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法规第1章 建设法规基础知识

建设法规第1章 建设法规基础知识


案例导入
发生负有重要责任,吊销其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工程监测单位对事故发生 负有一定责任。予以通报批评处理。监理单位、土方开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等 8名责任人员,对事故发生负有相关责任,被处以吊销执业证书、罚款、解除 劳动合同等处罚。秦某、张某、夏某、陆某、张某、乔某等6人,犯重大责任 事故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5年。
1.2 建设法律关系
(一)建设法律关系主体 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建筑业活动,受建设法律规范调整,在法律上 享有权和中介组织等。
1.业主方
2.承包方
3.中介 组织
4.自然人
1.2 建设法律关系
(二)建设法律关系客体 建设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建设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 指向的事物。 它既包括有形的产品——建筑物,也包括无形的产品——各种服务。
案例导入
某市1栋在建住宅楼发生楼体倒覆事故,造成1名工人身亡。经调查分析, 事故调查组认定是1起重大责任事故。其直接原因是:紧贴该楼北侧,在短时 间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m左右;紧邻该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 开挖深度4.6m。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 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1.1 概 述
三、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一)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是指法律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我国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 包括: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规章 7.国际条约
1.1 概 述
(二)法的效力层级 法的效力层级,是指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的形式,由于制定的主体、程序、 时间、适用范围等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效力,形成法的效力等级体系。 1.宪法至上 2.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4.新法优于旧法 5.需要由有关机关裁决适用的特殊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法律之间 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 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1.2 建设法律关系
3.表现为行为的客体。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义务人所要完成的能 满足权利人要求的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两种:物化的结果与非物化的结果。
物化的结果指的是义务人的行为凝结于一定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物化产品, 例如,房屋、道路等建设工程项目。
非物化的结果即承担义务人的行为没有转化为物化实体,而仅表现为一定 的行为过程,最终产生了权利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例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 行为。
事故发生后,该楼所在地的副区长、镇长和副镇长等公职人员,因对辖区 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分别被给予行政警告、行政记过、行 政记大过处分;开发商、总包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土方开挖单位对 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基坑围护及桩基工程施工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一定责 任,分别给予了经济罚款,其中对开发商、总包单位均处以法定最高限额罚款 50万元。并吊销总包单位的建筑施工企业资质证书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待事故 善后处理工作完成后吊销开发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监理单位对事故
பைடு நூலகம்


2.保护合法建筑行为

作 用
3.处罚违法建筑行为
1.1 概 述
二、建设法规体系 法律体系也称法的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现行的各个部门法构成的有机 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根据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不同,可以 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法。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 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建设工程法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虽然主要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但还包 括了行政法、民法商法等内容。建设工程法律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 性,具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建设工程法律体系,是指把已经制定的和需要制定 的建设工程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地方规章有机结合 起来,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完整统一的体系。
4.表现为非物质财富的客体。法律意义上的非物质财富是指人们脑力劳动 的成果或智力方面的创作也称为智力成果,例如,文学作品就是这种智力成果, 也称为精神产品。在建设法律关系中,如果设计单位提供的具有创造性的设计 图纸,该设计单位依法享有专有权,使用单位未经允许不能无偿使用。
1.2 建设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和调整的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与 义务关系。这里的“人”,从法律意义上讲,包括两种意义:一是指自然人, 另一是指法人。
1.2 建设法律关系
一、建设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建设法律关系则是由建设法规所确认和调整的,在建筑业管理和建筑活动 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相关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它是建设法规与建筑领 域中各种活动发生联系的途径,建设法规是通过建设法律关系来实现其调整相 关社会关系的目的。建设法律关系由建设法律关系主体、建设法律关系客体和 建设法律关系内容所构成。
1.2 建设法律关系
在法学理论上,一般将客体分为财、物、行为和非物质财富。建设法律关 系的客体也不外乎这四类:
1.表现为财的客体。财一般指资金及各种有价证券。在建设法律关系中表 现为财的客体主要是建设资金,如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合同的标的,即一定数量 的货币。
2.表现为物的客体。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可为人们控制和支配的并具有经 济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建设法律关系中表现为物的客体主要是建筑 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等,以及由其构成的建筑物,另外还有建筑机械等 设备。某个具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即是建设法律关系中的客体。
该楼的21户购房户,有11户业主退房,10户置换,分别获得相应的赔偿 费。
1.1 概 述
一、建设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建设法规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在建筑活动中相互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社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规范指导建筑行为

建设法规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知识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知识
知识要求
1.了解建设工程法律体系的构成以及法律责任。 2.理解法律制度在建设工程各环节中发挥的作用。 3.掌握各种法律制度的内涵。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通过相应法律制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通过法律制度规范建设活动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