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绪论_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第一章绪论_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Chp.1 绪论
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含义和研究对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广义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含义。

(2)了解系统、广义系统的概念,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了解系统动态模型和静态模
型之间的关系。

(3)掌握反馈的含义,学会分析动态系统内信息流动的过程,掌握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反馈。

(4)了解广义系统的几种分类方法;掌握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学会绘制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5)了解控制系统中基本名词和基本变量。

(6)了解正反馈、负反馈、内反馈、外反馈的概念。

(7)了解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
(1)学会用系统论、信息论的观点分析广义系统的动态特性、信息流,理解信息反馈的含义及其作用。

(2)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变量、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绘制控制系统方框
图。

本章难点
广义系统的信息反馈及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绘制。

一、课程简介
性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学时:32h
先修课程:复变函数、机械动力学、交流电路理论
后续课程: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打下一定基础。

如: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机床等。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数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

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物理系统数学模型建立、时间响应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系统辩识、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教材:杨叔子主编,《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Katsuhiko Ogata. 卢伯英等译,现代控制工程(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2)李友善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教材结构:1)对研究对象(机械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chp.2
2)在一定输入下分析系统的输出:
时间响应(时域分析)chp.3
频率响应(频率分析) chp.4
3) 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判据chp.5
4) 系统校正:使系统全面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chp.6
二、对象与任务
控制论+工程技术T工程控制论
控制论+机械工程T机械工程控制
研究对象:研究广义系统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从系统初始条件出发的整个动态过程,以及在这个历程中和历程结束后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

分析:( 1)广义系统:
(a )可大可小,可繁可简,可虚可实。

(b)—般可建立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等
(c)系统具有固有特性,由结构和参数决定
( 2 )外界条件:指对系统的输入(激励) 包括认为激励、控制输入、干扰输入等
分析系统,就是分析x(t)、h(t)、y(t)三者关系(动态历程)
三、反馈
控制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反馈控制”
1、定义:将系统输出全部或部分返回到输入端。

2、从微分方程中体现反馈
3、实例:蒸汽机离心调速器
4、说明:( 1)人为增加,
( 2)外反馈与内反馈
( 3)正反馈与负反馈
( 4)都引起信息传输与交换
四、系统分类
1、按反馈分:开环系统:无反馈回路。

无反向信息交换,不能进行输出校正(精度低)
例:Fig 1.31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闭环系统:通过反馈环节调节输入,获得高精度输出。

例:Fig 1.32 附加检测(反馈)装置
2、按输出变化:自动调节系统(恒值系统):在外界干扰下,系统输出基本保持为常量(给定量为恒值)。

随动系统:输出相应于输入按任意规律变化(给定量为变量)。

程序控制系统:系统输出按预定程序变化。

五、控制系统基本组成环节
系统中的环节:
1、控制环节(给定环节):产生控制信号,可各种形式。

2、测量环节:测量被控参量,起反馈作用,一般为非电量电测。

比较
3、比较环节:
输入和反馈量,产生偏差信号。

£ =X i —X b (同一种量)
4、放大环节:用以推动执行元件工作。

5、校正元件:改善系统性能的调节元件。

6、执行元件:对被控对象直接操作。

系统中的量:
1、输出量(被控量、被控参量)X0:最终控制的目标值。

2、控制量(给定量)x i:根据设计要求与输出量相适应的预先给定信号。

3、干扰量(扰动量):引起输出变化的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属于一种偶然的无法人为控制的
随机输入信号。

4、输入量:控制量与干扰量的总称,一般多指控制量。

5、反馈量:由输出端引回到输入端的量。

6、偏差量:控制量与反馈量之差。

7、误差量:实际输出量与希望输出量之差值。

e (t)=X0 (t)—X0*(t)
六、基本要求
“稳、快、准”
1、稳定性:系统x o(t)对给定目标值x o*(t)的偏离,应随t增长逐渐趋近于零。

绝对为零不可能T给出一定的稳定裕度
若系统不稳定,X o波动较大或发散,则不能正常工作。

不同受控对象对系统稳定性要求不同。

2、快速性:指X o达到给定目标值的快速性
两种指标衡量:
①瞬态响应时间t s (过渡过程时间,调整时间)
即P:l x o (t)—X o X o(m)的时间t》t s
△ 为可靠度指标。

一般△取0.02或0.05
②超调量M p:欠阻尼下一般有振荡衰减,产生M p
M p 较小,则过渡过程平稳,M p 过大,则系统过渡过程较长。

无振荡则无M p,但较大t s。

3、准确性(稳态精度):
过渡过程结束后,x0 与给定输入量的偏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