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简谱)音乐九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简谱)音乐九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音乐
全册优质课件
茉莉花
猜一猜
为什么总有一头牛跟在一朵花后跑? 打一花名 谜底:牵牛花 这里没花开放。请问叫什么花? 谜底:梅花
打一花名
• 歌曲学唱
听歌曲回答2个小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A、 欢快活跃 B、明快有力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感受乐曲的节拍、速度、情绪。
思考:引子部分使用了哪些乐器 演奏,营造了什么样的音乐意境?
竖琴,是一种大 型拨弦乐器,是现代 管弦乐团的重要乐器 之一。竖琴可作独奏、 重奏和合奏,属多功 能的复音乐器。其流 传地区甚广,在欧洲、 美洲和亚洲等地区亦 有出现竖琴类的乐器。 竖琴在古埃及称为贝 尼琴,古希腊和古罗 马称为里拉琴。
主要作品: 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 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 《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 《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 歌曲。歌曲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 “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 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 良愿望。
全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
乐曲开头的序奏犹如全曲的模板,先由管乐器用 重奏的方式唱出圆舞曲主要主题(a)的变体,继之 是柔和美丽的竖琴分解和弦的流水般的歌唱。管乐器 开头的音调再现时,把主题(b)前长后短的下行音 调特点也呈示出来了。接着又是一大段竖琴柔和的跳 动,柔美的琴声表现了这首圆舞曲的主要色调。
歌曲分析
• 第二段是三乐句的乐段,句幅一下拉宽,情绪由静变 动。波浪似的排比句,一浪接一浪推出玫瑰三愿——第一愿 激动难抑:“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仿佛被摧在 即。第二愿柔肠百转:“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 字字无奈;第三愿急切悲怆:“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 情达顶点,音至旋律最高处。“不凋谢”三字减弱渐慢,直 跌低音区,托出哀婉不尽的恳求:“好叫我留住芳华。”至 此,一个以凄美开篇、隽永结尾的人生咏叹,渐行渐远,飘 然而去。后面两句虽是第一乐句的模进,性质却有区别: “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比较激动,“我愿那爱我 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比较温柔,而“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 则最富于热情,形成全曲的高潮。“三愿”的音区和力度是 迂回而上的,达到高潮时,音区是向两端伸展的,有无限的 感慨之意。最后速度从慢板开始,出现在较低音区上的宣叙 调式的旋律(“好叫我留住芳华”)表现出一种黯然神伤的 情绪,使人意味着在聊以自慰的背后,是对身世的伤感。留 住“芳华”就是要留住“烂开在碧栏杆下”的英姿。
思考: 第一主题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营 造了什么场面? 圆号、单簧管的演奏,营造了豪华、 庄严的节庆场面。
聆听第二主题,并思考:
比较项目 旋律特点 节奏特点 第1-4小节, 第6-8小节 第5小节,第9小节
演奏乐器
比较项目
第1-4小节,
第6-8小节
第5小节,第9小节 欢快、活泼 跳跃 木管乐器组
好谢我摘我打我烂玫 教 愿 愿 愿开瑰 我 那 那 那在花 留 红 爱 妒碧玫 住 颜 我 我栏瑰 芳 长 的 的杆花 华 好 多 无下 不 情 情 凋 游 风 客 雨 莫 莫 攀 吹
这 首 艺 样 术 的 歌 情 曲 感 抒 ? 发 了 怎
完 成 课 本 的 知 识 与 实 践
欣赏指引
• 借花以诉愿, 将自己的满心报负和理想藉花吐 露,似乎是古今中外的词曲家最爱表现情感投注的 方式,《玫瑰三愿》就是这样一首经典歌曲。这首歌 写于1932年淞沪抗战结束不久,当时任教于上海国 立音乐学院的龙榆生(龙七),面对校园内的玫瑰 花感慨不已,写下《玫瑰三愿》的歌词,以寄托感 慨,随即由黄自作曲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 篇幅不长,结构简单,一如素描但词幽曲雅,颇为 抒情,其主旨就是怀念美好,怀念坚贞,即使被摧, 被折,零落成泥……也就是借玫瑰花的“三愿”, 表达了拟人化的玫瑰对青春幸福的渴望,以及被无 情摧残的哀怨感慨之情……
创作背景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那些已掌 握了西洋作曲技巧、力求以艺术报效祖国的 作曲家们来说,如何运用西方技术理论创作 中国人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是他们面临的最 突出的问题。尽管当时产生了一大批音乐作 品,可是从音乐本体的角度审视,真正能够 做到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却是屈指可数。由 龙七词,黄自曲的《玫瑰三愿》便是产生于 这样一个年代的一部具有相当艺术价值的成 功之作。
音乐中的茉莉花带给我们的感悟:
《茉莉花》深受中外人们的喜爱,因为
其香、其韵、其神来自民间民族的土壤,这
是它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茉莉花》如 同一位使者,代表着友好的、有深厚文化底 蕴的中国。
欣赏茉莉花
江苏民歌
优美 婉转
东北民歌
高亢 豪爽
《茉莉花》这首歌是以出版物形式传 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 (约翰· 贝罗)[英] 《茉莉花》是歌剧《图兰朵》的主要 音乐素材之一。 (普契尼) [意]
花之圆舞曲
选自芭蕾舞剧 《胡桃夹子》第二幕
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一首关于欧洲早期浪 漫主义音乐,并且对它 们的艺术风格有了个大 概的了解。这节课,我 们将学习另外一个欧洲 国家的舞剧。
舞剧介绍
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 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 舞台艺术。舞剧由若干要素组 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 件、矛盾冲突。
旋律特点 优美、流畅 节奏特点 舒展 演奏乐器 弦乐器组
听辩三、四主题
听辩主题
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情绪变化。
平静安宁--渐渐激动--无限感慨
同学,你们听完这 首歌觉得这首歌带给你 什么样的感受?
玫瑰三愿

黄自(1904-1938)字 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 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 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 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 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 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 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 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 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 许多的优秀音乐人才。黄 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 响最大的奠基人。
歌曲分析
• 第一乐段八小节:“玫瑰花,玫瑰花, 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 碧栏杆下”。这段曲调平稳、安详,像温柔 典雅的玫瑰,悄悄舒展……这一段是叙事性 的段落,音乐明朗而安静,短短的引子以后 是一段方整的乐段,第二乐句中“烂开在碧 栏杆下”的旋律比第一乐段装饰得更娇艳。 第二乐句小提琴上的模仿预示了第二段中的 自由卡农。这一段没有触及到内心世界,音 乐形象平静而优雅。第二段说出玫瑰的愿望, 音乐表现出热情来。
《花之圆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 三部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著名圆舞曲,是 作为欢迎和歌颂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玛丽的热 烈气氛达到高潮时演奏的。这首圆舞曲不仅 是这部舞剧中的重要乐曲,而且在柴可夫斯 基许多圆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时也 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柴可夫斯基
俄罗斯作曲家、 教育家,俄罗斯民族 乐派的代表人物,代 表作品有:歌剧 《黑 桃皇后》芭蕾舞剧 《天鹅湖》 、《胡桃 夹子》、《睡美人》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