、适应政治需要、 实行强制生产的轨道,以更有利于扩军备战。接着希特勒就开始将其计划付诸实 施。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春,则公 开宣布了此计划: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30万。这是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它立 即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议,并达成共同防御的协定, 但一切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从未去实施,相反在其背后倒掩盖着勾心斗角和 畏首畏尾,特别是英国还中途变卦,与德国签订了一项海军协定。这也是英国 “绥靖”政策的开端。这一连串的事情使希特勒确信:这里出现的又是一帮和他 昔日国内政敌一样不中用的家伙,只要他坚决、突然地把既成事实摆在这些家伙 面前,他们势必束手无策,听之任之。于是,希特勒于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废 除洛伽诺公约,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竟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并沿 德国西部边界建立起防御工事。此时,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只要稍有动作,希 特勒就会乖乖地缩回,但他们又只是满足于提出抗议,并未采取任何切实的对抗 措施,这就使希特勒更加胆大妄为,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1936年11月,德日 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9月意大利又加入此协定。这样,德、意、日三国 就正式结成法西斯集团。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 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
协约国集团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一战结 束后以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压迫, 希望用“以暴制暴”的方法来制约德国, 天真的以为将会天下太平,忽视德国深埋 在底的对压迫的仇恨,而引发了又一场人 类的浩劫。所以不从啤酒馆暴动的失败中悟 出了自己的道理:即不能通过政 变去剥夺台上统治者的权力,相 反只有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才能取 得政权,要充分利用共和国宪法 所提供的一切合法条件去攫取政 权,铲除共和国。于是,在他出 狱后的1925年1月4日,拜访巴伐 利亚总理,承认1923年的政变是 一个错误,并保证今后一定循规 蹈矩,遵纪守法,还答应在反对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支持这位总 理。邦总理遂由此产生一种印象: 这头凶猛的野兽现在被“驯服 了”,人们可以松一下绷紧的弦 了。这样,在2月份,巴伐利亚政 府就撤销了对纳粹党及其机关报 《人民观察家报》的禁令。接着, 2月26日《人民观察家报》正式复 刊。2月27日纳粹党正式重建,希 特勒又获得了独裁元首的身份, 但被禁止在公开场合演说,而且 其他各邦也相继效法。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 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 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 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 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 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 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 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 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塞——华 盛顿体系”
阿道夫· 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 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德意志籍奥地利 裔政治人物,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兼 种族灭绝核心人物。 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 理,1934年至1945年间任德国元首,二战时兼 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889年出生于奥地 利布劳瑙,青年时曾在维也纳求学作画,后在 德国陆军服役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 加入德国工人党,1921年成为该党党魁,并将 其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 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 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1923年他发动了啤酒 馆政变,失败后被捕入狱。1933年被魏玛共和 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兴登堡 去世,希特勒独揽大权,建立了纳粹党一党专 政的纳粹德国,自任为“元首”。希特勒试图 在亚欧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他 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直接导致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此后三年,德国及其轴心国 盟友占领了欧洲、北非、东亚大部分地区及诸 多太平洋岛屿。1942年底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 盟军开始反攻,德军节节败退。1945年4月柏 林战役爆发后,他与妻子爱娃· 布劳恩结婚,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Second World War),简称二战,战火牵扯到了 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西、东 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 亚洲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 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 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 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 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 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 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 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 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 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 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 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 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 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
啤酒馆暴动
啤酒馆政变,又称希特勒暴动。1923年11月A.希特勒和E.鲁登 道夫等人在慕尼黑发动的法西斯未遂政变。1923年,巴伐利亚 邦长官G.von卡尔 、驻巴伐利亚德国国防军司令O.von洛索和 邦警察局长H.von赛塞尔为首的分离主义者企图维护君主制度, 对抗共和国政府。他们同希特勒及其他民族主义团体联系甚密。 希特勒试图利用魏玛共和国的危机发动政变,建立民族主义的 独裁统治。最终政变失败,希特勒等数位纳粹党领袖遭逮捕。
凡尔赛条约是胜利国为了自己的 利益,而制定的制裁德国的不平 等条约。也是绝对导致二战爆发 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当时的德 国大多数人不认为祖国失败了, 所以当纳粹上台后就以凡尔赛条 约和犹太人为由进行了战争准备。 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 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 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的重新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