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积证
a
气滞血瘀 脉络阻滞
5
寒湿热 诸邪
侵袭人体 留着不去
脏腑失和 痰浊内聚 痰食交阻
气机 阻滞
聚证
积证
病久入络 脉涩血凝 结为积块
a
6
黄疸日久不退
久疟不愈 气血凝滞
感染血吸虫 虫阻血络
虚劳日久
络脉不畅 瘀血内阻
结为疟母
气血运行不畅 血络瘀滞
气滞血瘀
a
积证
7
辨证论治
a
8
聚证病在气分,故重在调气,疏肝 理气,行气消聚为其常法;
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则去乌药、桂心加丹皮、栀子、黄芩、龙胆草、菊花、石决明、
夏枯草等药以清肝泻火;
a
14
若肝郁日久,化火伤阴,证见头晕, 耳鸣,两目干涩,咽喉干燥,心烦失 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则可加 沙参、麦冬、首乌、杞子、玄参、天 冬、菊花、合欢皮、夜交藤、生龙骨、 生牡蛎以养阴安神。
缓解期间宜服逍遥散以疏肝健脾, 防止聚证复作。
a
15
主症:腹胀或痛,时有条索状物 聚起,按则胀痛加剧。
兼次症:便秘纳呆,脘闷不舒。 舌象:舌苔腻。 脉象:弦滑。 治法:行气化痰,导滞通腑。
a
16
方药:六磨汤。
方解:方中大黄、枳实、槟榔导 滞行气,推陈出新;沉香、木香、 乌药疏利气机,引气下行。
若在积证初、中期时,病人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
尚有治愈之希望,至积证末期,若立法处方得当,
部分患者,仍能减轻症状,改善体质,甚至带病延
年。若病人不能获得有效之治疗,肝脾肾俱损,则
可出现水液聚于腹中而成鼓胀,进而出现脾不摄血
而外溢,肝虚动风而振颤。如此则病笃已极,预后
凶险。
a
28
1、畅情志。 2、节饮食。 3、早期治疗。
a
17
加减:
若食积较甚,酌加山楂、莱菔子,以消食除胀;
痰湿较重者,则加半夏、陈皮以化痰浊;
若因蛔虫结聚,阻于肠道者,可配服乌梅丸驱虫杀蛔;
反复发作脾胃虚者,可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中,或以大建中汤补益中土,温中
散寒。
a
18
积证
a
19
主症: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 兼次症:胀、痛并见或口苦,脘痞。 舌象:舌质青紫,舌苔薄,或见瘀斑。 脉象:弦。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若重在瘀血者,则加三棱、莪术以活血散结。
亦可酌加茯苓、白术,以防脾胃之伤。
a
22
主症:腹部肿块明显,硬痛不移。 兼次症:面暗消瘦、纳减乏力或见女
子不月、男子阳瘦。 舌象: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苔薄白。 脉象:弦细涩。 治法:祛瘀软坚,调理脾胃。
a
23
方药:膈下逐瘀汤为主,间服六君子汤。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红花、赤芍、五灵脂、 丹皮活血化瘀,乌药、元胡、香附、枳壳行气止 痛,甘草和中缓急。其间可选服六君子汤以调理 脾胃,以顾护后天之本。二方并进,一以攻邪, 一以扶正,取攻补兼施之义。
脾;三棱、莪术、苏木、五灵脂活血化瘀;阿魏、浮海石、瓦楞子、雄黄化痰软坚;香
附、槟榔疏肝理气。两方合服或间进,取八珍汤大补气血,用化积丸软坚散结。
a
26
加减:
若呕血、便血、衄血者,可减川芎、三棱、莪术等,加入三七、仙鹤草、藕节等止
血活血,或以独参汤补气摄血;
阴津大伤者,酌加石斛、黄精、玉竹等养阴生津。
积症无论初、中、末三期,皆可配合使用阿魏膏或水红花膏外敷,以助消积散癥止
痛。
a
27
聚证易已,积证难疗是积聚证预后的一般规律, 然而若聚证失治误治,转成积证者,临证亦时有所
见。积证所以言其难治,是因为积块显现之时,大
多经历了相当长的病程,正气已有较大程度之损伤,
故治疗较为艰难。虽言积证难疗,但非言其不可治,
a
29
谢谢!
a
30
若积块日久而坚硬作痛者,可用鳖甲煎丸以化瘀 软坚,兼服扶正之品以益气健脾。
a
24
主症:积块坚硬,疼痛加剧。 兼次症:面色萎黄或黧黑,形脱骨立,
饮食大减,或呕血、便血、衄血。 舌象:舌质淡紫,无苔。 脉象:细数或弦细。 治法:大补气血,化瘀散结。
a
25
方药:八珍汤合化积九。
方解:方中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
积证病在血分,故重在理血,活血 化瘀,散结软坚乃其常规。
a
9
分证论治
a
10
聚证
a
11
主症: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 聚时散,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兼次症:脘胁之间时或不适。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 脉象:弦。
a
12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方药:发作时以木香顺气散加减,缓解时以逍遥散化栽。
积聚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a
1
积聚是指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于腹,引发腹内结块,或
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积聚分述有别,积触之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聚触之无形,聚散无常,痛无
定处。
古代文献中亦有癥瘕、痃癖之名,此亦属积聚范畴。
a
2
积聚的发生,乃多种致病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凡外感邪毒,日久不去,或情志抑
郁,久而不解,或饮食伤脾,酿生痰浊,以及虚劳、黄疸等病缠绵不愈,均可导致气滞
血瘀,而成积聚于腹。
但聚证以气机阻滞为先,积证以瘀血凝结为要。
a
3
情志抑郁 所愿不遂
聚而不散
聚证
气机阻滞
气滞日久 血行不畅
瘀血内停 脉络受阻 结而成块
积证
a
4
酒食不节 饥饱失宜
损伤 脾胃
湿浊痰饮 内聚阻 滞气机
聚证
气 滞 日 久
木香顺气散适用于气机郁滞、寒湿中阻证。方中木香、砂仁、苍术、厚朴、橘
皮、甘草行气温中,散寒燥湿;青皮、乌药、香附、桂心疏肝解郁,温经散寒;
更配川芎以行血中之气,枳壳宽中以利滞气之下行。
a
13
加减:Biblioteka 若寒邪较甚,应加高良姜、荜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若肝郁化火,证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而干,烦燥易怒,胁肋胀痛,尿黄
a
20
方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方解:方中川楝子行气舒肝,玄 胡索行气活血;五灵脂通利血脉, 蒲黄活血祛瘀;两方相合,用金 铃子散以行气,取失笑散以活血, 气畅血通,积块得消,疼痛自止。
a
21
加减:
若见口苦者,加柴胡、黄芩以清肝火脘院痞者加木香、枳实以行胃气;
若偏于气滞者,则加青皮、槟榔以理气行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