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体废物处置规定1 公司的固体废物可分为两部分:1.1 可利用回收的固体废物。
1.2 不可利用回收的固体废物。
2 具体处置办法:2.1 设立固体废物收集场,区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
2.1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丢弃时,要分类放置,便于相关部门清理,然后集中处置。
2.3 在固体废物区,不能堆放液体废物。
2.3 丢弃时要注意堆放整齐,不要再次造成污染。
2.4 制定废物堆放的期限,及时清理,以免污染环境。
二、报废电池处置规定为引导废电池环境管理和处理处置、资源再生的发展,规范废电池处理处置和资源再生行为,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1 本规定所称废电池包括下述废物:1.1 已经失去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各种一次电池(包括扣式电池)、可充电电池等;1.2已经失去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铅酸蓄电池以及其他蓄电池等;1.3 已经失去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各种用电器具的专用电池组及其中的单体电池;1.4 其他废弃的化学电源。
废电池污染控制的重点是废含汞电池、废镉镍电池、废铅酸蓄电池。
收集、回收或安全处置废镉镍电池、废铅酸蓄电池以及其他对环境有害的废电池。
2 具体处理方法:2.1 废氧化汞电池、废镉镍电池、废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应该按照有关危险废物的管理法规、标准进行管理。
2.2 将废充电电池和废扣式电池送到电池或电器销售商店相应的废电池回收设施中,方便销售商回收。
2.3 禁止将废电池堆放在露天场地,避免废电池遭受雨淋水浸。
2.4 禁止对收集的各种废电池进行焚烧处理。
2.5 在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时,宜进行垃圾分类收集,避免各种废电池随其他生活垃圾进入垃圾焚烧。
2.6 在对废电池进行处置的过程中,不应将废电池进行拆解、碾压及其他破碎操作,保证废电池的外壳完整,减少并防止有害物质的渗出。
3 减少废电池污染的方法:使用汞含量小于0.0001%的高能碱性锌锰电池;使用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可充电电池以替代镉镍电池;拒绝购买、使用劣质和冒牌的电池产品以及没有正确标注有关标识的电池产品。
三、危险废物处置规定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指出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a) 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b) 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2.相关定义a).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b) 危险废物贮存指危险废物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和最终处置前的存放行为。
c) 贮存设施指按规定设计、建造或改建的用于专门存放危险废物的设施。
d) 集中贮存指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中所附设的贮存设施和区域性的集中贮存设施。
e) 容器指按标准要求盛载危险废物的器具。
3.公司符合危险废物标准的物质包含:a) 废矿物油,不适合原来用途的废矿物油。
a.1 矿物油类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a.2 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清洗油(泥);a.3 金属轧制、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渣);a.4 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及油泥;如:废机油、原油、液压油、真空泵油、柴油、汽油、重油、煤油、热处理油、樟脑油、润滑油(脂)、冷却油。
b) 废乳化液,从机械加工、设备清洗等过程中产生的废乳化液、废油水混合b.1 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过剩乳化液(膏);b.2 机械加工、金属切削和冷拔过程产生的废乳化剂;b.3 清洗油罐、油件过程中产生的油水、烃水混合物;b.4 来自于(乳化液)水压机定期更换的乳化废液;如:废皂液、乳化油/水、烃/水混合物、乳化液(膏)、切削剂、冷却剂、润滑剂、拔丝剂。
c.3 使用酸、碱或有机溶剂清洗容器设备产生的污泥状剥离物;c.5 废水处理污泥。
f) 废有机溶剂,从有机溶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生的其他废有机溶剂.f.1 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溶剂和残余物。
g) 其他废物。
g.1 未经使用而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放弃的;g.2 淘汰、伪劣、过期、失效的。
g.3 废水污泥、液态废催化剂、污染土壤、研究,教学,等开发中产生的废物等。
4. 具体要求a) 所有危险废物应建造专用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也可利用原有构筑物改建成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以便于集中收集后交给环卫部门最终处置。
b) 在常温常压下易爆、易燃及排出有毒气体的危险废物必须进行预处理,使之稳定后贮存,否则,按易爆、易燃危险品贮存。
c) 在常温常压下不水解、不挥发的固体危险废物可在贮存设施内分别堆放。
d) 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
e) 不相容的危险废物不能堆放在一起。
f) 无法装入常用容器的危险废物可用防漏胶袋等盛装。
g) 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h) 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i) 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
j) 危险废物堆要防风、防雨、防晒。
k) 制定合理堆放期限,及时清理。
l) 交给环卫部门时,应在外包装上标明“危险废物”等字样。
前言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公司员工职业健康和人生安全,顺利完成各项工程任务的基础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重视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常抓安全制度执行,落实各级安全责任,改进安全生产设施。
为了使公司安全工作有章可依,在QES-P-024《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QES-P-025《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QES-P-023《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QES-P-007《员工培训程序》、QES-P-004《职务说明书》等管理程序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特点作成以下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规定,各部门按本规定贯彻执行,并依据本规定分解作成各部门特点的安全相关管理制度。
一、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和职责(一)、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1 最高管理者(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1.1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对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必备条件负法律责任;1.2 对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负法律责任;1.3 对公司违反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决策事宜负法律责任;1.4 对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性负领导责任;1.5 对公司安全生产资源配置的充分性负领导责任;1.6 对公司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负领导责任。
2 最高管理者助理(主管安全生产的总经理助理)安全生产责任2.1 负责协助总经理策划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事宜;2.2 负责协助总经理对公司安全生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行调研;2.3 负责总经理委派的安全生产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
3 管理者代表(安委会执行主任)安全生产责任3.1 对公司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负全责;3.2 对公司安全生产条件的必备性、合理性负责;3.3 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运行负领导责任;3.4 对公司安全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负全责;3.5 对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负全责;3.6 对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负责;3.7 对公司挪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专项资金负领导责任;3.8 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行为的处罚不当负责。
4 总务部部长安全生产责任4.1 对公司违反国家劳动保护法的有关事项负领导责任;4.2 对公司治安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4.3 对公司安全生产以及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负领导责任;4.4 对劳动组合不合理、不能胜任岗位的员工没有及时调整或培训负监管责任;4.5 对安全专业管理岗位、特种作业岗位的人员配置、培训、考核负领导责任;4.6 对办理工伤保险及作业高危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为从业人员办理法律规定的其它险种的及时性和覆盖面负领导责任。
4.7 对员工劳动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不当,引起劳动纠纷负领导责任。
5 生产技术部部长安全生产责任5.1 对公司产品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负全责;5.2 对公司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设计负主要责任;5.3 对公司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措施或方案负次要责任;5.4 对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有关设计、技术方面的调查负主要责任。
6 财务部部长责任15.1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负监督责任。
15.2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专项资金的被非法挪用负直接管理责任。
7 ISO推进室室长安全生产责任7.1 对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负责;7.2 对国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相关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负监督责任;7.3 对公司安全生产状况的及时掌握、准确报告负责;7.4 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程序的符合性、及时性负责;7.5 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性、充分性负责;7.6 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资金投入计划的合理性以及计划执行的有效性负责;7.7 对安全生产条件的适时改进负责;7.8 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负责;8 专(兼)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8.1 对生产现场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作业负监督检查责任;8.2 对公司“三级安全教育”的具体落实负责;8.3对生产现场安全隐患的发现并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负责;8.4对安全技术措施负审查责任,并对其严格执行负监督责任;8.5 对安全事故统计和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负责。
9 职能部门部门长通用安全生产责任9.1 对所主管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9. 2 对本部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负领导责任;9. 3 对本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活动负领导责任;9. 4 对本部门的安全事故负领导责任;9. 5 对本部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资金投入的有效性负主要责任;9. 6 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必备条件的充分有效性负主要责任;9. 7 对本部门员工劳动保护的有效执行负主要责任;9. 8 对本部门安全生产统计报告和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的真实性负主要责任;9. 9对本部门的事故应急援预案运行实施的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10 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10.1对班组安全教育的组织实施负责;10.2对班组安全活动及特定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负责;10.3对班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负直接管理责任;10.4对隐瞒安全事故或不及时报告负直接责任;10.5 设置作业班组兼职安全监督员,对本班组的作业现场负安全监督检查责任。
11 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11.1 对自身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负责;11.2对自身违章作业造成的安全事故负直接责任;对他人违章作业有监督举报责任;11.3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冒险作业;11.4对发现安全隐患的及时报告负责;11.5 在发生事故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降低和减少事故损失。