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抑郁症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抑郁症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游离胺增多,突触前后膜受体敏感性增高导致躁狂
精选ppt课件
11
病因学研究(5)
5、乙酰胆碱假说 乙酰胆碱能神经元过度活动,可能导致抑郁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过度活动,可能导致躁狂
6、GABA假说 抗癫痫药的药理作用与GABA含量的调控有关 7、苯乙胺假说 8、神经肽假说 与促甲状腺激素和内啡肽有关
精选ppt课件
三、生化假说
1、DA 假说 抑郁症---脑内DA减少 躁狂症---脑内DA增多 2、5-HT 抑郁症---5-TH功能降低 躁狂症---5-TH功能增高
抑郁症的5-TH能新假说:5-TH1a和5-TH2a受体相拮抗 3、多种胺代谢假说 5-HT减少基础上,NE减少--抑郁症
NE增多--躁狂症 4、修正胺假说 游离胺减少,突触前后膜受体敏感性降低导致抑郁
连锁研究 双相情感障碍与第11号染色体上的HRAS-1及
INS基因连锁 双相情感障碍与X染色体短臂Deutan色盲基因连锁 关联研究 5-TH2a A1、A1/A1
相关染色体 3、4、11、13、18、19号常染色体和X性染色体
精选ppt课件
8
病因学研究(3)
二、心理社会因素
1、生活事件和应激 Brow等(1978) 抑郁症发病前一年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度是正常的3倍 Paykel(1978) 经历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发病危险系数增加6倍 Sarason(1878) 负性事件导致抑郁症发生 Bebbington(1993)情感性障碍发病前3月的独立性事件显著高于正常人 张明园 (1984) 负性事件与情感性障碍密切 鲁德明 (1993) 生活事件列在情感性障碍危险因素中第一位 赵幸福等(1996) 负性事件和独立性事件促发情感性障碍发生 朱丽萍等(1998) 情感性障碍与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国内 调查12地区 1982年 1992年 2002年(江西省) 终生患病率 0.76% 0.83 % 1.12% 时点患病率 0.37 % 0.52 % 0.99%
台湾 抑郁症终身患病率1.5% 双相障碍 0.3%
精选ppt课件
5
流 行 病 学(1)
❖ WHO(1993) 15个国家城市全球性合作研究
精选ppt课件
3
概 述(3)
定义
➢ 一组情感(心境)显著而持久改变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可伴或不伴焦虑)
➢ 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 间隙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 具有复发倾向 ➢ 预后一般较好
精选ppt课件
4
流 行 病 学(1)
国外 终生患病率 2%-25% 1980年美国终生患病率 重症抑郁症 4.9 % 恶劣心境 3.3 % 双相I型 0.85 % 双相 II型 0.5 % 1986年、1992年 结果相似
• 高发家系的研究 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 • 遗传倾向调查 50%的双相I型障碍的父母至少有一人患病
父母一方患病,其子女有25%患病 父母双方都患病,其子女患病的机会 50-75% 2、双生子研究 MZ患情感障碍的同病率比DZ同病率大
精选ppt课件
7
病因学研究(2)
3、寄养子研究 4、分子遗传学
5-15 5-16
精选ppt课件
Stahl S M,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201040)
病因学研究(6)
四、第二信使平衡假说
Wachtel(1988)提出第二信使假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cAMP和PI代谢异常,躁狂症患
者的Gp蛋白活性增强,抑郁发作时Gs蛋白功能亢进
2、慢性不良因素 家庭关系破裂、失业、贫困 慢性躯体疾病持续2年以上
精选ppt课件
9
抑郁症的病因-体质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生命早期
遗传易感性
成年
Life Events
易损性表型
早期负性 生活事件
NE & 5-HT
抑郁焦虑
From C. B. Nemeroff, 2000
精选ppt课件
10
病因学研究(4)
PET 抑郁症颞叶皮质5-HT受体改变 脑中边缘区阿片受体增多
CT 脑室扩大、脑沟宽度、小脑萎缩
MRI 抑郁症 有显著小的壳核、容积缩小
精选ppt课件
综合医院 抑郁症和恶劣心境 12.5%
澳大利亚躯体疾病中抑郁症 25%
一般人群
6%-11%
上海457例内科住院患者抑郁 17.4%
❖ WMH(2004) 14个国家
各国心境障碍年患病率 0.8%-9.6%
北京
2.5%
上海
1.7%
精选ppt课件
6
病因学研究(1)
一、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
• 群体调查 中、重度情感障碍 1-2% 患者一级亲属 10-15%
五、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变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改变
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改变
六、神经电生理研究
睡眠脑电图
EEG
30%左右患者异常
脑地形图 异常率74%
精选ppt课件
15
病因学研究(7)
七、神经影像学
SPECT 单相抑郁症额叶皮质、前颞叶、 扣带回、尾状核脑血流显著下降 抑郁症左下额、左前颞、扣带回脑血流显著下降
抑郁症治疗新进展
徐州市市东方人民医院 闾金杰
15952161729 2017.01.26
精选ppt课件
1
概 述 (1)
公元前2600年 创用了“抑郁症”
公元前460年 希波克拉底描述了“抑郁症”
“躁狂和抑郁”
公元前100年 Soranus发现一次发作同时存在躁狂和抑郁
不同疾病
1854年
Falret命名为“循环性精神病”
1882年
Kahlbaum首先提出躁狂和抑郁不是独立疾病
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同时提出心境恶劣
1896年
Kraepelin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1957年
Leonhard 提出单相与双相情感疾病
ICD-10 、DSM-4、CCMD-3以此分类
精选ppt课件
2
概 述 (2)
名称
心境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 情感性精神病 躁狂抑郁症
12
中枢神经递质传递下降
正常状态
5-13
抑郁症
精选ppt课件
13
MAO inhibitor blocks the enzyme from destroying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
reuptake pump blocked by antidepressant
Increase in neurotransmitters causes return to normal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