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1期(总第178期)学术论坛ACADEM IC FORUMNO.11,2005(Cumulatively NO.178)论生活的意义谢广宽(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生活究竟有没有意义?”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文章认为生活的意义是以生活目的为标准对自身生活进行评价的结果,是一个人的生活对于生活目的的效用。
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是有意义的:如果他生活中有一个明确的生活目的,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他的生活就具有对他自身而言的意义;如果他的生活目的和活动能够符合社会的目的,他的生活就具有对社会而言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并不会因死亡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关键词]意义;死亡;生活意义;生活目的[中图分类号]B82;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5)11-0022-04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而人们一:“生活究竟有没有意义?”换句话说也就是:“生活究竟值不值得过?”这个问题不仅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也是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法国哲学家加缪就曾斩钉截铁地断定:“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判断生活是否值得过,就是在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1](P3)本文即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意义生活有没有意义?首先要问“生活的意义”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含义,也就是要对“意义”这一概念本身进行一番分析。
日常语言中的“意义”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语义学上的用法;一种是价值论中的用法。
语文教学词语辨析练习中常问某个词的意义,比如说“打雷”中的“打”是什么意义,这里的“意义”是语义学中的用法,指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所表示的内容。
而我们在询问某一事件的意义或者日常生活中某物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时,这里的意义就是价值论中的用法,是指主客体关系中的一种价值。
张岱年说:“常语有云,人生之意义。
常语所谓意义者有二,一名言之意义,二事物之意义。
所谓人生之意义云者,乃指事物之意义。
”[2](P271)张先生所说的“言之意义”就是指语义学上的意义,而“物之意义”则指价值论中的意义。
“生活有没有意义?”这一问题中的“意义”显然是价值论中的意义,追问这一问题也就是在追问:“生活值不值得过?”价值论中的意义是主客体关系中的一种价值。
现代价值论的研究表明:“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属性。
“主体”是指具有分辨利害能力能进行选择的活动者;而“客体”是指主体的活动对象;所谓的“价值”也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
一切生物都有需要,都具有能够辨别利害的能力,因此都能够具有价值。
那么,它们的生活都有意义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说某个人的生活是否有意义,却不问某棵树、某头猪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意义只是一种价值,但并不等同于价值。
一切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都是价值,但不全是意义。
意义的外延比价值小,特指客体对于主体目的的效用。
目的即“为了什么”,是为了达到的某种结果。
现代生物学表明,“为了什么”又具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有意识地为了什么的属性称为目的性,即是有意识地为了达到某种结果而进行过程的属性;无意识地为了什么的属性称为合[收稿日期]2005-10-17[作者简介]谢广宽(1980—),男,河南濮阳人,北京大学哲学系2002级硕士研究生,哲学系医学部联合培养,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伦理学。
22目的性,即是无意识地为了达到一定结果而进行过程的属性。
一般的生物没有有意识,因此它们的活动都只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活动。
只有人才具有意识,才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只有他们的活动才能是目的性的活动。
人通过反思,意识到了自己活动的目的,并以此目的为尺度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时,这些活动才能显现出自身的意义。
因此,价值论中的意义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目的的效用。
人们只有通过反思意识到目的才能觉悟到自己活动的意义。
二、生活的意义要回答生活有没有意义,还要弄清什么是生活。
对生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活着”。
微生物活着、植物活着、动物也活着,凡是活着的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
但如前所述,意义是客体对于主体目的的效用,那么生活的意义也就是生活对于主体目的的意义。
普通生物只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因此它们的生活无所谓意义,只有人的生活才具有目的性,才能够具有意义,而我们下面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也就是人的生活是否有意义。
用“活着”两个字来说明人的生活显然过于简单了。
那么,人的生活具体又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理解中生活也就显示出不同的意义。
(一)作为各种具体活动的生活的意义有人认为,生活就是人们日常的各种具体活动。
冯友兰认为:“人生即是我们人之举措设施。
‘吃饭’是人生;‘生小孩’是人生;‘招呼朋友’,也是人生。
……我说:‘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
’”[3](P5)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是有各自明确的目的,如吃饭是为了免于饥饿享受美味佳肴、生孩子是为了繁衍后代、招呼朋友是为了联络感情等等。
如果生活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活动,那么生活的目的也就是这些具体活动的各种目的,生活的意义也就在于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这些目的。
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能够比较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如吃饭能够吃得好吃得饱、与亲朋好友交往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那么他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
事实上,只要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都能较好地实现吃饭穿衣、招呼朋友、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活动的目的,在这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是有意义的。
(二)作为整体的生活的意义有的人不满足于上文中对生活意义的解释,认为生活的这些意义都是未经反思的表面的意义,如果对它们进一步加以推敲反思,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意义就会被摧毁。
比如,你吃饭是为了免于饥饿享受美味佳肴、学习是为了找份好差事、工作是为了挣钱养活家人、生孩子是为了繁衍后代……你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有意识的具体活动都有某个具体目的,但你生活中的这些所有的具体活动合在一起又是为了什么?如果各种具体活动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没有一个总体的目标,那么,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提出这类问题的人实际上不是把生活理解为人们日常的各种具体活动,而是将生活理解为一个人一生中各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整体,是一种作为整体的生活。
他们理解的生活意义也就是人的一生作为整体对于某个目的的意义。
那么,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意义吗?的确,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浑浑噩噩了此一生,人们评价他时会说这个人行尸走肉虚度一生,他的生活没什么意义。
但现实中多数人并非如此。
人是有意识的、历史的存在,能够对过去不断反思,对未来进行筹划,而不仅仅满足于对现在的享受,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树立一个贯穿一生、毕生追求的总体目标———生活目的。
人们在确立自己的目的之后,就会相应地制定一个系统的生活计划来实现这一目的。
美国哲学家诺齐克说:“一个人按照某种总体的计划塑造他的生活,也就是在赋予他的生活以某种意义。
只有一个有能力如此塑造他的生活的存在者,能够拥有或者努力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4](P50)可见,一个人可以通过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生活计划来赋予自己的生活以意义。
当然,确立的生活目的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人会确立不同的人生目标。
就我们生活的中国社会来说,传统中有“三不朽”的说法:“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5]“立德”就是树立超群出众的道德楷模;“立功”就是建立彪炳千古的丰功伟业;“立言”就是写出世代传诵的不朽篇章,志向远大的人应该以这些为人生目标来实现自己生活的意义。
凡夫俗子的人生目标则或是从政谋求高官厚禄;或是经商聚敛万贯家财;或是培养孩子成才来光宗耀祖。
不但生活目的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生活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会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修订和补充。
但不管生活目的如何不同、生活计划如何变动,人们32必须有一个这样的目的和计划,否则生活作为整体就会失去意义。
当然,仅有一个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相应的生活计划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生活充满意义,他还必须为实现自己的生活计划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充满热情地积极行动,并依此来指引自己的各种行动。
如果一个人只是确立自己的生活目的、制定自己的生活计划,却从不肯为实现它们而付出艰辛的劳动,整日陷入空想之中虚掷光阴,这样的生活同样没有意义。
(三)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的意义对第二种解释可能还有人仍然感到不很满意。
他们会指出,自己确立的生活目的带有浓厚的主观任意性,并不能赋予生活以意义。
比如希特勒等法西斯主义者也有明确的目的,并且为实现这些目的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很多人说他们的生活毫无意义呢?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在价值评价中存在着不同的主体,同样的生活对不同的主体就有不同的意义。
一方面,我们上面讨论的生活意义都是一个人的生活相对于他自己的主观目的而言的意义,也就是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希特勒也会认为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就是生活对其个人的意义。
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都是人类社会的一员,他的生活还可与社会构成评价关系。
一个人的生活相对于社会目的的意义也就是一个人的生活对于社会的意义。
说希特勒和恐怖分子的生活没有意义,是指他们的生活对于社会的目的是无意义的。
那么,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不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来说无法较好地回答希特勒生活意义之有无的问题;另一方面还会面临生活目的被继续诘问的危险,给出的每一个具体答案都会受到进一步的追问,只有说明人类生活的终极目的才会终止。
人类社会生活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各种文化中的人们都曾对此思考过,不同文化给出了不同的表述。
但大多是用宗教性的话语述说的,在此语境中,往往是由一个最高的神(如上帝)给人类生活规定了某种意义,或者由一个圣人(如佛陀)给揭示了生活的某种意义,这种意义概括地说就是“遵守神(或圣人)的教导,享受今生或来世的幸福”。
信仰一种宗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选择一种赋予生活意义的方式。
如基督徒相信,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用几天的工夫创造了宇宙万物,并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并将他们放在宇宙的中心地球上的伊甸园,日月星辰围绕着地球转动,草木虫鱼、飞禽走兽等宇宙万物都是为了人而存在。
人在那里幸福地生活着。
可惜在蛇的引诱下人偷吃了禁果,于是上帝将人类逐出伊甸园,让他们过上苦难的生活。
后来,上帝将耶稣派到人间,让他代人类受过走上了十字架,替人赎他们的祖先犯下的原罪。
于是人类有了希望,只要信仰上帝和耶稣,遵从他们的教导,在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重获永恒的幸福。
在这个图式中生活的意义很明确,人活着就是为了遵从神的教导拯救灵魂,在死后升入天堂享受永恒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