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播音主持人与时俱进的主持风格与工作方法
摘要:由于电视新闻传播功能的综合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传播速度的迅及
性等特性,一直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
而电视文化的大众化、通俗化属性又要求
电视新闻工作以通俗易通的方式传达信息、表述观念、吸引观众。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电视新闻不断创新,而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说新闻”,更是把电视新闻的传播理想推向新的前沿。
如今,一种新的“聊新闻”又悄然兴起,这标
志着电视新闻的传播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与时俱进主持风格工作方法
21世纪到来前后,受香港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凤凰早班车》的影响,各省市的上星电视台相继开播了“说新闻”的节目,如上海卫视的《上海早晨》、
浙江卫视的《阳光直播室》、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收视的《晚新闻》。
这种独特的演播方式一经出现,立即如一夜春风,在全国电视界一特别是省市级
电视台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当电视从业人员惊奇于“新闻也能这么播”时,各台的“说新闻”节目收视率在节节攀升。
如今,“说新闻”可以说遍地开花,“说新闻”的
出现,使电视新闻的传播理念向广播化迈进了一大步。
如今,更加轻松、更加细
腻的“聊新闻”又悄然出现,中国的电视新闻已逐渐走下“神坛”,走入普通百姓的
心田。
一、这里的所谓“说新闻”,是区别于传统的“播新闻”而言。
过去以央视《新
闻联播》为代表的新闻演播方式,严格遵循广播电台的播音规范,正襟危坐,字
正腔圆,节目内容也强调教育和宣传功能。
而“说新闻”则以主持人取代了播音员,以通俗时尚的市民化语言取代了过去权威化的话语,由“说话”取代“播音”,节目
内容更加生活化、平民化,节目风格则体现为轻松、幽默。
从实践看,随着社会文化和电视事业的发展,传统而单一的演播方式已无法
满足电视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那种板若面孔、居高临下的播音已让电视观众啧有
微词。
媒体间的激烈竞争,迫使电视新闻工作者不得不思考:“观众喜欢什么样的新闻节目?观众欢迎什么样的主持人?”于是,变严肃庄重的“播”为亲切随和的“说”,变说教为闲聊——“说新闻”也就应运而生。
由于“说新闻”的快速发展,使电视新闻制作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
主持人演播方式开始了个性化、平民化的认同。
大量口语、甚至方言的应用,拉
近了观众与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之间的距离,一些风趣幽默、个性鲜明的主持人,相比“正规”的播音员,更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
观众把他们当做可信赖、最亲近
的朋友,有心里话愿意向他们倾述,他们在节目制作中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过去被动的念稿播音变为主动创作和个性发挥。
可以说,“说新闻”才使主
持人地位的真正确立了起来,有人甚至戏称,“说新闻”使荧屏中主持人实现了由
神到人的转变。
这也使主持人逐渐成为一个栏目的品牌和核心,这为电视节目栏
目发展、品牌化经营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
“说新闻”节目也为记者的创作提供了
更加宽阔的空间,选题的宽泛性,同期声、背景音乐、各种镜头的灵活应用,使
记者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更加宽松、更加自由的领域,这非常有利于电视新闻圮者
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于“说新闻”的出现也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丰富多彩,过去时政新闻一统天
下的新闻节目,如今增加了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凡人小事、奇闻趣事,普通群众
的“上镜率”越来越高,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新闻线索不断,栏目的
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电视新闻也逐步摆脱了“报纸+广播+画面”的模式,自身
的电视特色得到充分的张扬。
“说新闻”的出现,还有利于电视新闻社会功能的不
断完善。
张君昌先生在《应用电视新闻学》一书中把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分为传
递信息、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普及知识、提供娱乐、服务生活六大类,实际上
这些年来电视新闻一直忽视后两种功能,尤其是电视新闻的娱乐功能。
“说新闻”
让主持人说得轻松,观众看得也轻松,轻松的选题,略带调侃的语言,使观众在
电视新闻节目中得到了综艺节目才有的愉悦享受。
二、因为我国电视特有的相互克隆现象使“说新闻”几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
几大卫视开始“说”后,各地方台的新闻主持人也相继跟进。
很多同类节目没有做
好相应的准备,只是演播方式上的简单模仿,干瘪的内容硬要披上调侃饶舌的新衣,仿佛蹩脚的相声演员,观众不乐非要惹人乐,大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
其主要表现为:(1)新瓶装陈酒。
节目还是原来的节目,模式还是原来的模式,新
闻视角还是原来的视角,只是主持人风格的硬性改动,机械地为“说”而“说新闻”。
这样既破坏了原有节目的风格,又使新的节目不伦不类,让人看上去啼笑皆非。
(2)指导思想模糊,节目定位混乱。
应该说,现在“播新闻”还是占主导地位,很多
节目适于“播”而不在“说”。
“说新闻”应有特定的栏目,以保证节目风格的完整与
统一,而不少电视媒体为了赶“说新闻”的时髦,把“说新闻”硬性加在传统新闻栏
目中,随意编排,一会儿是严肃的时政新闻,一会儿又是嬉笑怒骂的社会新闻,
使整档节目像个杂乱、松散的拼盘。
更有的节目选题庸俗不堪,单纯猎奇,事实
报道不够全面,甚至出现假新闻。
(3)主持人选择不当。
主持人与栏目之间很难说
谁依靠谁,总体上说,栏目既要有目的的选择主持人,又要为主持人量身定做相
应的节目,最终目的是保证主持风格与栏目风格的完美统一。
而在“说新闻”成为
一种时尚的今天,不少播音员也丢下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业务优势,非要“说”一把
新闻,结果成了东施效颦,既影响了自己在观众中的形象,又影响了栏目的形象。
三、“聊新闻”相对于“说新闻”而言更向生活化、平民化迈进了一步。
主持人
已不再是自顾自言,而是和观众面对面的聊天,仿佛优秀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
一亮相就使全场观众以为在和自己单独沟通。
因此,“聊新闻”对主持人的要求是
更好地与观众沟通,使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变为自己的特邀嘉宾。
以央视新闻
频道的《社会纪录》为例,主持人阿丘操着不太规范的语言,完全市民化的行体
动作,嬉笑怒骂,挥酒自如,看似东拉西扯,实际形散神聚,这种演播方式,我
们姑且称之为“聊新闻”,聊者,茶余饭后闲聊天之意。
“聊新闻”无疑使电视传播
迈向一个更为广泛的天地。
首先,主持人的“聊”突破了电视自身缺憾对节目的束缚。
电视最大的特色就
是“有影”,而对于一些稍纵即逝的新闻事件,电视新闻往往因为没能拍下画面而
无能为力。
“聊新闻”的出现正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主持人可以说出记者的所见所闻,可以借助平面媒体做报刊摘要。
可以说,“说新闻”主要表现在演播方式上的
突破,而“聊新闻”更多的是在新闻内容上的突破。
其次,“聊新闻”更是对传统祈闻观念的突破。
“聊新闻”是在聊天,除了新闻
事实,也有思想的火花、自由的想像,主持人仿佛一名多彩多艺的演员,有噱头,抖包袱。
如北京电视台《第七日》中,主持人元元说到:“北京到处都有麦当劳,人家的标志是M,有人受到启发,也开了家快餐店,标志竟是W,把那个M倒
了过来,我们的同事就在闲聊,看那个M还能折几个个,可都不适于快餐店。
E,人家还以为你是卖电脑的;反E,人家肯定会拿你当作眼镜店,因为视力表上都
是那种符号。
”这种开胃酒似的闲聊你能说它是新闻还是访谈类节目?
再次,“聊新闻”是对电视传播理念的突破。
从“播新闻”到“说新闻”,再到“聊
新闻”,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轨迹:那就是电视新闻越来越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来越走向平民化的道路。
这种突破,最为重要的体现是电视新闻的
重新定位,不再以俯视的眼光对待芸芸众生,而是以百姓的视角,说百姓的话、
讲百姓事,使电视新闻以普通人的姿态走向民间。
这正是电视新闻改革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