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本人从事实践数学教学工作有十几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不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已经讲了很多次,但是学生还是不理解.根据这几年来的学习、总结和教学,我觉得原因在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教”的环节,而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现就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加强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越来越突出学生个人的主体性,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
布置课前预习:每次上新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记下自己不理解的知识,以便上课时提出问题.当教师讲述这个知识点时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

利用有梯度的练习,检验预习效果:学生在预习完一节课的内容后,让他们做基础练习,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又通过做提高题,培养他们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述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三组习题:
A组:(1)(x+3)(x-3)(2)(1+2a)(1-2a)
(3)(x+4y)(x-4y)(4)(y+3z)(y-3z)
B组:(1)(-2a+b)(-2a-b)(1)(-m+3n)(m+3n)
C组:(1)(2a-b+c)(2a+b-c)
这三组练习,要求一致。

A组为基础练习,考查学生对公式掌握情况。

B组练习是拓展练习,考查学生公式运用能力。

C组为能力提高题型,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利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参与学生讨论并不时的进行引导,最后老师则对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的内容和题目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得更加透彻.
写学习反思:教师教学要写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发觉写反思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于是,我想如果学生也写学习反思总结,是不是也有帮助,我就要求学生在学完一章内容后进行反思,没想到效果很好,不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给我提出了很多保贵的教学建议,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必然趋势,让学生有个主动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好学,爱学。

这对我们传统教学法以我为主,让学生被动接受课本的知识要求学生认真的听
讲,一堂课下来,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接受,如果学生开小差,没跟上老师的思路,后面的知识基本上都无法理解。

这跟我们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背道而弛,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学生思维活动是否深刻、敏捷、灵活,将直接决定着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解题速度的快慢,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平时的考试中,经常听到不少同学反应平时会做的题到考试都不会了,我想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思维能力不强导致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常通过对课本例题的变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㈠, 例题:如图①: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并且DE ∥BC.⑴ 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⑵ 若AB=7,AD=5,DE=10,则BC 的长是多少?变式一:如图②: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若DE 与BC 不平行.⑴ △ADE 与△ABC 还有可能相似吗?⑵ 如果有,当 时,△ ∽△ . 变式二:如图③:若D 、E 分别是边BA 、CA 延长线的点.⑴ 画图想一想△ADE 与△ABC 还有可能相似吗?⑵ 如果有,当 时,△ ∽△ . 通过变式,用几何图形运动变化的题型来展示常见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中的A 型和X 型,来提高了学生识图能力,为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做准备.
学生在掌握了较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面对新科知识,就能展开思维活动,对题目进行分析,提取信息.此时,我就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包含哪些知识点,考察什么内容,利用条件,问题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维导向进行思维活动,再把提取到的有效信息加以整合,这样就会对这个题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那么距离成功解题也就不远了.
三、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有了正确的思维,那么就要学会把它准确的表达出来.在教学程过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回答问题词不达意,在学生的作业中也常常看到只有一个答案,而没有过程,特别是刚刚进入七年级的新生尤为严重,他们无法正确完整的描述过程.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努力提高A B C
图③
C
B A 图②
图① A E D
C B
学生的口头能力和书面能力,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比如数学符号,就是数学语言,它们在课本中都有准确的念法和书写, 老师从教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把好语言书写关, 让学生听清写对,并要求学生利用教科书,养成严谨表达的好习惯.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表率作用,课前精心备课,设计好板书,对课本概念、知识点的讲解言简意赅,把本节课重点内容板书在显眼的地方,通过自己准确、严密、清晰的表达传递给学生.最后,加强训练,通过提问来发现学生语言表达的缺陷或错误,共同弥补;通过学生的板书,同学的点评,使全班同学达到共识;通过作业,去寻找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总之,表达是思维的窗口,准确的描述往往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解题是数学的心脏.”正确的思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归根结底都要通过解题得以体现.加强学生基本解题技能的训练.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性质、公式的掌握,并且引导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并且应用到解题上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学习绝对值要对若a>0,则︱a︱=a若a<0,则︱a︱=-a若a=0,则︱a︱=0做重点教学它们的含义,并且用以下练习加以巩固。

判断正误
1.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 )
2. 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 ( )
3. 绝对值是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 ( )
4. 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正数. ( )
5. 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数是负数( )
设置问题由浅入深,通过学生对深度的问题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在解题中都有收获。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出来,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来实施,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爱学,能学,会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