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常有氢和氧,还含有氮、磷、硫、卤素等元素。

【注意】(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碳的金属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

烃: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2、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
于水。

(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
3、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
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
应。

1)燃烧反应:CH4+2O2CO2+2H2O 。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2)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条件:光照)
五种产物(两种气体: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其他三种均为液体)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现象: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有油状液滴出现,同时试管上方有白雾生成,试管内液面逐渐降低。

二、烷烃:(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分子通式为C n H2n+2
1、烷烃的命名:烷烃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时,以“汉字数字”代表。

例如:十一烷。

2、烷烃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的状态(设碳原子数为n),当n ≤4 时为气态;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依次升高,烷烃的密度依次增大。

3. 烷烃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与甲烷类似,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

2、可燃性:都能燃烧,反应通式为C n H2n+2+
21
3
n
O2nCO2+(n+1)H2O。

3、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4、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

同系物间的关系:①属于同类物质,②通式相同(如烷烃:C n H2n+2)③分子式不同,④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n。

2. 像这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3.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具有不同的结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多,如丁烷有 2 种(正丁烷和异丁烷);戊烷有3种(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乙烯
收集。

3、化学性质:氧化反应:①燃烧反应:。

(现
象: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②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产物是CO2和H2O 现象: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①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

实验现象:溴水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褪色
②与H2加成:。

③与HCl加成:。

④与H2O加成:。

⑤与Cl2加成:。

4、乙烯的实际应用: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效果。


1、分子式:C6H6 (凯库勒式)或分子构型:平面正六边形结构,12个原子共面。

2、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易挥发,用水冷却,可以生成无色晶体。

3、
苯的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
苯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的实验
苯分子中的化学键:不存在碳碳单键,也不存在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
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共价键。

①燃烧反应: 。

(现象: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
黑烟) ②苯的取代反应:苯与液溴反应: 。

硝化反
应: 。

③苯的加成反
应: 。

【苯是易取代难加成】。

芳香烃: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

苯的同系物:烃分子
中只含有一个苯环。

如甲苯,二甲苯。

乙醇
合物。

如甲烷的取代产物,硝基苯,乙醇,乙酸,乙醛等。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
比互溶。

化学性质:
与钠反应:现象:有气体放出,能安静燃烧,火焰呈淡
蓝色,烧杯壁有水滴,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

结论:乙醇与钠反应生成H 2。

反应方程
式: 。

【对比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乙醇分子中羟基
上的氢原子没有水分子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钠与乙醇反应:钠粒未融化,沉于乙醇底部,并慢慢消
失,无任何声音。

钠与水反应:钠粒熔成小球,快速浮游于水面,并快速消失。

乙醇的燃烧反应: 。

乙醇的催化氧化:
铜丝先由红变黑最后又变红,此过程涉及到的反应有:
①。

②总的反应方程式:。

【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乙酸。


乙酸1.
2
任意比互溶。

3、化学性质:。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活泼金属反应(与Na反应):。

①弱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CaO反应):。

与碱反应(与NaOH反应):。

与碳酸盐反应(与CaCO3反应):。

(除水垢)
碳酸的酸性比醋酸的酸性强。

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乙酸>水>乙醇
②乙酸的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现象:饱和碳酸钠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物质产生,且能闻到香味。

方程式:(酸脱—OH醇脱—H)
特别提醒:(1)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2)导管末端不插入溶液中,防止倒吸。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a.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b.吸收乙酸,便于闻到酯的气味
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酯的析出。

(4)试剂加入顺序:先加乙醇,冷却后再加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5)酯采取分液法分离出来,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分液漏斗,由于乙酸乙酯的密度
小于水,因此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为乙酸乙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