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导论授课题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及分类第三节运动治疗的机制第四节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课时:2课时一、回顾复习运动疗法、PT的概念二、导入新课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机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的具体目的: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耐力,抑制肌肉的异常力,改善神经肌肉的功能,提高移动步行能力,提高平衡性和协调性功能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针对不同病患进行各种体操训练,改善全身功能状态,预防或治疗后各种并发症。
三、讲授新课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叫作物理疗(phyicaltherapy,PT)。
2.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之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疗——在物理疗法中利用电、光、声、水、温度等各种物理学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
二、发展简史(一)国发展史(6个时期)1.先时期2.汉晋南北朝3.隋唐时期4.宋元时期5.明清6.现代(二)国际发展史第二节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及分类一、目的及其技术分类二、应用围三、禁忌症第三节运动治疗的机制一、实施原则二、常用运动方法第四节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常用器材和设备(一)训练用器械1.肋木2.训练床(台)3.悬吊架4.运动垫5.体操棒6.单轮固定脚踏车或功率自行车7.姿势矫正镜8.训练球9.肩关节旋转运动器10.前臂外旋运动器11.腕关节屈伸运动器12.哑铃13.沙袋14.弹簧拉力器15.骨四头肌训练器16.平衡杆17.助行器(架)18.阶梯19.训练用倾斜床20.治疗师坐凳21.平衡板22.踝关节矫正板23.楔形垫24.实用步行训练装置25.支撑器26.牵引用器材27.水中运动设备28.跑台(二)评定设备1.等速运动评定仪2.负重平衡评定训练仪3.心肺功能测定仪器4.步态分析装置5.电诊断仪(三)其他器械九、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一)课堂提问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五、小结与点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们完成了以下教学任务(一)知识目标:1、了解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2、熟悉运动疗法技术的发展简史、常用器材和设备3、掌握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运动功能评定(二)能力目标:1.能叙述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
2.能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三)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
项目二关节活动技术授课题目:第一节基础理论第二节上肢关节活动技术第三节下肢关节活动技术第四节躯干活动技术课时:2课时一、回顾复习运动系统解剖回顾、康复治疗技术回顾三、导入新课介绍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围。
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原则。
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三、讲授新课一、基本概念1.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利用各种方法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痉挛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种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
2.关节活动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轨迹,主要沿着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进行,包括前屈——后伸、收——外展、旋——外旋等等。
例如:肩、髋关节具有3个活动轴。
3.关节活动度:正常各关节的屈伸和旋转均有一定的角度围,此围就是关节的活动度。
4.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各关节都有正常活动围,也就是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
说明:其正常值根据个体、性别、年龄、职业、人种、运动史而有所不同。
在临床上我们要重视患侧和健侧对比,更有意义。
二、影响关节活动围受限的因素(一)正常的生理因素限制关节活动围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骨性限制、软组织的限制、韧带的限制和肌肉的力以及神经支配等。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拮抗肌的肌力如髋关节的外展动作受到收肌的限制,使它不能过度外展,同样的,髋屈肌会限制髋部的伸展动作。
又如,在膝关节伸展位进行屈髋将受到帼绳肌的限制。
2.软组织相接触如髋膝关节屈曲与胸腹部相接触影响髋膝关节的过度屈曲。
3.关节的韧带力关节韧带强,则活动的幅度就小,例如髋伸展受髋部韧带的限制,伸膝时会受到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的限制。
4.关节周围的弹性情况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的活动就较大,如盂肱关节与胸锁关节同属轴关节,但因关节囊松紧不同而关节活动度不同,前者较为灵活。
5.骨组织的限制如伸展肘关节时,会因关节形态而有骨与骨的接触,限制肘过伸。
(二)病理性因素1.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关节囊外软组织挛缩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围。
临床上,由于关节长期制动、卧床、创伤、烫伤等造成肌肉皮肤短缩,形成瘢痕而导致挛缩。
2.神经性肌肉痉挛(1)反射性挛缩为了减轻疼痛,长时间的将肢体置于某一种强制体位造成的挛缩。
(2)痉挛性挛缩中枢神经系统原因所造成的痉挛性疾患,因肌力亢进造成的挛缩为痉挛性挛缩。
例如:关节的主动肌进行运动时,因拮抗肌不能放松而将限制关节的运动围。
(3)失神经支配性挛缩因末梢神经疾患,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所致的迟缓性瘫痪造成的挛缩。
由于肌力低下,患者身体在抗重力、阻力的情况下不能完成某种动作,因此将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不能达到全关节的活动围。
3.粘连组织的形成发生于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以及引起该关节活动的主要肌肉的粘连。
4.关节异物例如:关节外伤后,关节腔纤维软骨撕裂,使关节产生异物,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5.关节疾患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等,也将影响关节的活动围。
6.疼痛/保护性肌挛缩关节损伤后由于疼痛或为了防止进一步的损伤而常常限制关节局部的活动,疼痛还常引发保护性痉挛,其后会产生继发性粘连和挛缩。
这将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偶尔也会影响被动运动。
7.关节长时间制动后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是由网硬蛋白和胶原组成,这是一种疏松的网状组织,关节损伤后制动将使胶原纤维和网硬蛋白成积,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
受伤后的关节固定两周后就会导致结缔组织纤维融合,导致关节运动功能受限。
例如肩关节受损后,如不固定,18天就能恢复,如固定1星期,则需52天才能恢复,如固定2周,需要121天才能恢复,如固定3星期,则需300天才能恢复。
因此应在不损伤、疼痛加重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三、训练方法维持关节活动围的训练时以维持正常或现存关节活动围和防止关节挛缩、变形为目的的。
训练时无需肌肉主动收缩参与运动,而是借助他人、器械或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的一种训练方法。
(一)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
患者身体损伤制动后,在短期就可能引起关节的挛缩和变形。
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就要认真考虑预防关节挛缩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有:1.保持肢体良好的体位参见本章第六节2.体位转换如翻身、坐起等,也防止关节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
参见本章第六节。
3.被动运动(1)目的通过适当的关节被动活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力,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围。
被动活动对恢复关节正常的活动围由较大的帮助,是维持关节正常形态和功能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有轻度关节粘连或肌痉挛的患者,做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非有利。
对于肌肉瘫痪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前应及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可以达到维持关节正常活动围的目的。
(2)训练方法1)躯干的被动活动方法2)肩关节屈曲的被动活动方法3)肩关节外展的被动活动方法4)肩关节、外旋的被动活动方法5)肘关节的被动活动方法6)前臂和腕关节的被动活动方法7)髋关节屈曲的被动活动方法8)髋关节伸展的被动活动方法9)髋关节外展展的被动活动方法10)踝关节背屈的被动活动方法(3)注意事项在关节被动运动是要注意以下原则:1)对于因伤病而暂时不能活动的关节,要尽早的在不引起病情、疼痛加重的情况下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活动围应尽可能接近正常最大限度的活动。
2)关节活动围的维持训练应该包括身体的各个关节;每天必须进行全方位围的关节的被动活动(如:肘关节屈曲、伸展,肩关节的屈曲、伸展、收、外展、外旋和旋等)。
4)必须熟悉掌握关节解剖学结构、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平面及其各个关节活动围的正常值等。
(要求复习解剖学的与关节相关的章节、康复评定学中关节活动围的测量章节)。
5)每次活动时只活动一个关机,固定的位置尽量接近关节的中心部位。
(提问,为什么这样?对患者的活动围大;治疗师省力。
)6)对于跨越两个关节的肌群,应在完成逐个关节的活动后,再对该肌群进行牵。
7)对于那些活动受限的关节或长期处于收、屈曲位的关节,要多做被动牵拉运动,如牵拉跟腱维持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对屈曲的肘关节做伸展活动等。
8)患者的体位应舒适,被固定的部位要稳定、牢固。
9)关节的被动活动之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得到患者的配合。
10)在运动某一关节时,要给予该关节一定的牵拉力,这样可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训练容易进行,并能保护关节,防止关节面挤压。
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一)课堂提问1、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原则。
2、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围。
(二)关节被动活动视频分享五、小结与点评通过本环节学习达到以下的授课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二)能力目标:1.能进行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
2.能进上肢被动运动。
3.能够对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动运动训练。
(三)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
项目三关节松动技术授课题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上肢关节松动技术第三节下肢关节松动技术第四节脊柱关节松动技术课时:2课时一、回顾复习运动系统解剖回顾、康复治疗技术回顾四、导入新课介绍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三、讲授新课(一)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概念: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围受限,关节疼痛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