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与环境
建筑环境与文脉
建筑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生活积淀,从社 会习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 乃至政权更迭等各个方面,影响和充实着 建筑环境的内涵。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 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 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天安门 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 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 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 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南部。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并在广场 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又分别在广场的西 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 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 F·L·赖特设计。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 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强调了 建筑与山水的和谐统一,取得了很好的艺 术效果。
流水别墅是建于20世纪的最上镜的、被拍 摄得最多的私人住宅。尽管它远在宾夕法 尼亚州西南的阿巴拉契山脉脚下,每年都 有超过13万的游客访问。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
干栏建筑一般处于亚热带, 多雨潮湿,加之树林茂密, 豺狼虎豹野猪经常出没其间
一般为三层。楼板以下为 “地层”,顶棚以上为楼 层,中间层为居住层。就 其功能而言,地层一般为 牲畜圈及杂物间,也有将 厨房及碓房设置在此间的。 楼层主要是贮藏层。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土掌房
外观
室内布置
用干雪沏成,厚度500mm的墙体可以 提供较好的保温性能。当室外平均温度 -30℃时可维持室内-5℃以上。
干热地区——吐鲁番地区的半地窑式
吐鲁番地区室 外夏季室外可 达47℃,太阳 直射处,可达 80℃,沙面可 烤熟鸡蛋。 土坯散热快, 室内冬暖夏凉。 土壤的散湿减 缓干热气候的 负面影响
颐和园
以所处地势条件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 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 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 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 “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阿克 罗波利斯建造的神庙,是综合性的公共建 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 卫城的建筑与地形结合紧密,极具匠心 。 如果把卫城看作一个整体,那山岗本身就 是它的天然基座,而建筑群的结构以至多 个局部的安排都与这基座自然的高低起伏 相协调,构成完整的统一体。
水族民居
苗族民居
海南黎族民居
贵州侗族吊脚楼
余姚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台湾现代民居
石头王国——贵州石头寨
夏 凉 , 不 怕 火 灾 , 隔 音 性 能 好 瓦 盖 顶 。 就 地 取 材 , 造 价 低 廉 。 , 冬 暖
布 依 族 石 屋 :
以 石 块 砌 墙 , 以 石
蒙古包的排烟与通风
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 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 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 形成强固的整体。草原上 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 古包陷于灭顶之灾。搭盖 坚固的蒙古包,可经受冬 春十级大风,下雨落雪的 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 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 封闭体。因此它还能经得 住草原上的大雨,而不会 漏进包里。
佛罗伦萨大教堂
为意大利著名天主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 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 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世界第四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 大建筑。它其实是一组建筑群,由大教堂、 钟塔和洗礼堂组成。 它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屋顶形式和哥特式建 筑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有明显的过渡 特征。
1、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
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 局部又隶属于整体; 任何建筑环境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内 容而言的。
建筑房屋是人们防御自然侵袭的产物; 是科学与文化、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脱离了人工条件便失去了建筑的存在; 割裂与自然的联系,会使人的生活受到 很大的局限。 因地制宜:取人工之巧,得自然之利。
西安半坡村遗址复原图是一个直壁浅竖穴的半穴居(室内居住面低于 室外80cm左右),中间有原木支撑,上部是由树木支干搭成的方锥形 屋顶,屋面涂以掺有粟、草茎之类的黄泥。
巢居、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架空建筑 ——建筑演绎过程
穴居和巢居
穴居——遮雨避寒洞窑建筑
巢居——防潮干栏建筑
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的雪屋
建筑环境与地区
建筑环境与地区的关系: 一定地域内的气候条件、材料资源、地 形地貌等对建筑物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形成了强烈的地区特色。 不同地域条件所造成的建筑环境特色, 经过时间的积累已经转化为人们文化上和 心理上的认同,从而在当今的趋同现象下 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西藏布达拉宫
平屋顶和厚重的墙体, 窄小的开窗,浓重的色彩, 体现了强烈的地区特色。
帕特农神庙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伟大的艺术殿堂,是 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建筑艺术瑰宝,是世界 五大教堂之首。由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名 师布拉曼特设计,由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主持工程,修建这座大教堂用了120年的时 间,许多艺术家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 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 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 称“杜莫主教堂”、多魔大教堂、朵摸教 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是世界五大教堂 之一,规模居世界第二。拿破仑曾于1805 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科隆大教堂
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 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 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 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 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建筑与环境
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以其所形成的各种内 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 多种多样的环境。 建筑、人、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脱离开人对环境的要求,建筑就失去了 存在的意义。
洞穴为居的远古时代,人们已 经学会了利用自然条件为自己 创造生息之地。
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 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 立亲属关系。他们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 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山顶洞分为洞口﹑ 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 约4米﹐下宽约5米。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 ﹐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气势雄伟, 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 石墙体,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 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 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 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峨眉山雷音寺
架空的木穿斗结构和山势的巧妙结合,轻盈活泼
敦煌石窟:依山势逐层升退,主体突出,气势宏伟 取自然之利,施人工之巧。
建筑以水 势而建。
苏州街又称《买卖街》,在颐和园后湖中部两岸临水 列肆。清乾隆时仿江南水乡构筑,咸丰十六年(1860 年)被毁,后仅存泊岸遗迹与小桥两座,1990年,对 苏州街重新修缮,按原样恢复了部分的景观,使苏州 街成为颐和园娱乐购物的好去处。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 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 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 堂之列。 圣保罗大教堂是1675~1710年建造的英国 国教的中心教堂,被誉为古典主义建筑的 纪念碑。
凡尔赛宫
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 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 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 宫)。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 荒地。 凡尔赛宫是法国封建统治历史时期的一座 华丽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