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正确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如何正确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如何正确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工作
度,是保证工程质量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这一工
作。按规范要求,在砼施工时,根据现场的砂、石集料的实际含水量,
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调整成施工配合比。但如果仅仅只限制于此,而
不考虑其它多变因素,一味墨守成规,反而不利于满足砼性能、质量
的要求,也不符合配合比设计的宗旨。众所周知,当原材料发生变化
时,正确的做法是应重新取样,另做配合比。但在实际当中,往往原
材料的产地、厂家、规格、种类虽没有改变,而其粒径、级配、密度
等会发生一定的波动。我国的砂、石料大多是小规模料场生产,常常
波动多变。若每次都重新做配合比试验固然正确,但需要大量的时间,
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每做一次配合比试验得先做原材料试验,配比报
告出来后还需经监理试验室验证,取样、运输也都需要时间,快则十
天半月,慢则两三个月。可能没等配比确定,原材料又发生变化了,
那这个配比还能用吗?是否还需要重新取样再做呢?再说工期也不
允许我们这样做。显然,实际当中不可能对每一次小范围的波动都重
新做配合比。但我们也不能无视这种问题的存在,对每次、每种变动
因素,应及时做出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调整出相应的施工配合比。
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施工,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我认为正确调整施工
配合比,除规范规定按含水量调整外,还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要点:
1、 高浇筑环境气温
在低温条件下施工,水份蒸发、散失不大,可以不予以考虑。但在高
温条件下,如炎热夏季,高温干燥棚内施工等,水份会大量蒸发、散
失。这时,就应适当增加拌合用水量,以弥补这一部分损失,保证砼
的正常用水量。
2、 模板及相连结构的吸水作用
在使用非钢模板,特别是就地利用的墙体,地面来代替模板时,会从
新浇筑砼中吸收大量的水份,还有相连结构的吸水作用,会引起新浇
筑砼的接触面局部缺水,强度降低,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质量事故隐
患。因此,除提前浇水措施外,还应在这些部位适当增加用水量。实
际上在每次浇筑前底层先铺一层同比例砂浆,可以消除因振捣作用导
致石子下沉,浆体上浮,造成底层缺浆现象,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还
能有效防止施工缝的质量通病。此外,还应注意远距离运输,运输工
具可能存在的损耗问题。
3、 砂中的含石量
一般做配合比试验时,大都把砂中9.5mm以上颗粒筛除,再进行试
配,有些试验室还把4.75mm以上的颗粒筛除,其所出的配合比报告
中的砂的用量当然就是不含这些颗粒砂的用量了。但在实际中,有些
砂确实存在着这一部分的含量。如果不考虑这个含量,按原配合比照
猫画虎执行,就等于是减少了砂用量,而增加了碎石用量,违背了原
配合比。这会导致砼空隙率增大,和易性降低,结构整体强度下降。
如果用人工过筛工作量之大不切合实际,我们应根据砂中实测
9.5mm(如配比报告是筛除4.75mm以上颗粒,则相应按4.75mm)以上
颗粒含量,进行换算,把砂用量相应调大,碎石用量相应调低,才能
满足原配比要求。
4、 碎石级配的变动
现在工程大都采用连续级配,用几种不同粒径碎石按比例掺配,试验
配合比会注明碎石的掺配比例。但实际中碎石级配会经常波动,不视
这一多变性,只坚持按原掺配比例执行,可能有时会不符合连续级配
要求,出现级配不合理现象,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如果能按实际
筛分结果,根据级配变化情况,选出相应的最佳掺配比例,进行施工,
反而对工程质量更有利,同时也符合砼配合比设计的目的。
5、 集料密度的变化
集料密度如果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引起超方或亏方现象。但不论出现
那一种都不是好现象。亏方会造成经济损失,加大工程成本,超方等
于实际水泥用量比原配比用量减少了,会使砼强度降低,配合比设计
规程规定当砼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超过2%时应进行调整。
我们要注意掌握集料密度变化。当发生较大变动时,根据实测数据,
及时予以一定幅度的调整,合理的执行试验配合比。
我们要本着对工程认真负责的态度,熟悉每一个试验配合比的设计意
图,严密监控,掌握各种变化因素,在不违背原配合比意图的条件下,
及时、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有利于正常施工要求,保证工
程质量,符合配合比的满足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经济性宗旨。以
上几点是调整施工配合比的几点经验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