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面皿盖住烧杯并加热 10 分钟。冷却后用 (2) 中稀释后的 KMnO4 溶液滴定,消耗 KMnO4 溶液 V2mL。
①锌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②河水中 Fe3+的浓度是 ___________mol/L(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 。
Ⅱ:氢氧化亚铁 [Fe(OH) 2] 在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
2020 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反应“ C+2H2SO4( 浓 ) A. IL pH=2 的 H2SO4 溶液中含有的 H+数目为 0.02N A
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Be(OH) 2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 NaOH溶液
B. BeCl 2 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 BeCl2 是离子化合物
C. Na 2BeO2 溶液的 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 BeO
D. BeCl 2 溶液的 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
BeCl 2
6. 下列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铜与浓硝酸反应, 生成气体用 试纸变蓝 湿润 KI ﹣淀粉试纸检验
NO2 为酸性气体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 的 BaCl 2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沉淀可能是 BaSO4,该溶液
2﹣
中可能含有 SO4
C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溴水,振 荡,静置
( 1)基态 F 原子电子的电子排布图 ( 轨道表达式 ) 为 _______,基态 Li 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
电子云轮廓图为 _______
( 2) LDFCB中的碳、硼杂化轨道类型为 ________,其负离子水溶性 _______( 填“较好”或“不
好” ) ,理由是 _______。 ( 3)Li(CF 3SO3) 作为锂离子电池
4
(5) 如图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 NO、 SO2 分别转化为 NH4+和 SO42-。物质 A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14 分) 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CO2↑ +2SO2↑ +2H2O”的说法正确的是
B. 含 0.2molH 2SO4 的浓硫酸与足量炭充分反应生成气体分子总数为
0.3N A
C. 生成 SO24.48L( 标况下 ) 时转移电子数为 0.4N A
D. 8.8gCO 2 中共用电子数目为 0.8N A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棉、麻、丝、毛织物完全燃烧只生成 CO2 和 H2O
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
5
①必须使用铁电极的是 ___________( 填“ A" 或“ B” ) 极。 ②B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 (15 分 ) 锂离子蓄电池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和对环境友好的显著优点,其含氟类锂化合物电解质的稳定 性一直受业界高度重视。 LDFCB的结构如图所示:
(4) 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1× 10-5mol· L-1 时,可以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已知常温
Fe(OH)2 的
Ksp 为 8.0 × 10-16。现调节含 Fe2+的某河水样品 pH=9,用简要计算过程说明 Fe2+是否已经达到沉淀完
全: ___________。
(5) 一种用 Na2SO4 溶液做电解液,电解制取 Fe(OH)2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白色
的 Ⅱ.(3) 反应 N2O4(g) ? 2NO2(g) ,在一定条件下 N2O4与 NO2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有如下关系: v(N2O4)
= k1·p(N2O4) , v(NO2) = k2·p2(NO2) 。其中 k1、 k2 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一定温度下,相应的速率与 压强关系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点中,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该装置在太阳光下分解水,实现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催化表面 H2O发生还原反应,产生 H2
D. 吸收 1molSO2,理论上能产生 1molH2
4.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用过量氨水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SO2 + 2NH3· H2O === (NH 4) 2SO3+H2O
6
① A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
+CO2
③
回答下列问题 :
( 1)A 生成 B 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 ,由 E 生成 F 的反应条件为 _________________ 。
( 2)D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 3)K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2 mol/L KSCN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 AgNO3 溶液。发生反应:
⑤重复步骤② ~④二次,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 KSCN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V2 mL。
已知 : Ksp(AgCl)>Ksp(AgSCN) 。
(3) 步骤④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 。
(4) 实验过程中加入硝基苯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 2NO(g)+ O2(g) ? 2NO2(g) 达到平衡状态,写出用 k1 正 、k1 逆 、 k2 正、 k2 逆表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K=
________ 。
(2) 决定 2NO(g)+ O2(g) ? 2NO2(g) 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②,反应①的活化能
E1 与反应②的活化能 E2
的大小关系为 E1________E2( 填“>”“<”或“=” ) 。
B. 呼吸面具中用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2Na2O2+ 2CO2 ===2Na2CO3+ O2
C.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产生气体: 2NaCl+2H2O
2NaOH+ H2↑+ Cl 2↑
1
D. 用浓硝酸除去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 8H+ +2NO3- +3Cu === 3Cu 2+ +2NO↑ + 4H 2O 5. 铝、铍 ( 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已知 BeCl2 +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
用稀释后的 KMnO4 溶液进行滴定,用去 KMnO4 溶液 V1mL。
①用 ___________( 填滴定管的名称 ) 盛放 KMnO4 标准液。
②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___________。 (3) 测定 Fe3+:取 10.00mL 水样,转移至盛有过量锌粒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加入过量稀硫酸,用表
②N2O2(g) + O2(g) ? 2NO2(g)( 慢 ) v2 正= k2 正· c(N2O2) · c(O2) ,v2 逆= k2 逆· c2(NO2) Δ H2<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应 2NO(g)+ O2(g) ? 2NO2(g) Δ H= ________( 用含 ΔH1 和 Δ H2 的式子表示 ) 。一定温度下,
D. 滴定剩余 AgNO3 溶液时, KSCN溶液滴到锥形瓶外面一滴
9.(13 分 )
合理利用或转化 NO2、SO2、 CO、 NO等污染性气体是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Ⅰ . 某化学课外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 2NO(g) + O2(g)
2NO2(g) 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①2NO(g) ? N2O2(g)( 快 ) v1 正= k1 正· c2(NO) ,v1 逆=k1 逆· c(N2O2) Δ H1< 0
( 4)F 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F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 层几乎无色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使 溴水褪色
D 将二氧化硅分别与氢氟酸溶 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气 体,与氢氧化钠反应溶解
二氧化硅为两性氧化物
A. A
B. B
C. C
D. D
7. 为了验证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产物,某同学选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Fe2+、 Fe3+是影响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回
答下列问题:
I :测量某河水样本中铁的含量
(1) 水样中 Fe2+的含量越大,溶解氧的含量就越低,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____ 。
(2) 测定 Fe2+取 5mLc mo/L 的 KMnO4 标准液,稀释至 100mL。取 10.00mL 河水水样,加入稀硫酸后,
A. B 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 B. 拆除 E 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 F 装置中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物中一定有 D. C 装置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有 SO2 生成
CO2 生成
2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一)必考题:包括 3 题,共 43 分。 8.(16 分 )
三氯化硼 (BCl 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备 BCl 3 的原理 B2O3+3C+3Cl2 =2BCl 3+3CO,某实 验小组利用干燥的氯气和下列装置 (装置可重复使用) 制备 BCl3 并验证反应中有 CO生成。已知:BCl3 的熔点为 -107.3 ℃,沸点为 12.5 ℃,遇水水解生成 H3BO3 和 HCl,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制备 BCl3 并验证产物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