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绪论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
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J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J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J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L 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J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J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J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第三部分认知学习。
J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J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J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L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L 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L 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L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J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J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J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L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J 18、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J 7、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J 9、如何正确使用惩罚?J 13、有人建议,在教育中要多用奖励,少用或慎用惩罚,你同意吗?为什么?《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20170716 5E 20170902一、简答题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7、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9、如何正确使用惩罚?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13、有人建议,在教育中要多用奖励,少用或慎用惩罚,你同意吗?为什么?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18、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二、论述题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阐述学习的实质和基本规律,重点介绍学习的概念和各派学习理论及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
这是整门课程的重点。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介绍两个不同领域或类型的学习,即认知学习、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重点介绍教学设计、课堂管理。
第一部分绪论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
(书90)答:基本观点: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上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其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智力表现类型的差异。
教育意义:大学生处在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每个人在智力上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要把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摆在首要的位置,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开发智力主体的自觉性,尽可能让学生逐渐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
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都必须考虑到大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
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书39热爱(学生、教育事业、学科)。
热情活泼,富有朝气。
诚实谦逊,严于律己。
理解宽容,心地无私。
诚信正直。
热心。
幽默。
信心。
信任。
平易近人。
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书49 1 调整认知方式和期待水平。
要正确看待压力。
压力既是危机又是动力。
当压力来临时,要积极地看待压力。
要正确评价自我。
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尽可能使自己的能力与现实接近。
避免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
2 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
学会心理放松,环节不良情绪。
例如,参加问题活动。
加强意志锻炼,提高抗压能力。
加强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等品质的培养。
3 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
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自己恢复信心。
如果压力过大,造成一定心理障碍时,还必须尽快主动寻求心理辅导专家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协助自己度过心理难关。
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降低可能产生的人纪关系压力。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身体内部,来自自我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成长。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网)1、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2、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即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3、发现学习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
其主要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直接向学习者提供,提供的只是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线索或例证。
学习者必须经历自行发现的过程,才能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布鲁纳所谓的发现法,是在老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
发现法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能提高智慧的潜力;(2)有助于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3)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4)有利于所学材料的保持。
但它也受学生的先前知识、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材料的性质、教师的指导及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布鲁纳认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提倡发现学习。
这些思想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1)发现式教学则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布鲁纳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时,就必须突出学科的基本结构,选择那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作为教材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有利于迁移和应用。
(3)教师首先应明确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划出各组成要素的编码系统的图解。
接着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安排最佳的学习经验和提供最佳的知识结构,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4)布鲁纳重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我们应创造一切条件,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也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他过分强调发现学习。
而发现学习的最大缺点在于太耗费时间,会减缓教学速度。
我们认为应该强调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相互配合和有效补充,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学科内容特点,灵活运用。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书126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1、新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
这种知识观启发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认识到学生总是在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2、新学生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新教学观建构主义提出的改革教学的构想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
让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好奇,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接触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些活动来使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学习,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应使学习在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建构主义者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合作学习、交互学习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被广为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